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30 04:21:05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依赖于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正确学习数学的方法。”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问题,他们都还没有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能力;培养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探究学习能力。正因为这样,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当看到这一点,认识到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点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努力找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多样化的探究内容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已经有很多关于几何、图形、方向、计量等知识点的学习和认识了,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对于这种知识点的学习往往充满着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一学习兴趣,对学生开展探究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对于几何、图形、方向等知识点都已经在生活中得到认识,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储备,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对教材中知识点抽象单调的讲解进行加工处理,设计出能够让学生积极观察和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在细致的观察中看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深入思考中萌l独特的数学思维动机,为学生接下来的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上述知识点的教学中,学生经过对教材知识点深入观察和思考后,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探究活动,能够自主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获得相关知识。

二、相似知识点的探究学习

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说数学的繁多知识点是一个点,那么数学知识则是一张网,知识点直接联系,也就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究学习。如几何图形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但其中大部分图形的运算公式都是通过把未知的图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推导出来的,蕴含着丰富的探究性,这些富有探索性的学习内容能够有效诱发学生认知的强烈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猜测、验证、探究的兴趣,让学生通过不断探究满足自身的需要。例如,几何图形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这些公式的推导方法都非常相似,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后,能够将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学生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求面积的公式,学生在进行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公式学习时,就能够有效根据等积变形、拼切的数学思想推导出其面积公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一内容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培养的优势,改革那些纯文本化的学习内容,将之转化成适合学生主动实践和探究学习的课堂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等探索性活动,让学生在不断探究学习中积累丰富的数学事实,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从而建立模型。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究学习不仅能够培养自身的质疑能力,还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图形之间的联系,切身感受到数学转化的形象方法。

三、探究能力考查深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通过考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学生的成长扫平障碍。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富有探究性的课后习题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学习“百分数”时,其中税率、利息等一些知识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对此的学习也会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结组进行探究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内探讨,获得所需要的知识点。教师在学生探究性学习时,则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学生的质疑能力差则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的总结能力差则着重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通过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培养探究能力。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将目光仅仅放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上,而应当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t.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教研),2011(1).

[2]乙万敏.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

上一篇: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全... 下一篇:引发思维,提高小学数学解题速度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