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范文

时间:2023-12-05 13:02:54

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康复篇1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发生脑卒中48h即进行康复护理与病程在3个月以后进行康复护理的脑卒中病人对比分析。结果前者有效率95.24%,后者有效率65.2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减少残障的发生和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100~300)/10万,患病率为(500~740)/10万,死亡率(50~100)/10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存活者中50%~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偏瘫、失语及知觉、认知、意识障碍,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表现的偏瘫最常见,影响最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临床资料

临床44例脑卒中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7岁,平均61.3岁,病程2h~5年。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15例。在发病48h即介入康复护理的21例为观察组,3个月后进行康复护理的23例为对照组。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均为60天。

2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脑卒中发生后,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h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1]。此期是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关键阶段,目的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

2.1预防并发症包括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及深部静脉炎等。近年发展的适合临床应用的翻身床,交替充气床比较实用。

2.2变换急性期病人症状严重,必须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良好的姿势和,防止患肢关节挛缩变形和关节脱位变形。仰卧位时,上肢应采取:肩稍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并分开,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以防下肢外旋。为避免伸肌痉挛,膝关节稍垫起使微屈并向内,踝关节呈90°,足尖向上。病人不宜长时间仰卧,应帮助病人学会与健侧或患侧位交替。健侧卧位时,应在病人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不能垂腕,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布卷或纸卷隔开;患腿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健肢自然放置。患侧卧位时,患肩前伸,避免受压和后缩,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腿在后,膝微屈,踝关节尽量保持90°。

2.3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浮肿,对患肢也是一种感觉刺激,有利于恢复。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作用中等深度,不使用强刺激性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采用安抚性的按摩,使其放松,而对肌张力低者如上肢伸肌,则给予按摩和揉捏,按摩可配合循经点穴以增强疗效。

2.4被动运动病人昏迷或其他原因(如全瘫,严重合并症)在数日后仍不能开始主动活动者,应做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每日2次以上,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缓慢进行,幅度从小到大,以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组织。要多做与挛缩倾向相反的活动,特别是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背伸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切忌粗暴,因瘫痪早期肌张力低,关节周围肌肉松弛,暴力易致组织损伤,特别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被动运动可与按摩交替或配合进行,并鼓励患者适当地用健肢带动患肢做被动运动。

3结果

根据瑞典学者Brunnstrom提出的脑血管意外运动障碍的评定方法[2]制定。基本痊愈:恢复至BrunnstromⅥ级;显效:提高2级以上;有效:提高1级;无效:级数无变化。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略)

4讨论

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残疾是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的偏瘫,但不少脑卒中患者运功能障碍并不都是瘫痪导致,也有因没有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或康复护理方法不正确,致使产生性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残疾。因此,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就能明显的减少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或减轻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在4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观察组的康复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越早越好,只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进行性脑卒中的表现,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残障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关骅.临床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2,36.

脑卒中康复篇2

很多脑卒中患者的家属都有这样的体会,患者在病发前明明是一个和善的人,发病后却变得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甚至打人。

脑卒中患者由于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或多或少的就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可能出现性格异常、抑郁、攻击他人等情况。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作为脑卒中患者的家属,最重要的是做好陪伴工作。不要回避带患者看心理医生、服用抗抑郁的药物。日常生活中要尊重患者的意愿,不要控制、强迫患者。很多患者的攻击行为就和家属的强迫有关,因为患者在受到强迫时,由于无法用语言表达其自身感受,就会采取极端的攻击行为。当患者哭泣时,不要教训他们,这会抑制其情绪,应通过抚摸等方式让病人情绪得到安抚。

需要提醒的是,患者患病后由于语言、肢体功能受损,家属总是担心病人发生意外,过度的对病人进行不必要的保护,这样会使病人感到自己很没用。

第二步:训练 卒中后,患者无法走路或者是走路姿势异常,对一个人来说失去行走能力,不仅生活不便,而且身心痛苦。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让患者重拾起坐、站立、走路等基本能力。

治疗中患者的积极配合很重要。由康复医生指导患者家属按摩腿部肌肉,做床上肢体伸展运动,一日2~3次,每次10分钟;利用下肢功率车及骑马训练器进行患侧下肢肌力的训练,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利用平衡板与肋木或平行杠配合使用,用于训练患者的平衡能力,时间视患者的自身情况而定;利用复式墙拉力器或肩关节回旋训练器或滑轮吊环训练器进行患侧上肢肌力训练,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利用阶梯完成上下楼训练,或进行户外行走,每日2次,每次40分钟左右。脑卒中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

第三步:交流 说话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方式,卒中前有的人口才极佳,卒中后却连最简单的词汇都无法说出或说完整。

