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新解

时间:2022-09-26 11:29:59

合作原则新解

摘要:本文重温由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并且简要分析了由何自然、钱冠连、利奇、斯波伯和威尔逊对合作原则提出的质疑、否定、补充以及替代。最后在基于这些质疑的基础上,本文简要提出了对合作原则新的理解。

关键词:合作原则;关联性;质疑合作原则;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

自从1967年来,合作原则便成为广大语言学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合作原则虽然开辟了解释会话规律的新思路,但是,在合作原则及其准则中,仍然存在矛盾和冗长等问题,因此,“后格赖斯”时代的语言学家们对合作原则提出了种种看法。

一、合作原则简介

格赖斯认为,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互相合作的,谈话双方都怀着这样一个共同的愿望:相互理解双方的话语,共同配合。因此他们都要共同遵守一些会话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以现实这个愿望。格赖斯提出判断或具体实现合作原则的以下四大准则

1.量的准则:①所说的话应该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②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2.质的准则:①努力地说真话。②不要说不真实的话。③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要有关联。即,在特定的上下文和语境中,话语的主题应当相关或者保持一致,以使交流得以正常进行。

4.方式准则:要清楚明白。①避免晦涩。②避免歧异。③要简练。④要井井有条。

尽管合作原则是指导日常对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但是,在这些准则中本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格赖斯本人就指出,关系准则和量准则中的第二条有些重合。不仅如此,一些语言学家就合作原则的实质提出了许多质疑,他们试图挑战合作原则,建议用其他的原则来替代。

二、对合作原则的质疑

何自然持这样的质疑:合作原则并不能充分解释日常对话规律。请看下面的例子。A:情人节马上到了,打算怎么过?B:我是中国人。乍一看,B的回答似乎答非所问,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但B在这里所表达的意思是:情人节是西方人过的节日,我是中国人,所以不过情人节。在语用学文献资料里,违反关系准则以及其它三个准则的例子比比皆是,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何自然用以下几个问题把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交际现象进行了归纳:人们在会话中既要遵守合作原则,那为什么又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为什么人们在谈话中经常不直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使用间接方式?为什么说话人的用意总是不明朗,而非得要听话人去推理、去猜测呢?对于以上这几个问题,语言学家主要有如下三种解释。一种解释是:上面例子中的B的回答表面上是不合作,而实际上仍在会话双方都能理解的背景知识的范围内合作。如果B这样回答“我吃过饭了”,A恐怕很难推断出什么特别的间接意思。第二种解释是:说话人故意违背合作原则是缘于礼貌。最后一种解释是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根本就无法来指导日常言语行为,因此应有其它语用原则来取而代之。

三、对合作原则的补救

利奇也认为合作原则无法完整、合理地解释日常会话规律。他提出礼貌原则。利奇指出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的考虑,因此合作原则无法合理地解释言语交际,而礼貌原则可以给出“合理”的说法。所以利奇认为,礼貌原则不仅与合作原则并重,而且还可以补救合作原则。请看下面的例子:A:我们都很想念比尔和约翰,是吗?B:是的,我们都很想念比尔。B的回答表面上只提到比尔却没有提及约翰,明显地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原因是B想表达“不想念约翰”的意思,但又不愿意得罪约翰,同时也是为了给A留面子。

四、对合作原则的否定

钱冠连在《汉语文化语用学》一书中提出了目的―意图原则。他指出日常会话中不必遵循合作原则。为什么呢?钱冠连的提出了自己看法,简单归纳为下面几点:

1.不必遵守量的准则:为了简单明了,或客观条件不允许,说话人可以不按话语需要提供足够的信息;由于特殊的心理和情绪状态,说话人不由自主地给了多余的信息。

2.不必遵守关系准则:由于可以借助谈话背景,说话人可以说出违反关系准则的话,但不影响听话人的正确理解;为了有意回避,说话人可以违背了关系准则,并取得特殊的交际效果。

3.不必遵守方式准则:由于人类思维方式中存在模糊思维,因此就有模糊表达。

4.由于说话人心态不清楚,就会有不清楚的语言,有晦涩的语言,但谈话双方却可以沟通。

5.不必遵守质的准则:在日常生活中,不必处处说真话,有时候“说假话也是必要的”,这显然不必要遵守质的准则。

可见,钱冠连对合作原则的否定可谓是完全彻底地,毫不含糊地。他指出:“谈话原本就是在目的―意图的指引下现实的,与合不合作基本无关。他同时提出应以目的―意图原则来统领一切语用原则或策略。

五、对合作原则的取代

斯波伯和威尔逊从1979年起,就开始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提出了关联理论,而关联理论的精髓在于提出了关联原则,即每个话语(或推理交际的其他行为)都应设想为话语或行为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

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要以关联原则来取代合作原则对话语进行解释,理由简要归纳如下:

1.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没有提供判断信息充分与否的标准;如果说话人没有提供充足信息,那么他既违反了数量准则的第一则,即所说的话要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没有遵循关联原则;如果说话人提供了太详尽的信息,那么他既违反了数量准则的第二则,即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违背了关联原则,所以关联原则可以取代量的准则。

2.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认为要努力地说真话。同样,说话人一般情况下必须讲真话,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这样才能实现关联性,因此关联原则可以统领质的准则。

3.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认为,说话人用词太晦涩,听话人无法理解说话人表达的意义,这样就违背了方式准则。用词晦涩同样也违反了关联原则。因此,斯波伯和威尔逊指出,合作原则的诸准则要么太笼统,要么太含混,而她们的关联原则明白清晰,具有更合理的解释性,可以取代合作原则。

六、合作原则新解

上文中提到了一些语用原则,基于这些原则,我们知道语用原则指的是说话者如果不遵守它们便引起交际失败的一套规则。要使言语交际成功,首先谈话双方应该有“目的意图”,但是没有人敢保证说话人有了目的意图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交际。恰恰相反,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发现了很多说话人虽然目的、意图很明确,但言语交际未能成功的例子。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关联,有了关联才能保证说话人实现说话的目的和意图。但是这里的“合作”不一定具体体现为合作原则中的四个准则,而是一种“合作态度”,即指说话人持有让听话人明白其字面意义与会话意义的态度。二是“合作态度”不仅是说话人的应持有的态度,也是听话人所需要的态度;即听话人也应该有努力去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合作态度,如果听话人来个“不管你说什么,我不愿意听”,这样必然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合作原则”主要是指“合作态度”。要使言语交际成功,我们需要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合作态度。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行为协调或意义协调是实现“合作态度”的保证。什么是行为协调或意义协调呢?举例说明,一方面,当说话人发现自己说的话过于晦涩,过于含蓄,以致听话人不明白的状况下,说话人要去直截了当地说,或者增加解释说明:另一方面,对于过于含蓄的,过于间接的言语,听话人应持有合作态度,可以这样问:“我不明白你的话?请讲明白一点?”说话人的解释与听话人的询问,这就是他们之间的行为协调或意义协调。因此,笔者认为: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应该是: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以合作态度为基础,坚持谈话双方的行为协调或意义协调的原则。

参考文献:

[1]George,Y.Pragma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45-56.

[2]Leech,G.Principle of Pragmatics M]. London:Longman.1983:32-45.

[3]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13-118.

[4]Sperber& Wilson.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Oxford,Blackwell,1986:161-172.

[5]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89:99-120.

[6]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9:102-120.

[7]何自然.语用学概略[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24-35.

[8]姜望琪.语用学――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8-72.

[9]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88-130.

上一篇:对我国知识产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 下一篇:工程类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