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仍需继承传统

时间:2022-09-30 10:33:41

中学语文教学仍需继承传统

摘 要:汉语知识的随意变更以及语文教学中文以载道原则的弱化等现象,使得语文教学失去了往日的细腻、柔长,变得粗放、快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和传承,需要我们去重视、去改变。

关键词:语文教学;继承传统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41-1

一、课堂中的板书不容忽视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一堂课的板书应该就是这堂课的关键词。但很多时候,板书已被ppt所替代。而实际教学中,除了教师事先在备课过程中设定的内容以外,课堂中学生的反馈信息也是板书的内容,而多媒体的呈现是不能随机修改的,这样死板的结论会让学生很茫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许多学者认为,一名教师的“硬功”之一,就是先要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教师板书时的文字书写的工整、规范,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影响。

二、语法的工具作用必须重视

语文教学中“淡化语法”这一提法已经不是个新鲜词儿了,它在近些年的中学语文界颇为盛行。有研究经验的学者把近些年中学语法教学在“淡化语法”思想冲击下呈现的容貌概括为:语法知识内容过简、轻视术语教学、语法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

这三种现象的出现确实为语文语法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漏洞。删繁就简、删难就易,虽然迎合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但是用长远的目光去看,一旦要近一步的探索、分析或解释,就有抓襟见肘之陋,不利于老师的深入研究,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对语文教学和接受的一种阻碍。从更大更远的角度来看,还是对汉语发展的拖曳,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

新编的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删去了传统的语法内容,如词性、单复句等等,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言,千变万化,其丰富的内涵是表音文字所无法企及的。而语法作为语文的筋骨,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就词性而言,这是一个基础的概念,可是在中学阶段,大部分的词性概念,学生们居然是在英语课上获得的,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却要求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这对连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种基本属性都弄不清楚的学生来说,如何去弄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文言语法现象?即使死记硬背,也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三、作文教学切勿脱离实际

当前世界各国作文教学的共同趋向都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美国盛行“本色作文”,作文题目不受拘束,但写的东西必须是学生真正相信和关心的。这些对我们当前作文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重塑作文的生活之魂,实践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策略,需要着手解决好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学生只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

印象中,八九十年代中考作文有一大一小,小作文就是一篇应用文或者100字左右的片断。如今,考试作文的难度已经让学生们苦不堪言,老师们也不得不随之改变,费尽心思地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挖掘距离学生生活太远的艰深的主题。高考新材料作文的考试模式极大地禁锢了学生的创造力,往往许多精彩的作文与评分标准擦肩而过,教师的教学只能像解数学应用题一样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审题练习去获得文章的主题,而仅凭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很难准确把握,这无疑不利于语文知识的运用。

如果中高考作文能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生活体验,而不去在立意上为难学生,那么,中国肯定会多几个鲁迅,多几个莫言。

四、知识的延续必须保证稳定

虽说汉字、汉语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有了一些变革发展,但它的血脉没有变,总体没有变,学习汉字、汉语的基本规律当然也不会变。

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将“骑”的读音确定为“qí”,而去除了多音字“铁骑(jì)”的读音,这让众多语文老师大跌眼镜,一人一马称为一骑(jì)。这是多少年来的传承,而且表意明确。而书本注释中仍然读“jì”,让学生无所适从。成语“对簿公堂”的意义也由“到公堂接受审判”延伸为“两个人到公堂面对面”……类似于这些改变,似乎没有必要。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很多知识已约定俗成,心口相传。虽然变化无穷,但也让汉语言精彩而丰富。更何况中高考的考点还是这些多音字,成语的含义等知识点。

与其改革传统,不如让中华文化注入新的血液,如网络热词,外来文化用词,以及“人艰不拆”等创造的新知识,有选择性地收录列字典中,呈现在语文课堂中,这对新一代的语文学习,也是一种推动。

五、课堂中的文以载道还要坚持

“文以载道”作为语文教学的传统至今尽管仍没有被废除,教材所选的课文堪称经典,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丝毫没有放松,但应试教育却让这一教学原则大大削弱。且不说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课文肢解成了词的含义、句的理解,就是高考中的阅读理解、文言文板块中的试题也只注重字词句的推敲,而弱化了美文所带来的情感取向。弄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小说,选一首缠绵绯恻的爱情诗,让学生去苦思冥想,编造本不该是他们去理解的答案。有时作者都没有想到的东西让专家们想到了,如果李太白们泉下有知,也不会安心吧。

上一篇:让精品高效的英语复习课驻立课堂 下一篇:巧用错误资源,让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