对于脑卒中康复来说,最复杂最难治的要属失语症,它通常合并情绪障碍,使患者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话,说话不清晰或不会说话、不认识字、也不会写字。

患者可以通过语言刺激疗法、交流互动游戏和辅助沟通系统等方法进行治疗。比如用一些简单的图片或者卡片对患者进行提示;病情较重的患者,则可以使用辅助沟通系统,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情况设计出交流图册或者交流板,帮助患者与家人或治疗师日常交流。

在卒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中,家属有以下几件不能做的事:不要打断或干扰患者说话,除非他要求,否则不要帮助他完成句子或要说的话;说话时要正视患者,因为患者可能正在观察你的面部表情,去理解你想说的内容;大家一起谈话时不要忽视患者,尽量让患者参与其中,多谈患者的爱好等等。

第四步:自理 吃饭、喝水、穿衣、洗脸这些很简单的生活技能,对于某些脑卒中患者来说,可能也成了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作业治疗重点在于教给患者一些生活小技巧或设计一些简单的工具帮助患者独立生活。例如在餐具的选择上,使用比较深的盘子,最好再垫一块湿毛巾或者防滑垫;穿衣服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身体好的一侧),脱衣服则先脱健侧再脱患侧;翻身需要健侧带动患侧转动;洗脸拧毛巾时,患者可以用活动灵活的手拿毛巾,湿水后将毛巾套于水龙头上拧干后擦脸。

脑卒中康复篇3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让患者的语言障碍、吞咽功能、肢体功能和心理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仅靠住院期间短暂的康复治疗护理和训练较难达到最终效果,因此,患者和家人应学习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与训练方法。以便出院后继续坚持这些训练,使之得到更好的康复。

语言障碍 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出现失语症的比率占20%~30%。语言障碍使患者产生与周围人的交际困难,带来种种不便及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行为与病体康复。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训,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其具体方法:

训练与发音有关的肌肉引导患者练习舌的伸缩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指导患者将嘴张大,教其发“a”音。再做舌部训练,让患者尽量向外伸舌,反复做伸缩舌运动,由慢到快,逐步提高运动速度,反复练习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再做顺向及逆向舔唇周动作。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磕瓜子、嚼口香糖等动作。这些都是训练发音肌肉的锻炼,能防止舌、咽、喉部肌肉萎缩,对已有语言肌肉萎缩者也有明显康复效果。

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对不能随意支配唇舌发出声音的患者,训练者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教患者通过口形来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纠正发音错误,还可通过复读机将个人发音与正确发音对照纠正,从易到难进行。如字母训练发“a”声,然后学喉音“h、ha”音,唇音“b、p”音,舌齿音“d、t”音。

进行字词句阅读书写训练从简单的单词开始,如“我”、“你”、 “在” 、“饭”、 “吃饭”等。训练中适当给予提示,如说“上班”,训练者可先说“上”给患者以口型示意,提示其接着说“班”,最后说出完整单词“上班”,然后再说短句 “我在上班”。如模仿写字动作,诱导患者主动说出“写字”,“你在写字”。患者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再进行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应选择感兴趣的故事进行练习。练习时在字、词之间要有停顿,让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训练最好安排在上午进行,开始每次30分钟,以后可延长至1~2小时。要持之以恒,直到语言障碍的症状改善。

吞咽功能 康复训练

据国外文献报道,51%~73%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这不仅影响营养的摄入,而且易造成误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如果及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绝大多数患者三、四周左右就能恢复正常吞咽功能,个别恢复差的也会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训练方法是:

器官功能训练一是先让患者空咀嚼、鼓腮、吹气、张颌、闭颌、磕牙,以上动作反复10次为一组,每日进行三组以上;二是用冰冻棉棒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其做空吞咽动作,这种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使之易于诱发有力的吞咽,反复训练可提高吞咽发生的敏感性和速度;三是清洁口腔,刷牙和按摩齿龈每天3次;还应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摄食训练一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吞咽困难程度选取食物形态。糜烂食物最易吞咽,固体食物最难吞咽,糊状食物不易误吸,液状食物易误吸。合适的食物应有适当黏性而不易松散,最适合的是泥状食物。液状食物应谨慎食用,温度应控制在40~60℃为宜。对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须经过一段与摄食和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时间,使其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

二是应注意患者摄食时的。能坐起的患者,可取坐位进食,这样易引起吞咽反射;不能坐起者采取半卧位,躯干抬高30~40度,仰卧,头部前屈位,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这可防止食物向鼻腔逆流和误吸;进食结束后应保持半小时,以防诱发返流性食管炎。

