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地区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状况及对策

时间:2022-09-28 09:06:45

我国西北地区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状况及对策

摘 要: 采用专家调查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教练员的综合素质、项目布局、运动员培养、经费投入以及体育科研发展水平是 制约陕西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优秀教练员的培养、引进与交流, 整合和优化竞技运动项目布局,加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体育科研监管和经费 投入,密切体育科研与竞技体育训练的结合等对策与措施,为陕西省各级政府和体育管理部 门制定有关政策以及确定体育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G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7-0032-04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uman Resource on C ompetitive Sports in West China

GUO Lin

(P.E. Department,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Xi'an 710054, Shaanxi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uman resource on competitive sports in Shannx i Province,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in factors restraining the developme nt of its sports human resource are as follows: coaches' comprehensive quality,event distribution, athlete training, financial investment and sport science res earch. Therefore, the paper comes up with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erve as offic ial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policy making and sports development planning. Theyare to cultivate, absorb and exchange of excellent coaches, integrate and improv e the competitive sports project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 reinfor ce the superstition on sports research and investment, and combine the researchand training closely.

Key words: competitive sports; human resource; west China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当代国家事物中的重要内容[1]。竞技体育人力资源是指 对竞技体育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的人员现实及潜在禀赋的总和[2]。竞技体育的可 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主要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 理的使用,特别是要更多的培养出高水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

面对竞技体育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我国竞技体育在新世纪的战略目标,西部地区必须要从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着手来研究竞技体育,作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陕西省 ,提出了建设西部体育强省的战略目标,要求体育事业发展总体水平和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 等水平,走在西部省区的前列。因此,对陕西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 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体育局系统内竞技体育人力资源队伍为研究的研究对象;教练员、运动员、管理人 员、科研人员以及政策与管理部门是研究的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查阅人力学、运动训练管理学、体育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书 籍以及有关文件、法规,通过计算机中文数据库检索阅读了近年来与研究内容有关的文章共 计90余篇。

1.2.2 专家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了专家问卷(一),将问卷呈送给15位教授、副教授与体育管理专家 。根据反馈意见对问卷进行了补充和修改,统计处理后形成专家问卷(二)、专家问卷(三 )。问卷共发放了3轮,每轮15份。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专家调查形成的研究内容,针对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参考《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和《社 会学研究方法》设计问卷,对陕西省体育局直属的8个项目管理中心和陕西省10个地市体育 局进行了调查。

1.2.3.1 问卷的效度检验

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研究采用专家调查法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将问卷呈送给15 位专家进行了了1~5级(递增)的有效性检验,经3轮专家调查确认,问卷的有效性较高(表1)。

研究所调查的内容涉及教练员、运动员、管理人员和体育科研人员四类人员的现状,未涉及 各类人员个体所需要回答的问题,因此,调查问卷没有进行信度检验。问卷通过陕西省体育 局向全省10个地市体育局寄发,各地市体育局负责数据统计和上报。收集陕西省竞技体育人 力资源队伍中各类人才的基本数据,问卷的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4 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在计算机上以数据库的形式储存,运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研究对影响陕西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主体――教练员、运动员、管理人员和体育科研人员 共计12413人进行了重点调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人才大省的陕西省,竞技体育人 力资源的数量与素质都不突出, 难以满足陕西省打造“西部体育强省”的战略目标(表2)。

从人口比例看,陕西省2007年总人口为3 700余万[3],与4类竞技体育人力资源总 量的比例为2981:1,比例明显过小。从年龄结构看,管理人员、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运动员未统 计)45岁以下人数比例占到了43%,说明我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主体因素年龄呈现出年轻 化的趋势,陕西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队伍的年龄结构基本上与全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情况 一样,呈金字塔型分布:随着年龄段的上升,人力资源总量逐级下降[4]。

从各类竞技体育人力资源队伍层级分布看,陕西省体育局直属单位各类别竞技体育人力资源 队伍的总量偏小,尤其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的数量过小,直接影响陕西省竞技体育的发展 。全省体育科研人员仅仅只有71人,必须引起陕西省体育部门高度重视。

2.1竞技体育教练员

从年龄结构上看,45岁以下中青年教练员占总数的77%。这主要是随着我省竞技体育的发展, 有选择的留用取得优秀成绩的退役运动员和聘任国内优秀年轻教练员等措施,使教练员队伍 结构趋于年轻化。教练员队伍的年轻化,有利于承担现代竞技体育更为繁重的训练和比赛任 务,有利于训练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使整个教练员队伍更富生机和活力。45岁以上的中青年教 练员占总数的23%,这部分教练员有较丰富的训练与竞赛指导经验,弥补了青年教练员训练竞赛中的不足(表3)。

