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析

时间:2022-09-26 11:20:33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析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也面临各种新思潮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想要有效解决这些新问题,就必须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确立管理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加强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保障,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更好的为学生发展服务。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如何有效地管理与服务高职大学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与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正经受着各种新思潮、新事物的冲击,随之学生管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想要有效解决这些新问题,需要积极探索适合时代要求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忽视学生权利。

学生管理工作复杂多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思潮、新事物不断涌现,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而由此带来的学生管理问题也更加纷繁复杂。近些年来屡屡发生大学生与所在学校发生纠纷最后诉诸法律的案件,案件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学生认为学校在处理问题时,没有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没有遵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处理。之所以会发生大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件,是因为很多高校内部的相关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这就造成很多学校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没有相适应的校纪校规来作为处罚的依据,使得相关学生觉得自身权利受到损害,甚至一些明知自身有错的学生也抱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从轻甚至免于处罚。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要强化制度建设同时学生管理人员也要明确自身位置,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尊重学生合法权利,不搞人情化、特殊化,强化法制观念。

(二)过多注重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求,忽视学生个体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的生源构成往往包括:统招三年高职、单招三年高职、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历基础不同、年龄差异、学科基础不同、个别专业特殊性的要求,以上种种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管理人员来说,增加了许多学生管理工作上的困难。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管理的模式还主要是以满足学校的发展稳定和学生的就业为出发点,过多的是规定性和企业化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虽然在短期内最大化的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了大量社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也方便了学校的学生管理,但这种管理模式没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不仅会出现学生接受管理方式上的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缺少人文关怀,没能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成长应该是思想、身体的全面发展,当前的高职教育关于学生的培养,重点关注其专业知识的培养与训练,甚至个别学校针对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过分强调实用性和专业技能,对学生其他方面培养与关注较少。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根据企业的反馈,高职毕业生往往注重专业知识,知识面不广,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欠佳。为了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从学校实际出发,协调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各种人际关系,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激励机制

激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之一。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激励机制是健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第一步,学校管理激励体制中最常用到的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目标激励模式、奖惩激励模式、自我管理激励模式。由于当前我国学生管理教育激励的模式是灵活多样的,在进行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时,可以使用三种基本模式中的一种模式,也可以将三种基本模式综合使用,但是在激励使用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合理规避心理效应的消极作用。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激励机制,进而协助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调动机制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学生被视为管理的客体,许多的高职院校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既可以是管理的客体,同样也可以是管理的主体。所以,为了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管理中去。在学生管理的权力分配方面,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适度分权,依靠科学管理和学生参与,使学生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促使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达到组织的高效率。另一种是高度集权,依靠制度约束达到组织目标统一、行动一致,实现工作的高效率。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想要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就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做到适度分权,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从而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组织机制

为了使管理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以及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必须在组织系统中建立一定的管理层次,设置与各管理层次相适应的管理职责、规范与标准,规定相应的工作任务和权力,构成相对稳定的组织管理结构系统。按照组织管理结构中各成员的个人能力情况,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岗位上,按照能级对应的原则,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管理者必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构建有效而灵敏的机制,促进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魏芬.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J]. 科技创业月刊,2011,05:100-101

[2]施宇.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J]. 职业,2013,23:54-55

[3]孙杰,张晓雁.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探析[J]. 机械职业教育,2014,07:23-25

上一篇: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有关独立设置医科大学交叉学科建设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