三是应注意采用适宜的喂食窍门,要用薄且凹陷小匙勺,掌握最适宜吞咽的一口量;每次喂食时用匙压一下舌面以刺激知觉,促进舌的运动;在患者进食时应保持环境安静,少说话,避免患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引起呛咳;同时,应引导患者再次识记进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动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运动传导通路的重建;指导患者进食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喂食;亦可每次吞咽后饮少量水,以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除去咽部残留食物。

对重度吞咽困难者,如果经口摄食量太少,不足以补充体内所需营养时,家属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学会实施鼻饲饮食。

肢体功能 康复训练

据报导,8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以偏瘫较多见。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脑卒中带来的后遗症,促进其功能恢复,是医学界长期研究的课题。近年,康复医学专家的临床研究认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必须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不宜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康复训练要根据病情分阶段进行,综合多数专家意见,粗略归纳如下:

病情早期对患者肢体功能应采取综合康复疗法。陪护人员要在康复专业者的指导和帮助下对病人进行被动运动,防止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这包括肩、肘、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外展与对掌;采用健侧卧位,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1次,预防或减轻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及下肢的外旋、内翻、足下垂、挛缩、髋关节伸直等异常模式的出现和加重。被动活动每日2~3次。

病情稳定期只要不妨碍治疗就应对患者进行肢体的训练活动。对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的曲、伸、内旋、外展被动活动,主动辅助活动。还可借助滚筒、沙磨板等器具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及下肢的床上桥式运动,并训练健侧肢体。协助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训练,逐步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

病情恢复期对患者进行四肢训练。指导患者做伸腕旋后,拇指与其他指的对掌,手的抓握放松和手的精细动作训练;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坐起时,双上肢前伸,在无靠背而能自行支撑坐稳后,由两侧交替推动患者,保持平衡而不倒下,让其具有躯体平衡能力;协助患者坐在床边或椅上,双脚平放地面,头颈保持直立,膝盖稍分开;做头颈转动及耸肩运动,再做双上肢屈曲、交叉抱肩做躯旋转,再双手交叉握举过头,肘关节伸直,前臂左、右移动,然后患手放在患腿上,掌心向上,以健手慢慢拉直并分开患手手指,再合扰,反复数次。

在训练行走时,先进行离床站立、踏步、抬腿、侧移、迈步练习,迈步时不要硬拉,可用绳子套于患侧脚中部,用手协助抬脚起步,同时训练患者正确使用手仗、步行器、轮椅、支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充分训练健侧的代偿功能。尽可能改善病人周围环境,如门槛台阶改成坡道,蹲式便器改成坐式便器,厕所及浴室加扶手等。

反复进行维持功能的各种训练要持之以恒,直到争取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

心理 康复训练

许多脑卒中患者有语言、吞咽、肢体功能等方面的障碍,发病后突然生活不能自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常常出现焦虑、悲观、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因此,进行有效的心理康复训练应贯穿所有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始终。

首先,从语言、行动、表情上都要给患者同情、关怀和亲切感。坚持对其耐心和细心地做好方方面面的护理和生活照料工作,让患者充分体会到病后获得的温暖与别样的幸福;鼓励患者正确对待当前的疾病,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二,留心发现和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千方百计让患者得到心理康复。对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应想方设法给予正确地解答,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病人有体验的道理进行讲解和说服。要善于利用具体事物,让患者振奋精神,提高情绪。如对老年患者,一谈起自己的孙子时就有超乎平常的精神,所以,针对其喜欢的人物、事情,诱导其振奋精神,增强康复训练欲望。再如,协助患者从事能激发思考及保持活力的嗜好,如下棋、打扑克或麻将,可故意让其赢。不管大小事情,只要是他应该做或想做,就应给予鼓励、支持和积极评价。

第三,必要时送患者到康复室参与集体康复训练。这样病人之间可以相互鼓励、模仿、竞赛,产生连带感、集体感、回归社会感;也有利于患者产生对其疾病的客观正确认同,消除孤独自卑感。

脑卒中康复篇4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经 CT及 MRI 检查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诊标准[2]。其中脑梗死40例,脑出血25例,结果13例痊愈,45例好转,7例死亡。

2 整体康复和护理

2.1 早期康复训练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康复观念贯穿每天的管理及患者的生活方式中。关于“早期” 的概念认为应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陷不再进展后的24 h开始,而不是要求患者完全清醒和有完好的交流能力。但患者应有警觉性,对疼痛和不适有反应,有一些交流能力应开始康复训练。

2.2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鼓励患者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能力训练,如洗脸、刷牙、更衣、吃饭等,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自已实施行动,然后鼓励患者进行一些精细的协调训练,如手工小制作、编织毛衣、拍球、写字等促进患者生活自 理能力的恢复,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2.3 合理的饮食与休息

