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计算机教学中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时间:2022-09-28 08:46:05

探究计算机教学中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摘要]职业学校计算教学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旨在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引导每个学生收集信息,跟踪技术进步,感受所要学习的知识,及感受未来的工作环境,积累实践经验。既能够扬己所长的学习、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又能够通过团队交流和学习成果的展示,共同提高专业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行为引导型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147-02

当今世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空前发展,并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现代化工作、学习、生活的鲜明标志。因而,在普遍意义上说,会使用计算机已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工作和生活技能;在特殊意义上说,具备精通的、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将是适应某些计算机专业技术岗位的必然要求。不可否认,计算机技术在充当了当今世界应用最广的技术的同时,又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技术,其更新换代的速度足以令世人瞠目结舌,这也使得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依靠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具体到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可根据学生特点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使得计算机教学得以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引导每个学生收集信息,跟踪技术进步,感受所要学习的知识,及感受未来的工作环境,积累实践经验。既能够扬己所长的学习、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又能够通过团队交流和学习成果的展示,来提高专业能力。

一、“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顾名思义是对学生行为的引导,针对的学生行为自然是与学习计算机知识有关的行为。即指从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目标出发,引导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创造思维能力、收集信息能力、了解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这种教学方法遵循“以学生为本”,凸显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旨,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账务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接受尽可能多的实践性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动脑、动手,进行探究式学习。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尤为适合职业教育,是目前职业学校比较推崇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培养学生处理关键问题的能力,也可谓之能够因学生而异的培养其关键能力。

二、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课程是职业学校开设的基础课程,与学校开设的其他课程相比较,具有涉及面较广、实践性很强、变化性较快的特点。长期以来,这门课程虽然在职业学校属于后发课程,但是却沿袭了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实践大部分是用耳朵来听,用大脑来记忆,是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的机会。换句话说,教学是以灌输的知识有多少为目的。近些年来,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形势下,职业学校在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尤其反映在计算机教学中。增添了设备,设置了计算机机房,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实习基地,实行校企联合,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按照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联系,还存在着明显的“软肋”之处。具体表现是:

其一,教学主体摆位不正。无论对于哪级哪类学校说来,教学主体都应该是学生,但我国教育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却把学生放在了次于老师的位置。课堂教学本应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很明显,教学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要看学生是不是学会了。但将教师放在主置的教学,势必首先要看教师是不是把预计的教学量完成了,教学进度是不是符合学校的要求,尽管学生学习的质量是验收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砝码,但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赶进度,时常会是学生处于“囫囵吞枣”的境地,要么死记硬背,要么“左耳朵听右耳朵冒”。所以,这样的教学主体摆位不正的混同于其他学校教学教法的教学,绝不是适应职业学校性质的。

其二,忽视学生“会学”。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注重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会”,不注重学生“会学”。导致学生的学习现状是在处于教条化和僵化思维状况下进行的,存在严重的“唯书本”问题,书本上的知识可能滚瓜烂熟,但到实践中不知道怎样下手,不会用。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学生的个性培养、独立实践能力难能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创新思维能力均不足。

其三,针对性教学方法不足。职业学校的生源与其他院校相比,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比较差。那么,职业学校的教学活动就必须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来进行,需要探讨更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方法。但因为职业学校已经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又是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探索和积累的教学方法。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对“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使用

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在计算机这样的专业课教学中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可突出“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有益于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职业学校专业课实践性强,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课程讲授到的知识课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感知具体工作环境下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需要。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下的教学,是建立在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统一平台上的,不会受已经持有的“好生”和“差生”印象的束缚。教师将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编组,因材施教的对每个组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相互之间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切磋交流,既展示和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实实在在感受到同组同学的优势和能力,使自己获得启发和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使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从教师的角度应做到:

(一)注意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课堂学习中,教师在交给学生学习任务之前,要为学生准备好材料和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守时间、遵守规定和遵守原则,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进入学习过程中后,不等于教师就可以自由放任的让学生去做,教师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向导”和“咨询师”。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进程,对学生的思维方向及时给予引导,以目标为导向对学生进行询问,发现学生在走弯路时,不要批评指责,要给予启发式纠正。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想法,不轻易扼杀学生的想法。

(二)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做学习主人的快乐

计算机课程专业性强,在使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教学环境中,要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入手,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惯性中解放到主动学习的状态中来。面对不同文化基础和不同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投身于学习之中,感受到在职业学校学习的轻松愉快,品尝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学习中收获成功,把自己锻炼成合格的具有某一方面特长的技能型人才。

(三)遵循开放性和体验性活动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课堂学习的组织形式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使用情况下,活动贯穿了或称之为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教师在课前对于活动的组织非常重要,需要教师精心考虑,认真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周密策划和课中对于学生学习活动开展情况的掌控。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好的着眼点,就是要让学生具有真情实感的参与活动之中,真正能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全身心的投入,得到思维和能力上的锻炼与提升,而不是仅仅在活动中走走形式、做做样子、跟跟帮、合合群,没有所思,也没有所得。让学生进入活动就是进入生活,进入实践,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会是巩固的和适用的。

上一篇:电价管制与电力企业行为分析 下一篇:强化物流实践教学的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