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时间:2022-09-27 09:53:20

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摘 要]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和关键的作用。而阅读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内容,是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中“识字与写字”、“阅读”和“写作”三个总目标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全面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 学生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258-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在“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而对于7~9年级学生的学习,则是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和“写作”三个方面提出了阶段目标及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在这三个阶段目标中,“阅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 对于“识字与写字” 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发挥着基础性和推动性的作用。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 将直接影响着语文的教学实效性,是决定语文课程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此,改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就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围绕中心,有的放矢

阅读包含理解文章的字词义和全文大义,能够鉴别和欣赏文章的语言、写作手法和篇章结构,以及它的思想感情和主题的意义,能对文章作恰当的评价并推而广之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理解到位,增加素材和词汇量

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字、词、句、段落组成的,能将文中的字、词、句读懂是理解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含义深刻、形象生动、体现中心思想的重点和精华字、词、句等进行分析,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加深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教师应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互融合,帮助学生切身体验和感受课文的寓意和生活的内涵。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段文字运用了生动、传神的表现色彩和动作的词语。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分析,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并熟练地运用。

(二)欣赏佳作,提高人文素养

课内外阅读中,诗歌中富有韵律的节奏,深邃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散文中优美的词藻、悠然的情趣令人心驰神往;小说中细致的人物刻划、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人身临其境;常识性文章中,对科学现象和自然奇观形象生动的描绘则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自然画卷。如《绿色蝈蝈》一文中,“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法布尔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又如《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的“曲”、“幽”、“深”,艺术地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深邃意境,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那些富有特色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简爱》、《巴黎圣母院》、《飘》等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进而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知识底蕴。

(三)拓展思路,掌握方法和技巧

现行教材是语文知识、阅读和写作三位一体的综合体,在具体的构成上,则是以文体相同或类似的文章组成单元,以单元知识中的写作常识来体现写作要求。其目的之一是便于促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使课文成为写作的范文,实现阅读课堂教学对写作的导向和助推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课文为切入点,分析文章的的立意、构思、层次结构、语言表达等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丰富语言、扩展思路、领悟表达方法和技巧,进而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同时,还可按照欣赏、模仿和创新三个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功,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表达自已的感情。这样既可通过作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令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借鉴,实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激发动机,鼓励创新

(一)激发动机,培养创新意识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的行为起着导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的能力。因此,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氛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动机,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思考。鼓励学生改变思维定势,打破常规,运用创新的方法来探索解决问题,不断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体验成功的愉悦和欢乐,增强自信。

(二)因人而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方面,教师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阅读教学的相关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对于游刃有余且对阅读和写作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平台和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才能。

三、内外结合,全面发展

(一)立足课堂,为课外阅读奠定基础

课堂是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主阵地,教师应按照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立足课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方向上引导,在方法上指导。教学中,教师可介绍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和背景,在进一步充实和丰富课文内容的同时,也使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注意力向课外延伸。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地展开想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体验和交流活动中掌握阅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增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拓宽渠道,努力加强课外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提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因此,必须坚持课外阅读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的原则,一要围绕教材向学生推荐读物和文章,以课堂为主阵地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读有所获,读有所用;二要加强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去分析并解决在课外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丰富内容,培养能力

(一)深入挖掘,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文学作品是现实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者用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意见态度。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风貌;同一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也具有不同的思想与情调;而同一个作者也会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其文学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感情。如在《杜甫诗三首》的教学中,可先介绍诗人的毕生主要经历和思想,再具体分析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三首作品作,年轻时的杜甫抱负远大,因而才会有《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人过中年,饱经战乱和颠沛流离,故而才会在《春望》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伤;诗人心念苍生,关注民生疾苦,于是又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因此,在鉴赏文学作品之前, 除了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之外,还要对作者当时的思想和心境进行介绍和分析,以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二)声情并茂,加强朗读训练

除了读懂文章之外,朗读训练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语音准确、语句清晰、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文中所描述的情景鲜活、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进而帮助学生更多、充分地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三)循序渐进,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阅读能力是对阅读材料从思想观点到语言文字、风格特点的欣赏和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来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对一些词语和句子作出简单的评价和欣赏,对中高年级学生则可初步地进行一些关于文本内容、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评价欣赏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从文章的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在文体上,应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在内容上,议论文指论点和论据;记叙文指描叙人、事、景物及其特点,及与之有关的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说明文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及某种物品的制作或事物的产生形成过程和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等。

五、家校联动,拓宽渠道

(一)转变观念,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教师应引导家长充分认清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性,要改变只关注考试成绩的传统观念,做到考试成绩与学习兴趣并举,身体健康与心情愉悦协调。重视孩子在学习方面的主体性,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家庭学习氛围。鼓励孩子胜不骄、败不馁,既追求学习进步的结果,又享受自主学习的过程,努力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多管齐下,帮助家长改进方法

学校对于家长还应充分地发挥指导功能,通过“家校通”、“家长咨询热线”、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开辟家长接受再学习的途径,畅通家校联系的渠道,帮助家长了解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的规律、特点,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改进完善辅导孩子的方法。学校还应引导家长注重自身的言行,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具体方法上,教师应引导家长不仅重视孩子的学习方法,而且关注他们的自主学习时间、任务等量上的安排,同时采取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的奖励措施,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薛家忠,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年第11期.

[2] 白树华,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J],学园(教育科研)2013年第06期.

[3] 姜红义,浅析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第05期.

上一篇:浅谈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 下一篇:钻井液固控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