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9-29 04:43:55

经典诵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摘要:从经典诵读的含义、作用、遵循的原则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典诵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经典诗文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让学生诵读大量的经典诗文,使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语文素养也就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语文素养 经典诵读 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即在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式,内化为优秀的语言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的修养。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校近年来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一、什么是经典诵读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在人生记忆中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

二、经典诵读对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入诗,但是惟有汉语言一进入诗词,就成了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艺术。在诵读与积累中,汉语言文字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技巧都潜移默化进入学生的骨髓,让孩子们的血液中流淌着汉语经典的元素,让孩子的气质中拥有汉语言会散发出令人欢愉的书香气息文字独特的成分。一个在教师的引领和熏陶下积累过大量经典诗文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独特的人文气质。具体说来:

1.经典诵读能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经典诵读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经典所揭示的生活内涵。通过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表现在:

(1)激感,增强感知能力。情感在经典诵读中有特殊作用,教师的教学情感、作品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牵引着学生步入经典诵读的殿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领着他们登堂入室,去发现美、认识美。

(2)提高表达能力,启发思维。在经典诵读中,学生既对作品进行个体感知体验、又通过教师的的引导进行理性分析和口头表达,用口头语描绘经典诗文的形象、经典诗文的意境,分析经典诗文的结构、美的语言,分析经典诗文的社会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口头表达,也使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模糊的、不大鲜明的文学形象,经过梳理后变得更清晰、更鲜明。在分析鉴赏的基础上,如果教师能推荐有关评论文章让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别人对经典的评价,参考别人的见解,便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2.经典诵读能形成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背诵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视觉听觉思维活动的结合,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这样,语言材料就可内化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成为终身有用的东西。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了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诵读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经典诵读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感性的语言模型,能形成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经典诵读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塑造学生的人格

经典诗文所展示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的内容无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经典诗文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经典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4.经典诵读能陶冶情操,端正学生的品行

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如我们让学生吟咏背诵的《三字经》、《论语》,趁学生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要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学习,可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必可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三、经典诵读应坚持的原则

经典诵读并非越多越好,不能只求数量不谈质量,而是要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去阅读,并逐步积累、层层上升。在广泛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中,要做到读有所依,读有所序,读有所据。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每学年,每位学生定出最低要求,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实现差异诵读、弹性诵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读有所得。

1.人文性。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既注重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更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挖掘古诗文的人文内涵,突出诗情画意;其次,让学生选出喜欢的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会欣赏、体验其中细腻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2.艺术性。许多古诗文都有非常形象的意境描写,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启动视觉和听觉多个感官通道,选配合适的音乐和画面,营造生动逼真的艺术场景,就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如我通过以故事带讲、联系生活实际、收看百家讲坛等丰富多彩的授课模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升华内涵,陶冶心灵;充分利用多媒体,学习中央电视台的《论语心得》以动画的形式进行《论语》讲解的方法,把课文内容制作成flash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生活性。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让那些至今还活跃在我们生活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在教学中以古人的那些崇高人格、古人的精神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诵读,学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吟出几句经典诗文,或描述事物,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可谓妙语连珠。

总之,经典诗文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心性形式、审美情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是我们民族母语的精美之本,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让学生诵读大量的经典诗文,使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就有了基础。视野开拓了,知识增长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就能得到提高了。

上一篇: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生活 下一篇: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