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时间:2022-09-29 07:24:35

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最重要的应该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能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感受,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方式;改变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22-2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一、发展为本,活化教材

教师作为教材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度,用活现行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

如:《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活化为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活动。

先是师生互动一起玩,随后问:哪些同学赢了老师?哪些同学输了老师?赢了、输了该怎样表示比较合适?

再是生生互动,同桌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5次。游戏规则:赢一次,记1分;输一次,记—1分;平一次,记0分。

最后,交流胜负情况,说说各自的积分。

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逐步体会正负数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以学促教,以教促学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这自由的学习空间,主动积极思考,独立开展探索,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或结论。

如:《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

课的开始,教师先就请学生说说你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些什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想了解的问题出示自学思考题:①什么叫百分数?②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③百分数的用途是什么?④请结合实例来说说这些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生围绕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是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进行自学,并开展小组交流。通过自学课本内容,学生自己了解了“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再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特点以及与分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小组交流结束,全班交流……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参与评价,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个人思考,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有利于拓宽思路、问题探讨的多元化,促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但在合作交流之前一定要让学生个体先充分地学习探究,经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组员探究、交流、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合作交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如:《除法估算》(除数是两位数)的教学,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我就先让学生独立探究估算1176÷24的方法,每个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估算方法,共有以下六种:①1176÷24≈1000÷20=50;② 1176÷24≈1100÷22=50;③1176÷24≈1100÷20=55;④ 1176÷24≈1200÷24=50;⑤ 1176÷24≈1200÷20=60;⑥ 1176÷24≈1200÷25=48。

在学生个体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这些估算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因为这时的合作交流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和对话。有的认为,第①种方法好,被除数和除数同舍,近似数比较接近准确商,有的则认为第①种方法不是很好,因为被除数和除数舍去了太多;有的认为第④种、第⑥种较好,误差小,且能利用口算很快地算出答案来,但也有学生认为,这样的方法不是在所有的除法估算中都能够应用;有的认为第⑤种方法虽然计算简便,但与准确商相差比较大……

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学生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求出除数和被除数的近似数,再求出这两个近似数的商。除数和被除数的近似数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确定,一般尽量接近除数和被除数的近似数,而且计算要简便。

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使每个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落实任务与责任,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心,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交流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借鉴机会,也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反馈纠错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四、多向交流,动态生成

最近两年,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就是将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通过有机的“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多向交流的信息“网络交通”,在这多向互动的“交通网络”中,学生自由交往,多向交流,促使学生动态生成所学的知识。

如:《年、月、日》的教学,事先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数学网站或书目,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并初步整理信息。同时,教师也准备一些有关年、月、日的资料上传网上。上课时,大量的信息来自不同的渠道,学生争相自己从网上下载的资料、介绍书中查阅的资料、教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处理这些信息。整个课堂充满了研究探讨的气氛,学生尽情展示自己或本组的研究成果。

五、经历体验,理解本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实践时间、空间,让他们大胆去想,放手去做,去经历体验数学的形成过程,并把这种经验提炼为数学,促使自己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抽象出数学的本质。

《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断:

1.你会对折吗?(指名对折)师将白纸随意折:我这样是对折吗?为什么不是的?(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完全重合)

2.看看老师,对折以后,能剪出什么?你对折后,能剪出什么?

(限时3分钟)

3.时间到,谁剪完了?说说你剪的是什么?是怎么剪的?

学生展示作品

4.让我们来看看大家对折以后剪出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两边一样。

师:哪里的两边一样?

生:折痕的两边完全一样。

师:这条折痕在数学里有名字,你知道吗?它叫对称轴。我们一般用点、划线表示。

(师画对称轴,并板书)

5.你剪的图形有对称轴吗?画一画。

6.出示两个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有对称轴吗?在哪儿?(指名上台找对称轴)

7.师出示一个不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它有对称轴吗?为什么没有?(对折以后两边不是完全重合的)那什么是完全重合,你能做个完全重合的动作吗?(生自主做动作)

8.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因此,我在新课的导入时,就直接安排学生用对折的方法剪图形。因为剪纸是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活动,所以每个学生都认真去设想自己想剪的图形,并认真地去完成。虽然我给的时间是3分钟,但不少同学没到限定时间就剪完了。有的学生剪的是一朵花,有的学生剪的是一件连衣裙,有的学生剪的是飞机,还有的学生剪的是小动物……他们剪的这些图形都是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东西。简单的剪纸活动,让他们充分了解、感受了“对称”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学生展示作品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开心地看着同伴们剪成的图形,一次又一次地感知了图形中的折痕,观察到了折痕两边的图形完成一样。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非常容易地发现这些剪成的图形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都有折痕,并且折痕两边的图形完全一样。情感的满足和实践的操作使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水到渠成。此时,告诉学生这条折痕在数学里的名字叫对称轴,我们一般用点、划线表示。就算学生在课前对何谓“对称”这一概念不甚了解,但此时的他们,对 “对称”的概念应该是非常清晰、了解。这样教学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了科学的“对称”概念,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从具体的数学活动中抽象数学本质的能力。

上一篇:《机械零件普通加工》课程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重视“草稿本” 转化“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