2.3.1 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脑血管病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疲劳,以防患者血压升高,加重病情。

2.3.2 护理人员应为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安排,保持患者良好的食欲。保证摄入足够的热量,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并含足够的蔬菜和一定量的纤维素,每日饮水充足,防止便秘,以防脑溢血的发生。

2.4 床上移行和平衡训练 让患者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健手握紧床头栏杆,健肢助患肢直立于床面,如桥式运动状,臀部抬离床面时,顺势往上或往下做移动。若患者健手力量达5级,可协助患者抓住床边护栏,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在做患肢平衡训练时,协助患者患侧肩关节取外展,肘关节伸直、外旋,腕关节被动屈曲,五指分开支撑床面,双下肢并拢,足底着地或放置在踏脚板上, 要求患者躯干部尽量往患侧倾斜, 停留一段时间后再做起。脑出血发病后4周左右,脑梗死发病后 2周可以开始进行此项练习[3]。

2.5 有效预防并发症 脑卒中患者住院治疗康复期间如果发生并发症,将不同程度上延缓康复进程。感染、失眠、便秘、跌伤是较常见的并发症。①感染:感染是最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之一。老年患者抵抗力低,如不注意精心护理,极易发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等感染。甚至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只有加强病区管理,严格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才能减少感染发生的诱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各种护理操作如吸痰、导尿、膀胱冲洗换药等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并避免在空气微生物含量高峰时段进行无菌操作。保持病室整洁,定时通风换气;②失眠:睡眠可恢复精力和体力。良好的睡眠使患者身心愉悦,保证足够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康复训练中。失眠可加重脑卒中患者的躯体症状,增加发生其他精神症状的风险,进而影响康复过程,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病区护士应做好晚间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对睡眠质量差的患者积极寻找影响睡眠的因素,针对性地予以处理;③便秘:便秘的危害性很大,如大便用力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诱发再次脑出血。可采用清晨空腹饮用200 ml温开水、进食足量膳食纤维、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应用缓泻剂 等预防便秘;④跌伤等意外:加强安全护理。设床栏,防坠床。

3 针对性护理

3.1 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进食训练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选择不同进食方法及不同食物。 ①一般患者采用的方法:患者置于最佳进食,将做成块状或糊状的食物送到患者舌根处。同时按摩上提患者的环状软骨,刺激患者做吞咽动作,循序渐近,由少至多的促进吞咽功能的康复;②对因真性球麻痹而致口腔或咽部运动障碍,以及发病早期(进入我科时胃管未拔除的)不能配合进食训练的患者采用的方法:在冰刺激训练后,可用胃管经口插管,使胃管通过咽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从而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再经胃管注食以满足患者机体的需要,注食后将胃管拔除,清洗消毒后备用。3次/d,餐前进行,待患者有进食能力时,再采用食物经口进食训练[4];③在进食训练殊情况处理:a指导患者做交互吞咽、侧方吞咽或点头吞咽训练,去除咽部残留食物;咳嗽训练,建立排出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b呛咳是吞咽障碍的最基本特征,出现呛咳时,立即扶托患者弯腰低头,使下颌靠近胸前,在患者肩胛骨之间快速连续拍击,迫使食物残渣咳出。

3.2 患有抑郁心理的患者 肢体瘫痪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使患者产生悲观情绪,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今后的生活和疾病康复失去信心,表现为沉默、闷闷不乐、自寻苦恼、缺乏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过分依赖他人,郁郁寡欢、偷偷哭泣、自杀等行为。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充分理解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适时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5]。利用接触患者的有利时机,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包括有关脑卒中发病率、典型症状、治愈情况及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知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有效、积极的指导,满足患者的需要,并让患者懂得 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运用科学手段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积极心理疏导,帮助其消除自卑心理, 促进其尽早摆脱这种状态,帮助他们全面提高适应能力,使机体调整到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积极接受治疗。

3.3 失语症 人们在研究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时发现,当患者有失语及认知障碍时,难于听从治疗师的指导,又不能自发的活动肢体,治疗的顺从性差,从而达不到预期效果,说明脑卒中后,不能仅强调单纯的被动运动,而应强调语言训练,对患者进行听(指出物品名称、执行指令、听熟悉的声音),说(答、问、诵),读(就文章),写(字、句),抄写 (抄写一般文章)等方面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及指导。

4 体会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的终身性疾病,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命质量的重视,健康教育已愈来愈显得重要。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刺激部分脑细胞产生代偿功能,使神经系统尽快康复,对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康复训练进行得越早,效果越明显,并且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患者住院期间,在进行合理治疗的同时应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出院后的继续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另外, 患者突然发病,处于身体残疾后的震惊、否认阶段,对康复的欲望强烈,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易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魏丽芹,亓玉媛,孙洪丽.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影响.全科护理,2009, 7(30):2765-2766.