当代运动训练,教练员队伍文化素质已成为运动训练水平不断提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陕西省教练员队伍的总体学历结构上看,获得高等教育学历大专以上的人员达到79%,其原因 一方面是随着教练员培训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现代竞技体育对教练员素质的要求以及教练员 对学习重要性、必要性认识的提高,通过各种渠道的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等渠道提高自身的 学历层次;另一方面,高等体育院校优秀学生运动员也逐渐充实到教练员队伍中来,进一步改 善了陕西省整个教练员队伍的学历结构。但同时我们看到,具有本科学历的教练员只占到33 %,仅有1%的教练员拥有硕士学历,而具有专科学历教练员占到45%,另有21%的教练员至今 未获得高等教育任何层次的学历,低学历比例明显偏大。

在职称结构方面,陕西省体育系统教练员中,部级教练中仅占总人数的0.5%,许多项目根本没有部级教练员。高级教练员的人数也仅为75人,呈现出明显的高等级人力资源欠 缺的特点。同时,初级职称的教练员所占比例较小,显示出后备教练员队伍的不足。

陕西省地市级教练员职称结构分布显示出地域分布不均衡,缺乏高等级教练员的特点,全省10个地市都没有部级教练员。有6个地市没有高级职称的教练员。一级教练员以上(含一 级)占各地市教练员职级比例偏少。大量低职级教练员直接影响了基层竞技体育的水平。

2.2 运动员现状

全省仅有国际级健将18人,部级健将113人,占全省注册运动员总人数的1.4%。优秀运动 员在能级结构上“塔尖”部分较为薄弱,不仅影响陕西省竞技体育水平和在全国的竞技体育 地位,也必然影响西部体育强省目标的实现。只有争金夺牌和得分运动员的数量增多了,陕 西省的竞技体育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也才能实现陕西省竞技体育的战略目标(表4)。

从运动员等级分布看,省直属单位运动员等级分布较为合理,国际级健将和部级健将运动 员有98人,占全省健将级运动员总量的74.8%;全省所有地、市都没有国际级健将运动员,部级健将运动员人数最多的是榆林市,有20人。全省有4个地、市没有部级健将运动员 ,运动员队伍等级普遍偏低,直接影响陕西省竞技体育的竞争力。优秀运动员项目分布来看,田径国际级和部级健将的运动员是最多的,分别为8人和18人 ;其次是射击,国际级和部级健将运动员分别为5人和20人;排在第三位的是重竞技类,国际级和部级健将运动员分别为2人和23人。田径项目虽然健将级运动员数量相对较多, 但比赛成绩并不如人意。目前,陕西省及各地、市开展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大多集中在田径、跆拳道、射击等3大项 。项目布局不尽合理,各地、市的项目设置较为单一,甚至对我省许多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项目还没有涉及,如跳水、赛艇等,造成了我省在这些运动项目上后继乏人。原因之一是由于我 省缺少这些优势项目的教练员;其二是这些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高(如跳水、射击和赛艇), 致使这些优势项目无法在各地区普及开展。此外,家长从孩子的安全性出发,认为从事这些 项目训练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也限制了这些项目的发展[5]。

2.3体育科研人员队伍现状

陕西省竞技体育科研专业人员仅有71人(表2,表5),占全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队伍的 0.5%,省级直属单位竞技体育科研人39人,占全省竞技体育科研人员总数的55%。各地市竞 技体育科研人员配备极其薄弱,在陕西省10地、市级体育部门中,就有渭南市、铜川市两个 地、市没有配备体育科研人员。即便体育科研人员配备最多的榆林市,也仅有10名体育科研人员。从学历看,就科研工作的高科技性质,全省竞技体育科研人员低学历者比例过高, 对竞技体育成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我省要实现西部体育强省行列的战略目标,没有科研力量的支持是无法想象的。我省竞技体 育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加大体育成绩中的科技含量,而科技兴体的关键就在于科研人 才。加强科研人才资源的建设,是未来我省加快体育发展、实现竞技体育战略目标的必然选 择。

2.4竞技体育管理人员现状

人才队伍的年龄构成是反映人才队伍整体功能和创造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体育事业具有战 略性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全省直属单位及各地、市体育管理人员总数为1 877人,35岁以下 占总数的比例最高,为39.7%,45岁以下者占到了72.6%,管理人才队伍年龄整体呈现年轻 化趋势,有利于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管理人员队伍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者比例仅占28%;而低学历(高中及以下)人员 占到30%。专科学历的管理人员达到了42%。结果表明,目前陕西省体育系统管理人员呈现出高、中、低学历层次分布极不协调的特点,高学历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因此,要提高我省体育管理人才队伍的文化素质,降低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才比重,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就应在加强中、低学历人才继续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努力改善我省体育管理人才学历结构(表6)。

在专业结构上体育专业类比例达到了37%,经济、管理类占22%,表明我省拥有相当数量的具 有一定经验、素质和技能的体育、经济、管理等专业人员,对于顺利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体育事业建设和体育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巨大的潜力。但其他类专业占38%,高与体育类专业。这表明我省体育系统内有38%的体育管理人才专业不对口,非对口专业比例 偏高,不利于我省体育管理事业的发展,应引起重视。

