钢琴演奏者心理分析探究

时间:2022-09-30 08:34:01

钢琴演奏者心理分析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演奏者在钢琴演奏中常见的怯场心理进行主客观分析,得到克服怯场心理的方法,从而探讨钢琴演奏中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钢琴演奏中怯场心理的成因;第二部分分别从作品准备阶段、临场阶段和演奏阶段介绍克服怯场心理的方法;第三部分介绍如何提高演奏心理素质。

关键词:钢琴演奏;怯场心理;心理素质

演奏者的演奏技术和心理因素是其在演奏的刹那间完美表现音乐内容并正确诠释音乐意境的前提。然而,在现实中,演奏者在演奏会中出现突然的“抛锚”现象已经成为广大演奏者最为棘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演奏者的不稳定心理因素――怯场,使得他们在演奏中失去正常的演奏状态。可见演奏者在掌握钢琴演奏技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怯场的心理障碍亦成为关键。

一、怯场心理分析

(一)怯场心理。

心理学角度分析,“怯场”是一种恐惧心理。害怕自己做的不够好,心情紧张,人的大脑皮质相应区域内形成一个“兴奋灶”,由于神经过程相互诱导规律的作用,引起智力活动的大脑皮质相应区域的抑制,原来已经习惯了的、形成的熟悉的动作、熟记了的材料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者再做,出现思维混乱。于是,恐惧情绪加剧,导致心跳加速,神经活动失调,出现“怯场”现象。

作为心理问题的怯场,轻者仅表现为心理失调,包括感受性降低,视听发生困难,甚至产生错觉;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猿意马;熟记的内容不能顺利回忆;思维迟钝、混乱,不能正常地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和论证;动作笨拙,即使是熟练的动作也会出错等。所有这些心理失调现象在离开现场后都会迅速消失。

钢琴演奏中的怯场现象亦是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在演奏过程中不能完整的再现演奏者平时练习的演奏技术和演奏水平,突然的“卡壳”现象降低演奏者的正常演奏水平。其个人表征在多数人的表现是烦躁不安、心跳加快、注意力难以集中,手指和身体变得比较僵硬,无法控制手指和速度等等。

(二)怯场心理的成因。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活动由多种心理要素构成的。包括认识、记忆、情感、理智、想象、,直觉、才能等各个方面。这些心理要素的非正常状态均能够导致怯场心理的形成。下面分别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怯场心理的成因:

1.主观因素。

一方面是演奏者自身的技术和能力问题,由于演奏者没有完全认识音乐作品的内涵,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够;其次是不能完全掌握音乐作品中的技术难点,觉得有“出错”的可能的时候,他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可能会出卖他,使其思想分散,演奏动作失调;另一方面是演奏者过于担心观众对自己的评价、担心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演奏效果不满意,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并处于异常紧张状态而出现突发的记忆障碍,大脑一片空白;第三方面,钢琴演奏是通过演奏者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来完成,演奏者不佳的身体状态,致使其不能够熟练的表现已掌握的作品。

2.客观因素。

一方面演奏者受到周围陌生环境和气氛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时出

现怯场;另一方面演奏者在舞台上受到意外情况干扰时,情绪出现波动,思路中断,从而影响整体发挥。

二、怯场心理的克服

鉴于怯场心理的成因,分别从作品的准备阶段、临场阶段、演奏阶段三个方面介绍如何调整和克服钢琴演奏的怯场心理。

(一)作品准备阶段。

在作品的准备阶段,钢琴演奏的练习准备阶段包括读谱、视奏、技术练习、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以及背谱等一系列的准备过程,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正式场合下演奏的不完美及消极紧张的产生。只有把乐曲弹得越熟练,精神负担也就越少,如果感到在技术上还有难点没有解决,或是背谱还存在问题的话,精神上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消极被动的紧张。同时对于演奏技术难点要给予重视。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不断的克服技术难点增强演奏者的信心,并在进步过程中逐渐积累并感受演奏该作品带来的成就感、和美感,激发演奏者的表现欲望,这些经过积累和沉淀的心理感觉能够帮助演奏者集中思想投入音乐,演奏出有感染力的作品。再者,不佳的身体状态一方面导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身体协调性变差;另一方面导致演奏者不能将思想完全投入到演奏的作品当中,这些都影响了演奏者正常水平的发挥,从而加重演奏者的心理负担,并出现过于紧张和不安的状态。所以在演出前几天一定要适当的保存体力,调整身体处于较优的健康状态。

在练习阶段,由于正式的演奏环境对于演奏者而言是陌生的,这些陌生感会引起演奏者心理波动而导致怯场。为了提高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以克服演奏者的怯场心理。可以在现场进行练习或者采取模拟现场环境的方式进行练习

