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危局、根源及对策

时间:2022-09-26 10:47:17

民间借贷危局、根源及对策

【摘 要】本文从经济学上分析了民间借贷存在的必然性,揭示了其中的乱象及危险性,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民间借贷的比较优势及其有效边界,近一步探讨了危局的根源,并对症下药,提出了一些破局的对策。

【关键词】民间借贷;有效边界;对策

一、民间借贷存在的必然性及一些乱象

民间借贷定义从经济学上来说,游离于官方监管之外的民间借贷,实质上是一种处于国家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和规范金融市场之外的由民间自发推出的进行中、短期投资或投机的个人金融行为。作为一种借贷资本,民间借贷的存在与发展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从经济学上来讲,一样物品既有供给又有需求,就一定会产生相关市场和交易。从需求上来讲,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很多民众手中有了富裕的资金,但同时缺乏足够的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使民间存在大量的闲散自己能;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和家庭由于经营或其他原因需要贷款补充流动资金,但是却不能从银行体系中获得贷款,这样供给和需求一相遇,并形成了民间借贷市场。

民间借贷乱象表现最为常见的现象就是上家以低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然后以高息放款给需要用钱的企业或个人,从中赚取利差。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非常普遍,吸收存款的对象又多以缺乏投资渠道的普通市民为主,一旦产生风险就是致命的,而且受害者会集体出现,多则能达到成百上千人。另一种不规范、不合法的操作形式就是借着实体企业经营的名义面向社会集资,转而用这笔资金投资其他项目或放高利贷。此外,更加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形式是高利贷,其面对的借款对象相当庞杂,甚至有的是用来从事吸毒、等这类违法行为,这种人既不注册公司也没经营场所,是一种“游击”放款的形式,相关部门监管起来很难,而且放款的月息多数都在10%以上,这种钱基本有借无回。

二、民间借贷的比较分析

基于民间借贷的双刃性,社会上对民间借贷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堵”,认为民间借贷不应该存在,应该限制和取缔,并发展正规金融的主渠道作用,收购兼并民间借贷组织。另一种观点是“疏”,认为应该支持民间借贷向有利于经济的一面发展,同时加强监管。从制度经济学来分析,民间借贷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又有其边界。

独特的交易、契约机制和信息对称是民间借贷发展的内在优势与农村正规金融系统的“外生性”不同,民间借贷一个突出的特征是乡土社会内生的,借贷活动通常要以亲戚、朋友等亲缘、乡缘社会关系为依托,在一个或远或近的人伦关系范围中进行。因此,一方面在借贷过程中利用了长期累积而来以亲情和友情为内容的低廉的“乡土信用”、无僵化的规章制度,既不用抵押也不用担保,手续简单(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隐性合同),中间环节少,同时在资金使用期限上能较好地满足借款者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在由“熟悉人”(本乡本土)构成的地域环境中,不仅对借款人的经济状况、还款能力有清楚的了解,而且还深谙借款人的道德品格、资信情况,有利于解决正规金融系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两方面的契合促成民间借贷的灵活、方便快捷、预算约束硬化、借贷双方信息对称、契约成本低微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一旦超过其有效边界,一是随着交易金额或交易地域范围的扩大,民间借贷所拥有的信息生产优势会迅速丧失。在亲戚朋友、乡里乡亲之间进行的民间借贷,其信息生产的成本几乎为零。一旦超出这个范围,民间借贷必将面临与正规金融机构同样的信息生产问题,而民间借贷由于制度和人力资本的缺失,再加上借贷规模较小,所以,每笔借贷的相对信息生产成本必然会高于正规金融机构。