3竞技体育人力资源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竞技体育教练员队伍总量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全省在聘专业教练员982人,与我国体育发达的辽宁、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比较,差 距明显,难以发挥竞技体育金字塔形配置中的塔基作用,教练员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不合 理,初、中级职称比重过大、高职称比例偏小(表3),可能导致长期缺乏执教运动项目的领 军人物,严重制约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部分教练员掌握现代信 息知识和技术的意识不强,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人才流动机制不够健全,竞技体育教练员 缺乏整体竞争力。这些阻碍陕西省竞技体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问题。若不加以改善,将 会影响和制约陕西省竞技体育竞技运动快速发展。

3.2 缺乏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基础薄弱

陕西省各项竞技运动项目发展不平衡,优势项目少。十运会上陕西参加了14个大项的比赛, 只有3个优势项目获得了金牌、银牌7.5枚、铜牌8.5枚、奖牌总 数19枚,金牌数量出现较大的下滑,团体总分位居全国第20位。从全运会的成绩来看 ,参赛的项目中,仅有跳水、射击、赛艇具备了一定的人才群,初步形成了多点夺金的态势。 而重竞技作为陕西省重点发展项目,已经连续几届全运会都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绝大 部分项目整体竞争实力不强,尖子队员过少,孤身奋战的局面十分严重。陕西省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竞技体育专业训练的封闭运行机制仍起主要作用,竞 技体育经费投入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缺口较大,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没有有效地形成,尤其是在广泛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方面没有取得较明显的进展[6]。基层竞技体育基础薄 弱,相当 一部分县级体校体育经费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着县级少体校的发展。后备人才初级层次的 数量和质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中专运动学校的生源锐减,市级运 动学校招生难的问题相当突出,后备人才的中级层次面临着生存的挑战[7]。极易 造成二线、 三线后备人才资源不合理流失等一系列关联问题。从而导致陕西省运动员队伍的“金字塔” 结构失去坚实的基础。

3.3体育科研发展缓慢,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不高

竞技体育科研人员是提高竞技体育竞争力的核心因素,陕西省竞技体育科研由于多方面的原 因,体育科研与运动训练“两张皮”,致使竞技体育失去了科技支撑,运动训练科技含量不高,竞技体育成绩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成为制约陕西省实现西部体育 强省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原因:1) 管理部门和部分教练员对科学研究不重视,极少数 教练员甚至拒绝科研人员,满足于已有的经验,自认为不需要科学研究;2)实际上能用来 进行科学研究的经费相当有限,缺乏先进设备,特别是缺少先进的检测设备,使科研人员不能 及时有效地指导运动训练,保证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3)体育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远落后 其他行业和地区,不能引进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来带动竞技体育科研水平提高,尤其是部分地 、市,体育科研更是如此,使基层竞技体育科研工作更无从谈起;4) 缺少体育科研课题带 头人,目前仍以运动监测服务为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训练科学化的能 力还不强。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优秀教练员队伍的培养建设,政策上健全、完善教练员引进与交流充分认识陕西省教练员队伍的学历低、职称低的现状,应重点加强教练员学历教育和岗位业 务培训,依托西安体育学院等专业院校, 进行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教练员培训。

健全、完善政策配套,通过“筑巢引凤”,吸引国内外高水平教练员来陕工作,创造生活和 工作等各方面优良条件,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

4.2 整合和优化项目布局,加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

切实加强“体教结合”的体育运动学校、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培养形 式的探索和建设,倡导基层体校与重点小学和初中联合办校,发挥教育、训练各自的优势,强 强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鼓励普通高校承办、联办高水平运动队,加大由社会组织通过市 场竞争培养后备人力资源队伍人的比例,逐步提高后备人才工作的经费投入, 完善奖励机制 ,提高后备人才输送奖励的幅度,形成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4.3 加强体育科研监管,密切体育科研与竞技体育训练的结合

调整管理方式, 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与检测监控体系,加大体育科研投入经费,有计划地开展 科技公关和科技服务,积极推进省体科所、西安体院及其他科研力量与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 的合作,深入运动训练实践第一线进行综合攻关研究,发挥体育科技工作的先导和保障作用 ,尽可能的为运动队配备科研教练员,弥补陕西省运动训练科学化层次不高的不足。提高体 育科研对运动训练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子平,冯百侠,徐静珍,等.资源论[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1:18.

[2] 潘书波.我国重工业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调控与探究[J].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2007,30(4):575-577.

[3]2007年陕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陕西省统计局2008.3.20.

[4] 徐霞,高雪峰,林晓华.湖北省体育人才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6):1-5.

[5] 李登光,等.陕西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07(1):81-83.

[6] 李全志,徐勤萍.我国传统竞技体育强省(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状况比较与分析[J]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50-52.

[7] 陈西玲.陕西竞技体育发展态势及对策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4):49-52.

上一篇:古代奥运会中文史料新考 下一篇:中西方休闲观念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