[2] 邱丽兴,张惠琼,鲁秋香.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 22(9):1123-1124.

[3] 杨玉平.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抑郁的特点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8):67-68.

[4] 王爱霞.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6):140.

脑卒中康复篇5

关键词:心理干预 脑卒中 康复

中图分类号: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0)03(a)-0000-00

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相当高,约为70%-80%[1]。脑卒中患者除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减退,肢体瘫痪和言语障碍外,往往还伴随有烦躁不安、焦虑或抑郁等诸多心理障碍。自2008年以来,我院通过对140例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干预,最终使得这些患者无论是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还是心理调节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都显著提高。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1.2 2008年以来我院共收住脑卒中患者140例,均予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均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和心理障碍者。其中男78例,女62例。年龄34-78岁;平均55.26±10.67。病程均在发病后6.43d。

2、根据患者对自身疾病所表现出心理障碍进行评估,分为:焦虑型、抑郁型、乐观型和依赖型[3]。

2.1 焦虑型此型患者年龄偏小,一般在45岁以下,平常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没有规律,长时间处于紧张情绪。起病突然。躯体功能的突然改变,出现紧张、担心、疑虑和求医心切。

2.2 抑郁型此型患者以女性多见。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情感压抑,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有被遗弃的心理,严重者有悲观厌世和自杀倾向,拒绝一切治疗。

2.3 乐观型此型患者以60岁以上老人多见。对自身疾病有较明确的认识,对疾病的转归能够理解,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但是往往会出现盲目乐观,对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克服自身不良习惯,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这部分患者在疾病急性期易出现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2.4依赖型此型患者以70岁以上老人多见。多在疾病康复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并未完全丧失,但进食、洗脸和穿衣仍需别人帮忙,故很难从“病人”角色中转变出来,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

3、心理干预方法

3.1 入院时由康复医生介绍脑卒中的发病机理、康复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及家庭护理;讲解疾病转归与情绪因素的相关性;告知家属多关心、体贴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勿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厌烦情绪,更不要在患者面前述说劳累、经济困难等。

3.2 拟订康复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将病程不同、病情不同和恢复程度不同的患者安排在一起训练。这样可以使得病情较重及抑郁、焦虑情绪明显的患者感受到康复的希望,避免因负性情绪导致训练不主动,提升训练的动力,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激发与疾病作斗争的积极情绪。

3.3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评估,随时修订康复计划。及时将患者取得的进步反馈给患者,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时还必须告知患者不能一味地沉浸在喜悦之中,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体会“运动感觉”上。有时患者期望值过高,未达到预期目标就会出现悲观情绪,此时康复医生应关心、体谅患者的感受,并讲解本病康复的规律,鼓励患者继续努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组织康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康复经历及心理变化过程。鼓励病友之间交流成功的经验,培养健康的心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舒缓身心的紧张,树立重返家庭及社会的信心。

3.5 积极开导、鼓励患者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娱活动,以此来达到消除负性情绪。

3.6 定期举行一些选择性的手工操作比赛,对取得较好成绩的患者给予奖励,以提高患者训练的积极性,同时可调节患者情绪,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4、治疗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简式Fugl-Meyer(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心理干预后有显著提高。

5、讨论

随着世界人口老年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而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世界卫生组织排在前三位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相当高,近几年有上升趋势。该病后遗症较多;且恢复期较长。因此患者经常陷于精神苦闷、心情抑郁和烦躁易怒之中,甚至与医护人员和家人产生对抗情绪,拒绝接受一切治疗,为康复训练带来严重障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越来越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脑卒中患者由一个健康人突然变成一个连日常起居生活都需要别人照顾、不能进行正常交流的人,情感上难以接受,必然会带来一些负性情绪。这就要求康复医生在治疗这些患者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改善这些负性情绪,为康复训练创造良好条件。而心理干预正是这剂良药,他为脑卒中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为康复医生、患者、家庭和社会搭建起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沟通平台。我院通过对140例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干预,最终使得这些患者无论是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还是心理调节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都显著提高。但是心理干预是一长期过程,伴随脑卒中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甚至更长。住院期间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只是康复的一部分,而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重新回到家庭、社会,得不到人们的充分理解、尊重和接受,加之很难再得到康复医生的系统、正规和合理化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焦虑、烦躁、失落、遗弃等负性情绪也会随之而来,最终导致该病的复发和加重。这就给康复医生、家庭和社会又提出了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得这些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仍然得到系统、正规和合理化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防止该病的复发?在这里我只是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可以选择一处环境幽雅、远离社区、交通方便的地方,由政府集资建立一所集休养、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康复治疗中心,在这里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应该是堪称一流的。这样以来,以上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也为老年人真正“老有所养”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燕铁斌.实用瘫痪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98.

