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辅助语言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新对策

时间:2022-09-27 10:45:11

文化辅助语言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新对策

【摘要】 文化辅助语言教学模式既是应用语言学和教学理论的新方法,也是一种新的思路或启示。其意义在于,既然语言和文化是个统一体,语言的社会功能之一是传播文化,且文化因素成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之一,那么, “语言与文化融合学习”的趋势成为必然。西方文化的导入与中西文化的对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语言学习的要求,帮助他们掌握语言,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语言教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辅助 英语教学 中西文化 对照

一.文化辅助英语教学新观念

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换言之,其交际能力应确切地表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应成为在汉语文化背景下教授英语的主要目标之一。 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从理论和实践上重新认识文化所起到的作用。Alptekin把语言文化知识分为系统性(systemic)以及超结构性(schematic)两种。前者指句法和词法等,后者指从社会中习得的、与特定文化相关的认知特点等等。他还指出:“外语文化中的结构性制约着学习者掌握外语的系统性知识。”也就是说,英语学习中对目的语文化了解掌握得越充分扎实,越有利于学生把握英语语言技能。Wallace也曾写道,“‘文化能力’在理解任何具有异域文化性质的事物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辅助教学模式恰恰是要关注这种文化能力的培养,把‘文化”既视为手段又视为目的,从而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这种模式与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手段、技巧、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它能使师生在清醒地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的前提下,主动地解决对基本语言技能产生影响的文化问题。Ginsburg在谈到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时说,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正如文章段落结构中所反映的那样,趋向于线性的直接的表达方式;而东方人则倾向于间接的表达方式。我们在教写作时充分意识到这种东西方的差异,而不是单纯从技巧上训练学生,就会教学策略上会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更佳。

用屠蓓的话来说,“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在语言外加上文化知识的讲解或另开一门文化课,而在于如何将语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来教授。”所以文化型教学应处理好下述四个要点:(1)时机:应在汉英语言文化发生冲突或表现不同时及时进行辩异和对比;(2)角度:可以站在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立场上分析看待同一现象。初始阶段应多从中国文化角度人手,因为它毕竟是一种已存在的认知框架;(3)程度:文化体现在语言的不同层面上,文化移入的程度应服从于语言技能培养的目的;(4)方式:渐进的、自然的、启发式的、关联的,而不是集中、说教、注入、孤立式的。

二.文化辅助英语教学的优势

1.文化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和语义等内容,完全忽略了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因素。这种纯语言知识的学习既枯燥又单调,完全违背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际。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忱。而文化型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就词讲词或就话语讲话语,不局限于对语言材料作机械的、枯燥的解词释义,而是透过语言看文化。这就让学生接触到了英语教学生动有趣、有声有色的一面,体会到学习英语并不只是用来解题和应付考试,而是可以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到别国丰富的历史知识、迥然不同的民风民俗,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兴趣。

2. 文化辅助教学符合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来说,英语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提高其语言素质,注意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同步性、互补性和兼容性。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同步的、互补的和兼容的。在开展语言教学的同时,要进行相应的文化教学,语言教学是文化教学的基础,而文化教学又拓宽了语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必须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顾此失彼,从而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实用教学。

3. 文化辅助教学促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与课文有关的文化知识往往都是以教师向学生灌输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这样既浪费时间,讲解的内容又有限,学生还容易遗忘;而采用小组课堂展示的方式,则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教师设置主题学生分组、自由选题分组搜集加工材料教师提出意见,学生修改课堂小组展示,组员轮流口头汇报其它小组进行补充、做出评价。这种小组课堂展示的方式既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分析归纳总结资料的能力,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资源共享,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

三.文化辅助教学中需解决的问题

教授中国人英语,是让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是在业已形成的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的英语语言文化的移入、吸收和消化,进而在学习者身上生成双重文化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培养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因此, 教师应妥善处理母语体系在学习中的作用。母语干扰应尽量排除于课堂之外。但母语文化体系是先入为主的体系,以一种新的体系取而代之几乎是做不到的。正确的做法是通过语言文化的共核部分的相融以及相异部分的对比,使学生母语文化这种潜意识中的体系,成为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参照系,从而使英语在对比中成为显性的、易于感受和理解的东西。即发生正向迁移。文化型教学并不表示忽略语言本身的教学。其目的在于加强和补充语言教学,在渗透文化内涵的同时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学生的文化敏感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不能厚此薄彼,要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同时,文化辅助教学模式显然需要相适应的配套教材。这类教材的编写应以多元文化为导向,以语言文化对比、参照为方法,以多国文化背景为材料,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以现代语言理论为指导。教材应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练习为中心。所谓任务,是指跨文化交流场合中要达到的交际目标。教材的语言背景不应局限于英、美、加、澳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而应涵盖尽可能广的国家和文化。英语已成为一种中介语,其国际地位和使用范围恰恰反映了它的跨文化交际的工具属性。Alptekin写道,“熟悉内容和题材使学习者更加关注结构性知识,他们的认知(下转第58 页)

(上接第102 页)过程受目标语的干扰也较少。”因此,教材应按照中国文化……人类共性文化……异域文化的顺序渐进安排语言材料。教材应通过利用、比较或挖掘跨文化的人类经验,并以此作为阐释不熟悉语料的参照点,从而在已知文化和未知文化之间架起桥梁。

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应加强对本国文化的学习。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指出:“语言掩盖的远远多于它所展露的。”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可以深入地了解本国语言和文化,教师应加强自身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具备用英语准确表达本民族文化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地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习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数,而各类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有关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方面的内容介绍,这种文化的输入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英语,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但是,在 中国本土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仅靠输入语文化是不够的,就交流的双向性而言,本土文化的融入同样至关重要。无法用英语进行文化的双向交流会使学生的自信自尊和积极性受到打击,继而影响英语学习进程中的良性循环。通过对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的对比参照,学生能更深刻准确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得体地使用英语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让英语充当加深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媒介。英语教师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开展文化教学时积极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文化自觉性,只有引导学生从本民族文化的角度审视西方文化的优劣,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态度,从而进行健康有益的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陈申: 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 ].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 学出版社, 2001

[2] 孙宏兵: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及展望[J ] . 陕西 师范大学学报2007(7)

[3] Dirven, R. & Putz. M. (1993).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Vol. 26, No. 3:159 -168

课题项目:

本论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结题论文,课题名称为:构建文化见血模式,研究文化辅助语言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课题编号为:200903153

作者简介:

尚永芳(1963-)女,衡水人,教授,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从事英语教育和教育外事研究。

韩喜华(1970-)女,石家庄市人,硕士,讲师,河北医科大学,从事语言文化研究。

蒋怀彬 (1981-)男,石家庄市人,学士,讲师,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从事英语教育和教育外事研究。

上一篇:我国高校所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析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