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细节”

时间:2022-09-29 09:32:06

数学教学的“细节”

摘 要: “细节”就是细小知识点,是常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引导、疏通、连接,也是数学教学中最小的知识元素和最基本的知识单位。这些“细节”毫不起眼,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人生发展的基石。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细节就像每一条树根,每一片树叶,没有根,没有叶,何为大树?本文就数学教学中的“细节”作探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细节 教学作用

古时候一个铁匠打了一枚钉子,可钉子的火候不够,为了完成军队的任务他也没有在意地就交给了军队。军队后来把这枚钉子钉在了马鞍上面,最后这匹马在送军情的时候马鞍坏了,情报没有送到,导致战争失败了。这个故事一点也不夸张。一枚不合格的钉子导致了一场战争的失败。“细节”就是细小知识点,是常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引导、疏通、连接,也是数学教学中最小的知识元素和最基本的知识单位。这些“细节”虽毫不起眼,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人生发展的基石。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细节就像每一条树根,每一片树叶,没有根,没有叶,何为大树?下面笔者谈谈“细节”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打磨细节要落实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日常平凡的教学实践中,从备课到上课到课后辅导等环节中,都能精雕细琢。

1.精彩的细节,来自对教材内容的挖掘。

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是靠教师精心创设、用心打造的。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而是对文本、学生、环境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创设”。很多开课老师都注意到了课前这一细节,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后进行了精心、巧妙的设计。他们无声地将本课的教学要点融于教学活动中,既拉近了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听课教师之间的距离,又将本课所要学的内容向学生做了交代,可谓“一举两得”。

2.精彩的细节,来自对课堂资源的开发。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当“意外”出现时,教师不应简单处理,而是应以此为契机,巧妙引导,于“惯常”处拓开一片新天地,及时捕捉到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并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教学因意外而精彩,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流程”。

如计算题:2660÷35-96+34=?,因为是练习课,所以教师没有细看就让学生独立完成。不一会儿,底下就开始窃窃私语。终于,一个学生忍不住举手说:“老师,这道题不能做,2660÷35=76,不够减。”教师拿起笔一算,咦,真是76,不够减96。要不,就把题目改一下?哎,不如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思考片刻后,教师说:“你们觉得该怎么办呢?”

“改题目,把96改小些。”

“把减号改成加号。”

“大家的想法不错,可如果要使答案不变,应该怎么改呢?”

“可以将+34放在-96的前面,先做加再做减。”

“给96和34加括号,把+改成-。”

这时,一个头脑灵活的学生开口了:“老师,这道题不用改也能做。我们可以根据加法交换律,先减后加,算成先加后减;也可以给96和34添括号,再根据括号前面是减法,把+变成-。也就是像简便运算一样计算就行了。”顿时,大家豁然开朗。

本例中,面对教材中的错误,教师并没有草草处理,而是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就激起了学生对教材之“错”的热烈争论,形成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表述个人见解,张扬正确观点,使细节成为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感动学生的灵魂。

二、细节在教学中的拓展和反思作用

以往我们备课只备教材,而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每节课要由教材拓展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下一节课的内容中再备入学生对前一节课的领悟和应用程度,把这些教学中出现的细小问题引入到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以至这些小问题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化、解决,从而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反思教材中出现的探索内容:如乘法分配律,表现的不仅是数量关系,更是让学生观察、理解、总结、讨论这类运算的实质的内在联系,从而反思到以后的逆向思维在解题过程中转变成解题的能力和技巧。

三、学生的数学素养要在细节中培养

《新课标》指出:“数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说明了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出在未来社会中,人们在数学方面应具备更高的素养,社会的发展对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数学素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从每天的一点一滴做起,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引导。如,在教学“米、厘米”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实际生活中具体东西的长有多少米、多少厘米。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的黑板大约20米长。”有一些学生表示认同,但更多的学生表示反对,并伴有笑声。这说明一些学生还没有建立“米”和“厘米”长度单位概念。对此,如果教师只是批评说错的、表扬说对的,或者自己拿着米尺量一量,就会错失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契机。教师应该让学生用身体与米尺比比高度,从而对米有感性的认识。接着,让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修正刚才的错误判断。然后让学生用尺子量量桌子、书本等的长度,在实践中体悟到“厘米”比“米”小,重新修正并建立十分清晰的“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概念,并能以“厘米”、“米”做单位正确判断。

四、课后辅导的细节给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教师批作业习惯于打“×”与“√”,然后给个等级。我觉得这样做不够细。通过几年的摸索,我发现采用文字(有时我也会在上面画情景图,小漫画。)点评作业的批改方式,对学生的帮助更大。从实际效果来看,细节点评比直接的对错判断要好得多。

细节决定成败。数学教学中如果能从大处入眼,小处入手,注重打磨细节,就会使数学教学更精致,更和谐,更有成效,也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新课标.小学数学参考.数学教学设计(小学版).

上一篇:五星教学模式在技工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里的外来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