[2] 中华神经科学会.神经科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383.

脑卒中康复篇6

南京市鼓楼区建宁路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 要】脑卒中有很高的致死率,尽管如今医学技术发达,使其很大程度降低,脑卒中还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致残率。对于脑卒中患者,除了必要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之外,很多患者不能有效康复在于康复护理问题。比如患者有明显的运动不便,没有对其进行按摩活动性护理,不能得到很好的康复效果。所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正确有利的康复护理是患者增加康复机率的要点。在此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措施、研究、心理护理作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病因及类型;康复护理要点;护理进展

脑卒中以“中”为主,也就是临床上的脑中风。主要是血管疾病,因为输送到大脑的血管发生阻塞或者破损,大脑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氧,所以大脑细胞会发生萎缩甚至死亡。这会导致大脑许多神经细胞缺失不能正常工作,使身体代谢紊乱,肢体无法控制等致命性伤害。脑卒中主要发生于40 多岁的中老年,现今也有一些青少年患病,资料显示有高达75% 致残率。所以脑卒中是现临床上研究的重要疾病,对其康复护理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 了解脑卒中病因及类型

脑卒中的发生是因为血管疾病,而血管疾病则来自于很多疾病。其中最主要的疾病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其次还有高脂血症,肥胖等;当然吸烟,年龄等因素也促成了疾病的发生。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临床上缺血性脑卒致死率最高。

2 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要点

资料表明及时尽早的介入康复护理治疗可以减轻患者自身痛苦以及家庭负担,则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是相当有必要的。

2.1 护理要点一:尽量全面评估患者自身习惯、遗传、家庭结构等社会条件

患者脑卒中发生往往是与患者自身各种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高血压患者与其喝酒、剧烈运动等不良习惯。所以对患者进行更有效治疗,对患者全面评估是不可少的。家属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也是特别重要的。

2.2 护理要点二: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短时有效的控制,包括精神方面的控制

对于脑卒中患者,势必会造成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所以短时有效地控制患者症状给患者自身安慰还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对病情康复有很大积极意义。

2.3 护理要点三:患者体位康复护理

无论急救前还是急救后,患者都是处于意识模糊状态,所以患者体位将会影响其患者康复。一般情况下,不当的体位会使关节受损和血管压迫;常采用仰卧位,不时适当改变其体位有助于患者血液循环以及关节活动。

2.4 护理要点四:对患者进行上下肢康复护理

对患者护理讲究顺序渐进,由上至下。首先是对患者的肩关节按摩或者适当拉伸,由于患者是处于肌肉弛缓状态,活动关节将利于肢体正常代谢活动。其次对患者手臂以及手掌进行捏揉,同理可以防止患者关节萎缩等不良反应。

2.5 护理要点五:患者意识认知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受损主要是大脑神经细胞,由大脑神经支配的意识认知功能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般患者会损失部分记忆,语言能力还有意识障碍; 有目的性的康复护理刺激可以激发脑细胞再生,从而恢复一定的认知意识。

2.6 护理要点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 急性脑卒中患者各项疾病调查中出现吞咽障碍高达53%。一旦出现吞咽障碍,患者将会进食困难,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甚至严重的肺炎等并发症。所以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舌部训练,改善吞咽功能;引导患者深呼吸咳出训练。

2.7 护理要点七:失语构音障碍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中失语疾病是发生率很高的。有三种类型:运动性、感觉性和遗忘性失语。可根据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如运动性失语可以对患者口型训练,感觉性失语则可以用各种场景实物勾起患者语言能力,遗忘性失语反复强调事物名称,提高患者记忆能力。失语康复护理提要:尽量于患者保持面对面交流,多与患者沟通,与患者保持友好关系。

2.8 护理要点八:痉挛期康复护理

抗痉挛训练是治疗脑卒中痉挛的重要方法,往往以患者卧位体位不当,由上肢至下肢病理性发生痉挛。同时也可以进行起坐训练,坐位耐力训练,保证患者自主活动代谢正常。一定的中医治疗也可以康复护理比如针灸,中药等。

3 脑卒中康复护理进展

脑卒中调查资料表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很大的程度是抑郁导致的。资料显示脑卒中抑郁患者会使自身精神状态下降,同时会引发消极观念错误认识人生观;从而加重心理压力,加重病情。所以心理康复护理将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新方向。

