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时间:2022-09-09 08:41:26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常采用股动脉为血管入路,将合适的支架置入颈动脉狭窄部位,这种入路易于将导管系统输送至颈总动脉[1],以改善脑动脉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全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给予支架置入术的25例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54~77岁。全部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有血管狭窄行神经介入治疗。其中,6例患者植入了2个支架,3例患者置入颈动脉支架的同时也置入椎动脉支架。

方法: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麻,以Seldinger技术成功穿刺右侧股动脉并入动脉鞘,指引导管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狭窄部位,导丝指引将球囊置入狭窄部扩张成形,随后置入支架并释放,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情况。

结 果

25例支架成形手术均获成功,复查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狭窄段的颈内动脉直径均得到理想扩大,颅内动脉显影时间延长情况得到纠正,动脉狭窄好转,支架术后超声复查结果提示血流通畅。4例患者在术中因使用球囊扩张血管出现心率和血压下降,经静脉推注阿托品、多巴胺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未造成不良后果,其余病例均无并发症,好转或治愈出院。

护 理

术前准备:术前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既往病史,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和治疗意义,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手术。患者术前常规做好各项临床检查、准备工作,术前给予抗血管痉挛药物尼莫地平微泵注入4ml/小时,术前8小时禁食水,下腹部及会手术备皮,给于镇静药物及阿托品肌内注射。留置导尿管以防术中应用脱水药,使尿量增加溢出造成污染。导管室护士备齐各种导管、颈动脉支架,及手术包、手术用药。同时检查各种仪器。

术中护理:⑴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患者一进导管室,护士立即协助患者摆好,并询问患者当天禁食情况,列举手术成功的例子,消除患者恐惧,取得积极的配合。⑵密切观察病情:支架置入术虽然较安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术中并发症。如血管痉挛、斑块“逃逸”、损伤血管及外挂在支架上不能顺利取,因此,对术中护理工作要求更高。①血管痉挛多发生在检查治疗过程中,多数是导管、导丝的操作对血管的刺激导致的,此时造影可见血管变细,血流速度减慢,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量减少,部分血管血流甚至可以完全中断从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2]。此时巡台护士一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②在颈动脉窦区进行血管扩张与支架置入术,窦心反射是最常见的术中并发症之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而导致心率和血压下降,情况往往很紧急。在进行扩张前如果心率低于70次/分,预先静脉给予阿托品提升至80次/分以上。巡台护士一人备好抢救药物阿托品0.5~1mg、异丙肾上腺素5μg/ml、多巴胺20~40mg备用。另一人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看监护仪上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向术者及时报告数值变化。一旦出现严重窦心反射,协助术者通过呼唤、拍打等方法刺激患者,提高心率。⑶保证动脉管路压力:护士在巡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连接动脉管路的压力袋滴注情况。支架手术一般需3个压力袋:第1条输液管连接动脉鞘管;第2条连接导引导管;第3条备用。在保证3条通路压力足够滴注时,可以把静脉小壶位置做特殊标记,以明显区分3条通道,便于巡台护士和手术者及时观察。压力袋中输液管的小壶液面始终保持滴注状态,压力刻度不小于250~300mmHg,随着袋中液体减少,可适当加大压力到“红色警戒线”,如滴注速度明显减慢,要立即检查液体量及管路,必要时马上更换,决不可使动脉血液回流而造成血栓形成。⑷全身肝素化:插管过程中脑血栓形成,容易造成脑梗死,因此术中抗凝药物的准确合理应用是十分关键的一环。护士根据医嘱来配置肝素盐水。将0.9%生理盐水8ml加肝素钠注射液12500U 1支/2ml,动脉鞘管置好后给予首次剂量为患者公斤体重数乘以2/3的量,以后每隔1小时追加上述剂量的1/2,至追加量不足10mg肝素盐水时,以每次剂量10mg为最低剂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有无出血点、红肿、痒等)、口唇有无紫绀、结膜有无充血、有无恶心呕吐等症状,异常出现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术后护理:⑴手术顺利完成准备回病房前,先告知患者和家属术后患者术后绝对卧床1天,穿刺侧肢制动6~8小时,不要弯曲。嘱患者尽可能多饮水,尽早将造影剂排除体外,减少对肾功能的损害。患者可进食,以软或半流食为宜,术后24小时最好不进食牛奶,以免产生涨气等不适感觉。⑵将患者安置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平卧位,严格交接班,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氧气、氧饱和度,交接微量泵内液体(常规尼莫通原液4ml/小时)及静脉输液,查看静脉穿刺部位管道是否通畅、认真观察穿刺肢体的血运情况、腹股沟穿刺敷料处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摸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的颜色、温度。观察患者尿袋中尿量、尿色并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肢体活动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⑶术后并发症的护理:①血管并发症:血管破裂是颅内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最严重的术中并发症之一,对于支架术后脑出血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支架术后返回病房予常规心电监护,2小时内每15分钟测量足背动脉及血压1次,尤其是血压监测最为重要。颈内动脉支架患者往往会在术中、术后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考虑与血管扩张、刺激颈动脉窦有关,经静脉泵入多巴胺调节及对症处理后缓解。②其他部位出血的观察:支架术后除观察神志、肌力、言语变化、防止颅内出血、脑疝形成外,还应注意避免一些使腹压增加的因素,如频繁咳嗽、用力大便等,指导患者咳嗽时需用手紧压伤口,以免增加穿刺口压力,导致出血的发生。③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观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是一种发生率不高,但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并发症,发病机制与长期低血流灌注导致的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紊乱有关,术前要评估完全,包括患者侧枝循环情况、凝血情况、血压水平、脑血流动力学等,术中及术后注意充分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急剧上升。患者如困乏、嗜睡,甚至长期卧床,提示颅内已处于显著低血流灌注状态,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判断治疗。⑷出院健康宣教:出院后3~4周内限制重体力活动,避免剧烈活动,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宜进低盐、低脂、高纤维、易消化清淡饮食;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控制血糖、血压,进行肢体康复功能锻炼,加强体育锻炼[3,4];并向患者说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嘱其遵医服药,并教会患者自己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很好疗效。护理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介入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的护理,是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的重要保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从而减少致残率,使脑卒中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新峰.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4.

2 宋葆云,王延芳,马建新.心脏性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特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9,4(7):41.

3 王萍,王淑元.颅内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96例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l1):627.

4 刘亚红,徐格林,许亮,等.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1):63-64.

上一篇:脑卒中患者护理体会 下一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