二是民间借贷在超出既定的范围后,由亲缘、业缘和地缘等形成的对借款者的声誉压力将不复存在,借贷的签约费用、监督费用和纠纷解决费用会迅速上升。

三、问题的根源

1.金融供给结构与金融需求结构不匹配。我国经济已形成一种独特的“体制二元”现象,如体制内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体制外的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它们面临不同的预算约束。国有企业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大量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一直是个难题,虽然国家也推出了相关政策,但是由于信贷控制、抵押担保都要求,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贷款。同时,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有时为急需,而银行贷款体系,需要长时间的评估才能放贷,所以很多中小企业就诉诸于民间借贷。另一方面是利率市场化不够,存贷款利率的人为限制,使银行也偏向于向大企业贷款。因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现有的贷款利率上限的存在,使中小企业贷款不具有吸引力;同时,存款的低利率,使大量民资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

2.民间借贷偏离了其有效边界。根据以上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民间借贷在其有效边界内是有效率的,一旦超过其有效边界,出现新的信息不对称,各种费用迅速上升。进来爆发的一些民间借贷的乱象,从中都可以看出超出了其有效边界,放贷人并不熟悉贷款人的经营情况,借款人也没有亲缘地缘形成的舆论压力,同时民间借贷缺乏银行所具有的风险控制、人才等优势,因此此类民间借贷风险很高。

3.国内外经济形势使问题集中暴露。2010年起,中央银行5次加息并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逐渐加大收紧的力度,市场流动性出现相对紧张。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加大,只能转向民间资本寻求短期融资,民间借,贷利率随之攀升。欧美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外需不振,使我国出口导向的经济面临减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严厉执行,各大城市出台限购政策,造成了房地产相关上下游产业的不景气,同时地方政府税收减少,税收执行比以往更严格,因此造成企业利润持续下降。

4.缺乏合理的引导使庞式金融诈骗频发。其次,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是造成民间借贷行业泛滥和混乱的直接原因。因为没有强有力的行政监管和法律约束,一些民间借贷从事者肆无忌惮地去经营和操作。民间借贷在发起之初,就是一个天高皇帝远,无人问、缺人管的行业。有钱的可以以自有资金放款,没钱的可以拿别人的钱去放款,借贷流程漏洞百出,借款利息随心所欲,审核流程几乎没有,风险控制全靠暴力……这就造成了民间借贷更加混乱。

四、解决办法的思考及展望

监管思维上以疏为主,使民间借贷从地下转到地上,并纳入监管。随着民间资本越来越大,中小企业业主贷款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可以尝试让这部分“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使民间借贷由“地下”走到“地上”,相关部门也要将规范的民间借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金融传销、洗钱、暴力催收、高利转贷等行为区别开来,对规范的民间借贷加以引导和规范,使其更加完善和合法。对混乱的民间借贷市场不能因为出现了风险就一棍子打死,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规范的民间借贷机构转入地下,造成市场更加混乱。

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发展小额贷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据龙会芳的研究,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和适应边界,因此改革的思路应该是发展适应不同层次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使民间金融走向正规。

拓宽投资渠道,放宽民资准入。民间资金的凶猛就是因为投资渠道太过狭窄,正规金融市场的不健全如股市、期市使很多人高兴进来失意离场,债券市场规模又较小,因此很多人手里有钱但是缺乏安全保值的投资渠道,为了追求高收益就投向了民间借贷;同时很多行业不会民资开放,很多行业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而这些行业都是利润丰厚的行业,民资被限定在竞争充分的低利润行业,这种形势使大量制造企业主偏离了本业,把钱投入了民间借贷或者形成了资产泡沫化。随着投资渠道的增加,准入的放宽,民间资金就会逐步转入正轨渠道,从“地下”转入“地上”,有利于监管和稳定。

利率市场化特有利于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上升,资金所有者就会因此改变资金投放方向,就会有更多的民间资金转入银行。这样一来,一部分资金交易的地下活动就转移到规范的金融市场。而利率市场化后,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大大增加。一是因为银行存款资金的增加,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放贷。而是,可以以市场化的贷款利率贷给中小企业,这就有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这样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也有积极性,因为是可以获利的。

上一篇: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下一篇:北京城市居民建筑节能生活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