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源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30 07:26:42

地方税源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县地税局自1994年7月成立以来,地方税收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5年累计征收地方税费105362.88万元,税收年平均增幅达28%以上,地税收入占本级一般预算收入近70%。去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地方税源急剧萎缩,而努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奋斗目标,又对地税收入增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成功破冰,促进地方地方经济和地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是检验地税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效果的唯一标准,也是决定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成败的关键。

一、地方税源的总体概况

(一)年度地方税费征收的总体情况。

年,全年共征收地方各项税费收入24382万元,同比增长34.23%,增收6218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339万元,同比增长28.57%,同比增收3408万元;社保费入库7983万元,比同期增收2596万元,增长48.21%,其他收入完成1060万元,,同比增收213万元,增长25.1%。

(二)同比分税种增减情况。营业税3247万元,同比增长55.05%,企业所得税2934万元,同比增长7.35%,个人所得税2059万元,同比增长7%,资源税4391万元,同比增长69.05%,城建税645万元,同比增长179万元,印花税120万元,同比增长43.31%,车船使用税97万元,同比增长265.81%,契税、耕地占用税111万元,同比增长218.02%,房产税763万元,同比下降8.77%,土地使用税919万元,同比下降22.55%。

从以上征收数据看,全县地方税源在税种上主要集中于营业税和资源税,在地域上集中于荷花镇和茅坪场镇,在增幅上高于市内其他县(市)。具体来讲,我县地方税源呈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流转税支撑作用明显,比重呈上升态势。从近三年的征收数据分析,2006年至年分别征收营业税1581万元、2700万元、3247万元,分别占地税收入的16.56%、18.06%、21.17%,征收资源税2589.51万元、2597.67万元、4391.46万元,营业税和资源税分别占地税总收入的25.93%、18.4%、30.03%。二是区域性分布突出,层次分明。全县地方税收主要集中在荷花镇和茅坪场镇。2006年至年,区域内提供地方税收21645.65万元,占全县地税收入56%以上。其中荷花镇16177.48万元,占41.77%,茅坪场镇5468.17%,占14.12%。三是全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算收入高幅增长,据县统计局资料数据显示,我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4.3%、39.6%,高于其他八个县(市)增长幅度,在全市财税增幅比例中排名第一。

二、制约地方税收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地方税收增幅空间日趋减少,影响了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的持续性。经济是税收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是地方税收的根本和源泉。加强地方税源建设,促进地方经济与地方税收和谐发展,首先需要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94年至年,全县地方税收收入从1486万元增加到24382万元(其中社保费及其他规费收入9043万元),税收绝对增加额为22896万元,平均每年净增1526.4万元,税收年均增长率为28.82%。但从全县经济发展情况来看,1994年至年,全县GDP从68925万元增加到407046万元,年均增长率15%,税收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地方经济发展增幅,增幅空间日趋减少。

(二)从税源结构方面来看,地方税源结构欠优,挖潜增收已至极限。地方税源对工业企业的过分依赖和税收收入机遇性因素的存在,导致地方税源结构欠优,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受到制约。一是地方税源对资源性企业依赖性较强,税源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我县地方税收主体税源以工业企业为主,主要集中在磷矿、煤炭等资源性行业。年税税收收入数据显示,工业企业税收总额达9684万元,占全县地方税收总额的63.13%。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磷化工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受南煤北调的影响,煤炭价格下滑,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受阻,势必对地方税收收入造成较大影响。1995年到2001年磷化工行情持续下滑对我县税收的影响就是一个实证。二是税收收入机遇性因素较多。近来年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来自基础建设投资的增长,导致税收不具备可持续增长的潜力。如近年来我县推进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煤磷两矿及重点企业实行的的扩能技改项目,远当一级路建设项目等,为地方税收带来了较为丰富的税源,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地税收入的快速增长。仅年,此类项目提供的临时性税收数额就达2566万元,占全县地方税收收入总额的16.73%。但基础建设投资不是无限期和无限制的,一旦政府控制基础建设投资,那么地税收入的增长将失去强有力的支柱,必然导致税收收入增收乏力。三是考虑减出国地税分家后清缴的历年欠税、原066企业缴纳的地方税收等不可再生税源因素,这部分税源将逐年缺失,不复存在。

(三)从税收政策和税制结构上看,近来年一系列财税政策的出台,都缩减了地方税税基。如新办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燃油税由国税征收;营业税、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一次次调高,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都缩减了地税的征收范围和税基,我县近两年来仅落实下岗优惠,新农村建设等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就政策性减免了2572户的税收864.25万元,使地税税源日益紧张。而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由于受税基相对稳定影响,年出现了负增长。随着近几年来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收入基数明显抬高,因此,这种税收政策性减收将给以后年度税收任务的完成增加了难度。

