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贸易课程开发及实践

时间:2022-09-30 12:46:53

职校贸易课程开发及实践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与专业的关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贸易实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是报关员资格考试的重要课程之一。本课程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经济建设需要,能够从事各相关行业对外贸易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商务英语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该课程的了解状况、知识储备及所具备的能力水平。《国际贸易实务》的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岗位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商务办公,商务会议,产品与服务销售,单证,商品检验,报关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理解国际贸易理论和我国对外贸易方针、政策,掌握有关国际贸易法律的基本知识,具有签订和履行对外贸易合同,简单制作各种单证等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其先修主干课程有国际贸易理论及商务英语基础课,后续主干课程主要有商务谈判等,另外还有一些相关课程,需要在实践工作中去快速学习掌握。

二、课程能力目标

课程的能力目标以职业岗位需求来确定标准。学生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二会四能”:1、会进行业务联络和谈判;2、会熟练计算出口报价;3、能进行报关与海关管理;4、能独立地、较熟练地完成一般的业务谈判;5、能参加一些出口论谈及各种国际性贸易的促进会;6、能独立承担公司出口业务一套程序的处理。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内容组织与安排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来展开。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项目。并使教学内容赋予的项目载体具有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具体是采用宏观的任务驱动法。

(二)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符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具体是微观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1、分解归纳知识点法:基础知识。2、角色转换法:不同的岗位。3、讲授法:关键知识点。4、实务展示法:实务流程的单证。5、企业现场交流、答疑法:突破教学难点。

(三)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手段上,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采取现场教学来完成单证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利用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采用真实企业流程票据的教学来进行仿真教学,前面所述宏观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工作任务1-10即以企业真实或模拟企业环境为教学条件,实施现场或模拟现场教学;第三方面,利用校内电子教室和网络多媒体实践教学的环境,进行询价,寻找客户及产品等内容,借助视频资料和动画课件进行教学,教师演示指导、信息共享、师生互动、成果汇报、电子作业收发、网上学习等,优质、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队伍

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学校与企业结合,课堂与基地结合,配置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基本实现实践技能课由兼职教师担任。针对我校情况,本课程的教学配备专职教师:2人,其他教师:4人。

六、实践条件

(一)校内实训条件:外语系的语言室,具有相应的实践实训条件,能保证本课程实践实训需要。

(二)校外实训条件:建立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恩施州现有几十家外贸出口公司,其中四家公司已接纳我院学生教学实习,二家企业聘我院在校学生兼职工作。目前已有七家企业与我们合作,成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大满足了本课程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七、教学评价

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与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评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评价考核方式合理、灵活、恰当,对以后的教学和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鼓励学生学习完成本项目课程后报考报关员,报检员等资格。

八、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的建设和课程教学中的突破及独创性成果重点在于:1、将企业的实际票据和单证带进课堂,用实证教学。2、立足恩施少数民族地区,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经过提炼、总结概括出学习的要点,再让学生到企业体验,现场解难释疑。任何一个环节都可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3、教、学、练合一,实践工学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一定实际的借鉴作用。

总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有难度的。对学生,对老师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学生要有较好的基础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对老师来说,这门课的教学开发与实践,要做的事很多,要求更高,对本课程的理论要有融会贯通的能力,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外贸企业要有紧密的联系,用理论指导实践,把实践内容又上升为理论,多方搜集企业的实证资料,组织资料编写实用的校本教材,使本课程得到提升和完善。

上一篇:工程经济报价及发展 下一篇:产业融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