(二)临场阶段。

临场阶段指的是临近正式演奏前的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必要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对场地的熟悉,对正式场合下与当时钢琴的适应,技术上的准备以及保证足够的睡眠和注意饮食、候场时的心理调节等等。由于临场前的一段时间是最容易产生心理消极紧张的时段,所以在这个环节所做的努力对演奏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临场阶段的演奏者一般都会出现心跳加快、紧张不安的怯场状况。过分的紧张会导致大脑一片空白。演奏者在临场前需要做到心理上保持自信、冷静、清醒和适度的兴奋感。要获得这种心理状态可以根据个体的差异采取下列方法:第一,尽量避免讨论自己能否演奏成功的话题,对于自己会有如何的表现不要和他人进行太多的探讨。讨论太多会在无形中造成紧张的气氛,所以应尽可能的让自己独处安静的角落,稳定自己的内心。第二,可以通过采用呼吸调节的方法消除杂念和干扰。做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给你充分的氧气,帮助你更好地控制自己。这里所讲的“呼吸”当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具体做法是,脚撑地,两臂自然下垂,闭合双眼,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静听空气流入、流出时发出的微弱声音。然后,以吸气的方式连续从1数到10,每次吸气时,注意绷紧身体,在头脑中反映出数字,在呼气时说“放松”,并在头脑中再现“放松”这个词,这样连续数下去。注意节奏放慢,让身体尽量松弛,直到感觉到镇静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身心处于舒适、轻松、自然、协调的状态。第三,思想中不要过于纠结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可以先采取主动的注意迁移,减少焦虑。例如重新思考演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这样能够将演奏前的不安和紧张转换为兴奋。这种做法可以使优势兴奋中心得以转移。也可以休息片刻或者活动一下四肢、头部,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抑制状态得到缓解。第四,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可以采取语言调节法,通过一些有激励作用的内部语言,使积极意识潜入自我意识,直接对自己的思想、情绪产生作用。例如,在怯场心理的征兆刚出现时,可以通过简单、具体,带有肯定性的言语调节自己,比如“我一定能弹好!”“我有信心!”提醒自己不必紧张,对自己要抱有信心。在暗示的同时,也可在头脑中联想过去成功的情境,以激励自己。

(三)演奏阶段。

入场后,首先是简单熟悉一下舞台环境,然后坐到钢琴前调整琴凳的高低和方向,不能出现任何不舒服的感觉。由于在表演过程中,演奏者的心态不稳会影响到演奏者的演奏速度。所以接下来应尽量做深呼吸,调整心态处于平和的状态。 当心情平静下来后,想好要弹的速度。在整个弹奏过程中,演奏者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不要心存好奇的看看台下来了多少人,更不要过分的想象别人会怎么评价自己。而是将思想的焦点集中于要演奏的作品以及作品所能体现的美感上。在弹奏过程中,演奏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倾听每一个音,内心更要做到感受每一个音,此时在演奏者的感官视野里只有自己、钢琴和音乐,这样能够做到将自己的感情和音乐的情感融为一体。此时,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流动势必影响到演奏者的情感,演奏者的情感又通过手指和琴键诠释出音乐美的意境。同时,演奏者在弹奏时要始终保持冷静、理智和清醒的头脑,做到张弛有度,避免过分激动到无法控制的地步,才能完全驾驭自己的演奏。

再者,在演奏阶段,钢琴演奏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演奏者平时练习的钢琴技能的再现。由于钢琴演奏者在平时的练习中通常是处于安静的环境中,而在正式演奏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突然性的变化。如:突然的手机铃声、观众中突然的大声喧哗、演出设施出现的暂时故障等等。这些意外情况会在不同程度上干扰演奏者的思路,出现暂时的怯场现象,影响演奏者正常发挥。所以对于成功的演奏者来讲,应该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发生意外,要灵敏的做出反应,以便能够处理演奏中的突发现象,这时演奏者的最佳反应是不为任何意外事件所动,继续跟着音乐的进行弹下去。尽情自如的表现音乐。控制弹奏时的错音以及失误,并且使之影响降到最低,不要因为中断从头

再来,而是及时恢复记忆,使演奏继续,并且不要让这种失误影响到

整个精神和情绪,否则会出现惊慌失措而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三、心理训练的方法

上节所述的主客观方面的调整能否有效,取决于演奏者的基本心理素质。所以,演奏者在学习钢琴演奏技巧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有意识的在演奏过程中训练自己的演奏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多了解音乐演奏中的诸多心理因素,提高自控能力。

心理学中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注意、联想和想象、情绪和情感、动机和意志等和音乐演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演奏者只有了解音乐演奏中的诸多心理因素,才能够在演奏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演奏心理素质训练,提高自己的心理自控能力。这些训练均以集中注意力为前提,训练内容包括:在钢琴演奏的练习阶段通过增强视觉的浏览能力以保证乐曲的流畅完整。双手触键时要注意到下键的快慢、强弱、深浅等微小差别,同时注意到踏板踩下的深浅的差别,同时耳朵倾听这些差别带来的诸多不同。在作品的成熟阶段依靠背诵记住作品的触觉与直觉的感受。发挥音乐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自己的情绪与作品的情感达成一致。

(二)多参加演奏实践,积累演奏心理经验。

这要求钢琴演奏者在平时的学习中,抓住一切表演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每一次演奏实践活动中,积累每一次演奏的心理感受,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演奏心理素质。

总之,钢琴演奏是一种艺术情感的表达活动与体验过程,演奏者只有在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下,投入全身心的情感,才能准确诠释音乐,完美的塑造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黄媚莹.钢琴基础教程.北京:京华出版社,1994.

[3]普凯天.音乐心理学基础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4]范映静.试论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音乐探索.1999.

[5]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

[6]尹勋锋.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分析与改善方法2005.11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下一篇:英语教学听说训练要素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