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感训练,提高语感能力

时间:2022-09-29 02:00:18

加强语感训练,提高语感能力

语感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语文素养,它直接影响到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改善与提高。但是语感和人的悟性有着天然的叠印之处,这就很难将它量化为语文教学的评估指标,以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它的重视。因此,倡导利用必要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强化语感意识,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所谓语感,概括地说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程度,是对包含有认知、情感内容的言语对象的直觉感应。不言而喻,语感的出现始终伴随着人的情感、思维活动,而语感对增强学生语文能力的特殊作用也由此产生了。这种作用大致可解析为三个方面:

其一,因为有情感的介入,语感与审美必然交织并存、相互生发。正如现代语文教育家夏沔尊曾指出的那样:“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可见,凡是言语材料中的形象或感性明显的意蕴所引发的语感,都带有审美成分。换言之,语感是审美感受的特例。

其二,利用针对语言形式的语感,可以不假理性思索,凭借对语法、语气、语脉等某项感受,即能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表达是否正确。关于这一点,为人乐道的典型例证是199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第六题: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要求考生从这样的四项中“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找到了;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选择与上下语句衔接较好的一项。

语感较强的考生借助行文语感则会选定B项。这说明语感有助于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避免出现蹩脚的表达。

其三,语感是不断提升表达技巧的催化剂。诵读能够生成强烈的语感,妙用语感效应,可把文字锤炼得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培养和训练语感就会把它转化成为一种语言能力,使阅读水平上新高,语言表达有导向,日趋朝着准、精、美、巧的方向发展。

不过,语感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长期陶铸的工夫。从语感反映的敏锐、解读言语对象快捷的特性上来探求,语感和悟性委实有些联系,它们都和直觉思维贴近。但培养语感不像陶铸悟性那样要更多复杂的心理因素支撑。与语感相关的心理活动并不神秘,而是语言经验积累和运用的结果。语感的培养主要从四方面下工夫:第一,要多读多写多背诵。人的大脑是多种信息的存储仓库,把大量的语言材料输入进去,在背诵记忆中加以揣摩咀嚼,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反复应用锤炼,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的语句词汇就会像水滴成溪那样自然流淌,一遇到相关的语言材料,语感便会油然而生。第二,要多观察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物象和生活场景,增强想象力。培养敏锐的语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下气力,也需对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受,只有对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事物细细体味,才能拓展想象的空间。假如你种下一粒葫芦籽,经过十几天长出两片小叶,如果你有生活经验,你就会从这两片小叶上想象出它爬满架的层层绿荫,想象出硕大的葫芦在繁叶中露出它的笑脸……有了这种生活积累,再读到作品中相类似的内容时就会产生共鸣,感受得更加入情入理。所以说,生活是语感的源头活水。第三,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一般说来,语言经验总体上是由具体的形象形态和抽象的观念形态所组成,并因人而异形成不同的语言经验模式,亦称“语言智能结构”。大量心理训练的作用就在于使大脑解读新的语言材料的速度与准确性大大提高,在动态中不断提升语言智能结构的层次。这样,当大脑接触到新的语言材料时,在潜意识中主体的语言智能结构就会依据经验和思维惯性与新的语言对象进行对接,在迅速的判断中进行经验类推,从而得出新的结论。第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声、光、色、图等多种信息载体来刺激各种感官,加强对语言符号的理解和感悟。以往我们的实际生活和教学活动,受科技水平和其他因素的限制,眼界还不够宽广,体察也比较单调。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破时空的限制,使人们对语言材料的解读不仅能和现实生活沟通,而且可以在虚拟的科幻境界展开思维的翅膀,为激发语言创造的活力另辟蹊径。简言之,只要在学习生活中全方位地努力训练,语感能力必然提高。

总而言之,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分析能力以及文字书写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上一篇:创设民主环境,培养语文创新能力 下一篇:从认识地理学科开始学习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