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主要是焦虑、抑郁、易冲动。所以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现状,友好热情地护理患者,尽量消除患者顾虑,有目的性地进行精神减压,稳定患者心情。当然对进行社会教育,恰当引导述说社会对其影响以及家庭对其重要性,使患者对生命充满希望,有良好的心态配合护理。

关于患者的饮食方面,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护理,增加患者的抵抗能力。尤其是意识障碍患者,吞咽障碍患者,不能自主饮食;加强吞咽练习,保持适当卧位制定合适的膳食来确保护理效果。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发生后遗症,尤其是肢体瘫痪,肢体长期不动会发生压疮;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间隙性翻身,多为患者换洗衣物床单等。并且隔时段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时刻关注患者身体状况。

4 小结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遵循早治疗早护理,注重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恢复;进行合理心理治疗,使患者有信心面对疾病;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能够使其家属积极配合,然后以一定的技术水平来给患者进行按摩;适当增加患者每日卧位变换次数,给患者勤换洗衣物清洁病房,给患者制造愉悦的氛围。不断研究和发展脑卒中药物和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得到更好的更有效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杨红专.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外医疗,2011,35.

[2] 杨志强. 脑卒中康复治疗[J]. 专题笔谈内脏系统疾病康复,2012,20.

脑卒中康复篇7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77-02

1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早期康复介入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3~6],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1],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2]。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因此,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康复时间

我国学者多认为:在脑卒中发病早期,应以床上活动为主。有的在发病24 h内介入[3],如重症脑出血病人,在监测、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的同时介入康复护理(保持良肢位)。也有的提倡脑梗死后3 d、脑出血后3~5 d介入。多数意见是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再行康复介入[4-7]。卒中急性期病人病情变化快,对护理技术要求高,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也要求较多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一般的治疗开始时间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

3 功能康复

脑卒中后的功能训练内容包括两部分,即患侧的恢复和健侧的代偿,重点在患侧的恢复。

3.1 在床上正确的姿势摆放 急性期卧床阶段正确姿势摆放,有利于预防褥疮,预防关节变形和挛缩,同时预防异常痉挛模式。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患者卧床时要求保持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患侧下肢处于屈曲位,防止髋内、外旋,足底垫起,使足背与小腿呈90°角,防止足下垂,可用软枕帮助置放[8]。

3.2 在床上翻身 脑卒中病人患侧肢体无自主活动,翻身很困难,如果在床上固定一种姿势,容易出现压疮,也不利排痰,久之可能造成肺部感染,所以应每2h翻身1次,以防止并发症,鼓励患者取患侧卧位,可加强患侧的感觉刺激,同时有利于健侧肢体的活动。翻身时 患者双手交叉握住伸直,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健侧腿伸到患腿膝关节下方。以躯干为轴向患侧或健侧转向,护士站在患侧协助。每2h翻身变动卧位1次,患侧卧位每次不要超过1h[9]。

3.3 关节的被动活动 病人肢体瘫痪,关节不活动,将导致静脉淋巴回流不畅,如果制动超过3周,关节内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加上关节囊韧带肌肉等固定不动,就会挛缩,即引起关节强直和变形。因此,应早期进行关节的被动和 活动,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和防止关节挛缩。先健侧后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活动到位,又要注意动作幅度,切忌粗暴,尤其注意改善肩、肘、膝、踝关节的活动[10]。

3.4 定时按摩 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用红花酒精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进行轻柔的按摩,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20min[11]。

4 家庭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病程长、恢复慢、经济负担重,所以很少能够达到完全康复后才出院,患者出院后如不能继续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往往前功尽弃,出现各种功能减退。因此在住院期间,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懂得继续进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康复锻炼的方法,并制定出院后家庭随访康复指导计划。出院后康复训练主要为平衡、协调和速度训练,并可借助步行器或拐杖到室外活动,同时还要进行各种日常生活的精细动作训练[12],争取做到生活自理。开展家庭护理,既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又有利于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综上所述,康复的实质是“学习、锻炼、再学习、再锻炼”重组和再建脑功能,旨在建立患者主动运动为主,是一个改变“质”的训练,因此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要求病人理解并积极投入康复才能取得成效;另外脑卒中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故康复应与治疗并存,应对伴有的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进行全面的监护和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超早期施予良肢位的摆放可以防止患肢的挛缩和关节畸形;缩短患侧卧位时间,可避免影响静脉和淋巴回流而加重病情;按摩、被动运动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刺激肢体感受器调节新陈代谢及神经营养功能,从而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应尽早介入,并取得患者、家属的紧密配合。

参考文献

[1] 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43-445.

