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9-28 07:43:04

探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

摘要: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性的建筑材料,由于质地的不均匀性总是容易产生裂缝问题,商品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为混凝土浇注后的养护工作不到位。随着大体积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因施工的技术问题引起的混凝土的裂缝等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突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331 文献标识码: A

市场经济领域的不断扩展推动了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在高层建筑结构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然而,由于施工不当、建筑混凝土本身的技术要求不符合规定、底板的压力和温度过高或者是一些自然因素导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出现了裂缝。这些建筑中的缝隙给施工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对建筑结构本身构成了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对高层建筑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特性

1)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特点

混凝土在刚刚凝结硬化的过程中,能够释放出很多物理上的水化热。并且水泥温度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在刚开始凝结的时候,会表现出较快的放热速度,而之后就会放慢速度。普通水泥在刚开始的时间段放出的总热量占总水化热的一半以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一般经历升温期、冷却期和稳定期三个时期。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具有很差的导热性能,而温度升高的也比较快,温度降低的反而会很慢,因此容易导致较大的温度差梯度。

2)混凝土施工环境的注意事项

建筑物一般在地面上进行施工,容易受到阳光的影响,再加上风的作用,建筑物的温度会因此发生变化。而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施工,则不容易受到阳光雨水的影响,建筑物温度的变化不会很明显,与此同时处在地下面的建筑物通常拥有非常狭小的空间,昼夜间的温度差额比较小,对混凝土本身会产生很小的变化。拆模后及时回填,此后混凝土内部残余温度(余热)将通过回填缓慢外泄,直至与地面温度平衡。土壤本身拥有很差的导热性,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将混凝土本身的温度消散掉,而在这个温度变化过程中,温度应力不会对混凝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因此,在对大体积钢筋混凝土进行施工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施工前后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作用。

二、施工材料的选择

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源头是把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关。首先,选用级配良好的石子、含泥量低的中粗砂,在现浇楼板的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高质量外掺剂,以减少混凝土收缩量。

1.水泥的选择

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场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所用骨料、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砼配合比若采用60d或90d强度作为指标时,应将其作为砼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2.骨料的选择

骨料的选择时注意以下问题:确保骨料的表面没有杂质,具有非常好的洁净度;中砂有大粒径的卵石和碎石为宜;对砂子和石子的含泥量,砂子不得超过3%,石子不得超过1%;选择质量优良、具有较好细度的粉煤灰,但在配合比中也不能无限制的掺入粉煤灰,一般以以15%-20%为宜。

3.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优化

施工中混凝土的优化一般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通过固定的环境,研究出混凝土配比的最佳方案,然后选择施工,这样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也能得到保证。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混凝土的砂率控制在35-40%。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

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建筑工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韧性与稳定性。但是,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或者是在浇筑完毕之后,混凝土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而导致建筑工程内部结构温度上升。由于建筑工程结构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存在较大的温差,使得大体积混凝土产生了力的作用,混凝土的内部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另外,由于在建筑工程当中混凝土钢筋重量的严重短缺,实际所使用的钢筋少于钢筋设计标准,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拉应力主要是由混凝土的结构所承担,因此,对建筑工程的砼质量也会产生影响。

2.混凝土收缩

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都是使用已经拌合好的混凝土,其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在风与光照的作用之下,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水分就会逐渐减少,随着体积的收缩,就会出现形变。另外,水泥砂浆本身也会出现一定的收缩。但是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本身结构当中还存在钢筋,因此,在钢筋的作用之下,部分混凝土不会发生形状变化。这样会进一步变大混凝土拉应力,如果超出了最大承载力,就会产生收缩裂缝。

3.温度突变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由于光照影响,使得建筑工程侧面接受到的光照面积会多于其余部分。大面积、高强度的光照就会使得建筑工程内部混凝土温度急剧上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温度上升,但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变化却非常细微,这样就会出现温度差,从而出现拉应力。当然,如果大体积混凝土遇到外界气温急剧下降,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但是内部的温度却没有明显的变化,也会产生内应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四、常见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位置和预防措施

1.地下室底板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底板一般比较厚,有的厚度可达2~3米,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可采取下列措施: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掺加高效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用量;掺加UEA微膨胀剂,以补偿收缩分层分段浇筑混凝土并加强养护,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底层与中心;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外界),控制温差在25度范围内,则可以控制裂缝的发生。

2.地下室挡土墙裂缝

由于地下室挡土墙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遍较高,水泥用量也比较大,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量过大,并且不易养护。地下室挡土墙长度较长,往往形成多条比较有规律的竖向裂缝,上不到顶,下不到底,肉眼可明显地看到收缩裂缝形状。预防措施主要是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通过掺加外加剂(减水剂、高效泵送剂、UEA微膨胀剂、粉煤灰等),力求减少水和水泥用量来防止裂缝,注意加强养护、及时覆盖、浇水或喷洒养护剂,墙体模板尽可能晚拆一段时间。

3.地下室阴角裂缝

地下室施工完成后,我们通常会发现地下室阴角的位置会出现裂缝现象,对产生的裂缝问题我们除了用附加钢筋进行加固外,在施工时要注意对地下室阴角处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对其要进行覆盖,定期的浇水、养护,不能过早的拆模,有效的保证边角处的混凝土施工。

4.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温度的测控工作,我们一般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布置测温点。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沿着浇筑的高度,在各个方位布置合理的测温点。测温点的垂直间距以0.5-0.8m为宜,水平方向的测温点应该布置在混凝土浇筑块的中间和边沿,测点间距以2.5-5.0m为宜。2)测温控制。进行测温控制的过程汇总,要采用合理的方法,温升温降的间隔时间要把握好,对大气的测温也要同步进行,发现实际施工中温差超过25℃,则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综上所述,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混凝土的特性进行混凝土的配比,保证混凝土的品质,对混凝土的相关特性进行优化,对施工中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控制,这样才能有效的对混凝土的裂缝等问题进行优化,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亮.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26:229+139.

[2]杨林.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3.

[3]才素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赵学良.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14,05:106-107.

上一篇:抓好备课的四个关键要素,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效率 下一篇:城乡统筹发展在城市规划中作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