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27 03:20:36

脑卒中患者护理体会

脑梗塞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健康危害极大,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治疗及护理极为重要。而护理(良姿位摆放及被动变换),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护理的重要内容,对患者预后有着重大影响。

本文探讨正确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预防、缓解痉挛、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向大脑传入正常冲动、增强患者对患侧的感知能力,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及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促进患者的康复。

护理重要性

预防痉挛模式:大部分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常出现异常痉挛模式,即中枢神经损害后出现的一种痉挛性瘫痪,是一种较原始运动形式,即上肢屈肌痉挛,下肌伸肌痉挛。

痉挛模式的表现:上肢肩甲下沉、内收,肩内旋、内收,肘屈曲,前臂呈旋前位,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屈曲。下肢大腿外旋使骨盆旋转,髋关节伸直、外展,膝伸直,足屈曲、内翻躯干向患侧屈曲。抗痉挛: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和加重,是偏瘫康复早期治疗的重点,早期常采用抗痉挛:肩外旋、外展;肘伸直;前臂旋后或中立;手指伸直,拇指外展。髋关节内旋、前伸、略屈;膝关节微屈,足背屈或中立位。患侧躯干伸直。

护理

仰卧位: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因为这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活动最强。这种使偏瘫侧骨盆后旋,患侧下肢外旋,同时也增加了骶尾部、足跟外侧和外踝处褥疮的发生。作为一种替换或者患者需要这种时采用。

患侧卧位:是所有中最重要的。该增加乐知觉刺激,并使用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另一个明显好处是健手能自由活动。头部由枕头支持感觉舒适,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前伸,肘伸直,前臂选后,腕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开。患侧下肢;健肢在前,髋膝屈曲用枕头支持。患肢在后,膝屈曲,踝背屈。

健侧卧位:患侧上肢放松前伸,放于枕头上,高于心脏,肩前伸,肘伸直,腕背伸,五指伸展。患侧下肢在前,稍屈曲放于软枕上,键腿在后自然屈曲。

摆放的注意事项:床应放平,床头不得抬高,任何时候都应避免半卧位,因能增加躯干的屈曲伴下肢伸直。手中不应放置任何物品。为对抗屈肌痉挛在手中放置物品,因受抓握放射的影响,可引起手抓握掌中的物体。正确的是患者的手张开,不能让手处于抗重力的。枕头大小硬度要求:理想的枕头够大而填满软材料,2~3个,荞麦皮类枕头1~2个支撑背部,小软枕头2个。足部不能放置任何物品。放置物品可刺激足底增加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

翻 身

被动翻身:由他人完成的翻身称被动翻身。一般由护士帮助完成。在脑卒中刚发病数日内,由于肢体瘫痪较重,患者不能独立完成翻身动作,每2~3小时翻身1次,翻身后必需保持良肢体。但重症患者以侧卧位为宜,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

自主翻身:瘫痪肢体的功能稍有恢复,患者即可开始训练自行翻身。①能伸肘的患者采用摆动翻身方法:患者仰卧位,双手十指交叉,病手拇指放在健手拇指上方。向上伸展上肢,屈膝将双上肢摆向健侧,再摆向患侧,可以重复摆动1次,借助惯性,将身体翻向患侧。②不能伸肘采用侧腿翻身法:患者取仰卧位,用健手将患肢屈曲置于胸前,并以健手托住肘部,将健腿插入患腿下方,借助身体向健侧转动的同时,趁势用健腿搬动患腿,翻向健侧。

早期离床下地

脑卒中发生后,无论时间长短均有卧床的过程,早期下地可使双下肢负重,患下肢负重有利于髋关节、膝关节伸展,为步行创造条件,防止废用综合征的发生。中国人普遍缺钙,尤其是老年人,下地负重训练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从而避免骨折的发生,同时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如去厕所大小便,座轮椅到康复训练室训练等。这些训练会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和欲望,以良好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穿脱衣服指导:其原则为先穿患肢,后穿健肢;先脱健肢,后脱患肢。

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

脑卒中后患者长期卧床,不正确的,不正确的搬运和不正确的活动等等,都可造成一定的并发症,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肩痛、压疮、深静脉血栓、废用综合征、关节挛缩、肌肉挛缩、直立性低血压、骨折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带来不良影响,而且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了康复效果和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作到早预防,早发现,及时给予正确的护理,以减少、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上一篇:何首乌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 下一篇: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