(四)税收计划增长与税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趋明显。地税部门自1994年机构成立以来,税收收入保持了快速高速增长,增长比例连年提高。这一方面是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体现,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断加大税收收入任务基数,给地税部门的征收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不利于进一步涵养税源,促进经济和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五)税源控管方法单一,税收征管面临新挑战。随着经济主体和经营方式的多元化,税收征管对象的隐蔽性、分散型、流动性、不规则性也明显增加,传统的征管办法已经不适应新的征管形势需要,税源监控、管理薄弱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方面,随着各级税务机关纳税辅导、公开办税力度的不断增强,征管对象对国家的税收政策、办税程序有了更新层次的了解,加大了纳税人对纳税成本的重视。另一方面,随着企业改制不断深入,经济主体由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逐步转制为民营企业,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不再设置财会岗位,而是聘用专业的会计建账核算。中介机构为了拉生意,有与被企业串通钻税收政策的空子,从源头上策划,做“卫生账”的现象,曰合理避税。税务机关在征管中就帐查帐已很难发现问题,纳税人的财务可信度降低,税基被无形浸蚀,税收征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新的挑战。

三、加强税源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经过认真分析,我们认为,要实现从经济到税收的良性循环,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狠下重手:

(一)转变纳税服务理念,走出培植税源误区。一是转变目前把培育税源等同于擅自减免税收,吸引投资的错误认识。在招商引资和税收征管过程中,注重外来资金投入的方向、效果,以及是否符合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等,不能片面追求资本流入量,争相给予各种优惠待遇,导致区域间税源的人为流失。二是克服把涵养税源等同于“放水养鱼”的片面认识。“放水养鱼”不是要税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企业少征税,以期在未来能够多缴税,造成一些企业不是依靠加强企业管理、转换经营模式、加快结构调整等来练好自身“基本功”,而是从国家税收上打主意,要求减免税收,维持企业的生存。三是在税法规定范围内积极发挥税务部门培育税源的作用,树立“公正执法就是对纳税人最佳服务”和“满足纳税人的正当需求”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公平意识和便民意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纳税服务,降低征纳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二)强化纳税评估,把握税源发展重点。税源调查分析是地税部门把握税源重点,实现依法治税和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和有效手段。地税部门一是要建立纳税评估机制。成立专班,配套所需,优化方法,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经常性实行税源状况分析,并将调查分析工作能力和实绩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如实反映调查分析情况。结合经济运行指标,利用科学分析手段和方法进行对比、归纳,通过纳税评估得出税收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预测税收发展趋势。三是及时运用调查分析成果。相关部门特别是领导要高度重视税源调查分析工作,把部署调查分析工作、参阅税源分析报告、参考税源分析数据作为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决策产业发展方向和资金投入重点的过程中,要认真参考税源分析报告数据,并在工作过程中围绕分析报告不时调整工作措施,确保经济税收发展的双丰收。

(三)加速经济发展,壮大后续税源。树立经济与税收统筹增长观,大力发展地方税源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辨证把握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之间的互动规律,坚持投入为先,继续保持“工业立县”力度,保持在基础建设等方面足够的投入,以带动其他各业的发展,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增长的良性循环。一是大力发展规模经济。一方面,围绕县委政府“三年内工业经济实现双百”的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思路,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充分发挥骨干税源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县经济税源“块头”。具体来讲,就是要服务实施好东圣公司836工程、西部化工20万吨磷酸一铵、花林水泥民丰设备制造安装与余热发电、永安车轿10万吨铸件一期、楚园春酒业年产5000吨黄酒和宏业陶瓷年产2000万只瓷酒瓶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同时,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培植中小企业税源,将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地税税源建设的另一个侧重点,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税收规模,提升中小企业税收比重。二是提高企业创税能力。促进企业加快改革步伐,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巩固骨干税源,寻求经济税收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要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深度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通过内引外联、招商引资、壮大工业园区等多种形式,迅速提高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壮大工业总量,增加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依托现有优势及骨干企业,加快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着力发展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增长快、创税能力强、有竞争力的产业群,提升工业税源的集约度。三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与地方税收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壮大地方税源,增加地方税收收入的关键所在。要依托现有鸣凤山、灵龙峡和鹿苑寺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走强强联合之路,深度开发之路,大力发展旅游业;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税收增加;同时,要配合柑橘、茶叶、食用菌和桑蚕产业的发展升级,大力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配合新型工业化步伐的迈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房地产等新兴产业,使其成为地方税收增长的新亮点。

(四)优化控管办法,健全协税护税体系。在经济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同其他相关部门协作,建立严密的协税护税体系,有效堵塞各种税收漏洞,特别是在税务机关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下其作用尤为重要。既具有短期效益,又有深远的长期辐射作用。一是加强队伍建设。要通过组织业务培训、实行绩效考核等多种途径,从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上全面提高税务干部的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并以效能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经常性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转变税务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与工作效率,确保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二是建立协护税体系。从重点行业、重点部门和重点人员入手,建立县镇村三级协税护税体系,做到情况互通、信息共享。要把那些能管而地税部门管不了的税收,采取委托相关部门代征和的办法,实行综合治税。如车辆税收、房产交易和房屋出租税收、耕地占用税、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运用税控装置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监管,堵塞税收漏洞,要以省局核心征管软件为技术支撑,强化税务工作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科技兴税,保障税源向税收转化一致性的充分实现。

上一篇:小区物业普查紧急通知 下一篇:税收行政执法权监督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