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时间:2022-06-30 04:01:13

探求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摘 要:节奏给人以美感,课堂教学中讲究节奏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美育效果与审美功能。语文课堂需要构建和谐统一的节奏美。我们应当把它提升为一种美育方式,以充分发挥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美育效应。

关键词:语文课堂;张弛有道;节奏;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45-1

一、教学内容的疏密相间、张弛有道

古人云:“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其实教学也是如此。教学活动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构成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信息量的疏与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会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相反,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张弛有道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区分详略并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说来,重点难点要加重推敲加以强调,要让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则可在“张”后体现一个“弛”字。张而不弛和弛而不张,都是不讲究节奏美的表现。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生、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教学语言的节奏匀称、富有美感

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所以,必须加强语言调控,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

如何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和疾徐张弛,主要应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一般地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词意、句意,用换词法比较原句的好处,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作用等等。有时,教学停顿也是语言的技巧之一,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它所造成的暂时性的语言“空白”,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已讲内容的机会。同时对词句的理解,如果它们没有牵涉到全文,可以及时解决,避免问题过于集中时,东一词、西一句的释疑没有一个中心贯穿,给学生支离破碎的感觉。当然,解答这些问题的权力依然交给学生。学生甲提出问题但又不能自行解决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乙协助解决。特别是学习文言文时,让学生互相解答问题是很有效的方法。好些词句学生不解其意和用处,不必急于回答,让他们读一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三、教学方式的适当变换、讲写结合

教学方式适时的交替变换,有助于有效地消除学生疲劳,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巧妙地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与合理搭配,使整个课堂有动有静、动静相宜,让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板书也是调整教学节奏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此应给以足够重视。教学板书是教师的书面语言,它从视觉上刺激学生,增加信息接受的渠道。这种信息渠道的转换,会带来学生心理和行动的变化,使学生由听到看、由听变写、或边听边看边写等,这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多种感官。也就是说,教师可通过板书引导和控制学生,使整个教学进程保持适当节奏。这里的关键是把握板书的时机。实际教学时,有的教师会先把整个内容讲完再板书,也有的先抄好板书而后讲内容,这样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的流程和教学的效果。最理想的应是板书与教学语言密切结合,边讲边写。教学板书与教学语言的配合严密精巧,妙趣横生。这样可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文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合拍共振。还要讲究板书出现的频率和书写速度。频率过大或书写太慢,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节奏。

四、教学节奏的融洽统一、整体和谐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应追求整体的美感。它不能仅关注某些环节,而应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从而构成统一和谐的节奏美。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用和谐统一的教学节奏来增强教学艺术的魅力。特级教师于漪就特别强调“要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整体”。如她教学《雨中登泰山》一文时,先满怀激情地导入课文,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丰富的想象,形成一个波峰。接着,改用导游式的语言,放慢语速,提出问题。接着是学生静思,快速阅读课文,寻求问题答案,这样形成第一个波谷。然后学生纷纷举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一幅奇景,出现第二个波峰。接着往前推进,在学生对七真祠作了简要介绍后,立即巧妙过渡:“一路行来,从一天门到二天门,沿途见到哪些奇景?”两个环节衔接自然紧凑。于老师充分注意到学生被美景深深吸引的情绪,恰当地加以语言引导,加快了节奏。学生经过短时思考,争着介绍一天门和二天门的美景,课堂上出现了第三个波峰。接下来,她小结上文,对学生给以肯定,有意放慢节奏。然后,于老师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进一步“游览”胜景,要他们边“攀登”边谈感受。此后再次加快节奏,又推进一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让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来欣赏这仙境般的美景,请同学们抓住特征,介绍二三美景。”整节课堂,真可说是波澜起伏、环环相扣、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学生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中既获取了知识,又体验到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享受。

上一篇:小议高中生文言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用心教学,聆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