[2] 徐善芬,崔智娟,吴远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监护及其意义[J].护理杂志,2002,17(5):22.

[3] 卢青英,王秀玲,张圆凤,等.35例重症脑出血进行分期康复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康复,2000,15(2):115.

[4] 刁利华.脑病变患者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77.

[5] 冯秀艳,马艳辉,崔静宜,等.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三段式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192

[6] 周宝玉,孙启良,桂德超,等.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预后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5): 269.

[7] 庞图娟.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4.20(2):18-19.

[8] 郑燕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616.

[9] 钟燕萍.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护理[J],工企医刊,2001,14(4):80-81.

[10] 张玉爱,孟素萍.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

[11] 黄东锋,丁明辉,陈少贞,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的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3.

脑卒中康复篇8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0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因普通民众对健康饮食认识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致使脑卒中的发病已趋年轻化;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卒中的发病率会更高。而脑卒中后的致残率很高,其致残程度往往取决于是否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而早期康复治疗的开展主要依靠广大综合医院。因此,综合医院必须设立相应的康复治疗体系。

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患者最重要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大量的研究已证明,卒中患者康复开始时间越早,康复效果越好。康复开始时间越晚,其继发并发症越多,如肌萎缩、关节挛缩和变形、直立性低血压、足内翻和足下垂,将直接影响康复预后。因此,早期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早期”的概念认为是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缺陷不再发展后48小时开始[1],所以综合医院是脑卒中进行早期康复的最佳场所。

我国在开展康复治疗近20年来,已逐渐向全国各地各级医院普及,尤其是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虽然大多数综合医院不具备系统的专业康复队伍及较完善的康复器械,但正是这些综合医院直接收治了大量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药物治疗的同时,适时地介入康复的内容及治疗,确实减少并避免了一些较严重的卒中后并发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为进一步系统康复奠定基础。另外,随着卒中单元在综合医院的推广,康复治疗的作用及地位更加突出。

目前,很多综合医院神经科配备了康复人员及设备,以不同形式及规模开展康复工作,其成效显著,有目共睹,但也有很多医院不尽人意,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我国总体经济发展虽较快,但仍为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有限。另外,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村牧区,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但能得到康复治疗的极少。②很多领导对康复治疗的认识不足,部分领导只注重形式,而实际投入甚少。③康复专业是一门较新型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康复体系不健全,康复教育滞后,人们普便缺乏康复意识。④从事脑卒中康复专业人员实际收入相对较少,而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康复治疗师,直接长时间与患者接触,身体与心理均易疲劳,但很少有人关注康复治疗师的心理问题。⑤康复专业人员缺乏,学历偏低,专业水平不高。⑥卒中后康复治疗较单一,以物理治疗及中国传统康复治疗为主,而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应用假肢矫形器等方面工作较少[2]。根据上述情况及脑卒中功能障碍特点,应采取如下对策:加大对民众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康复意识,使康复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取得单位、科室领导的重视,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康复治疗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兼顾患者的心理问题,另外需对患者的家属进行针对性康复教育,使其对患者的恢复过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给予各方面持之以衡的支持,直至达到康复目标。

加大康复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培养康复医学专业人才,抓紧对科室内康复从业人员的培养,普及脑卒中康复理论知识,完善卒中单元体系建设。

进一步扩大康复治疗范畴。在原有基础上开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注重心理治疗,提升康复工作人员素质及业务能力,坚持把康复工作做细、做扎实。

由于大多数综合医院康复力量薄弱,临床观念仍占主导地位,有的观念甚至是不利于康复的,必须加以纠正。如卧床问题,尤其对脑出血患者,有人认为绝对卧床2周以上,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再次出血取决于患者本身病理基础,如淀粉样血管病变、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因此,康复观念认为在血压相对稳定,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会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应尽早行坐位训练。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则例外。

动态观察评价患者整体功能,适时改变治疗方案。如在肢体软瘫期,可在仰卧位时膝下垫软枕,使下肢形成屈肌模式,但在下肢屈肌张力增高,尤其已有足下垂的情况下,则禁用这种方法。

加强社区康复。因为康复治疗是长期的、连续的、不间断的训练,而患者发病后住院时间较短,出院后往往得不到继续康复治疗,从而出现原有功能的倒退。因此,切实加强社区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我们的综合医院在脑卒中治疗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大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降低总的医疗费用,其作用已受到社会的公认,为实现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奠定了基础。但脑卒中康复及整体康复事业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何静杰.脑卒中偏瘫的社区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2):67-68.

[2]余秀君,张卫东.康复医学科在大型综合医院的生存与发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92.

上一篇:康复学范文 下一篇:偏瘫康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