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9-26 06:34:43

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 要: 本文针对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在英文写作方面的限制因素及需要的帮助。作者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摸索出适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系列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形成了基于《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文写作教学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得到了专业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写作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英文写作能体现一位英语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应用的能力。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表达思想的方式之一。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因此,英语写作教学应贯穿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每个年段(阶段)。不少初中生在英语写作时层次不清、内容空洞、错误百出。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写作动机与兴趣,二是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缺少必要的语言支撑,三是缺乏写作技法方面的系统指导,四是思路未能打开,头脑中许多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未能激活。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逐渐摸索出一系列适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策略”一词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把“策略”解释为对大规模军事行动所做的计划和指导。英语中与“策略”相对应的词是“strategy”是指the art of planning。随着语言的发展,“策略”一词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许多领域。

在教学领域中,高占国在“教学策略概念内涵的研究”(2008)一文中认为:“教学策略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原则的指导下,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根据一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预设并实施的总体、长远发展的系统决策方案,包括选择和运用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教学结果的预测等各种要素的总体程序设计。”

二、初中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现状分析

在学生日常的写作练习和考试的习作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用词不当、语法凌乱;语言贫乏、句式单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母语影响,表达汉化;结构欠妥,层次不清。为深入了解学生在英文写作方面的限制因素及需要的帮助,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6―9年级随机抽取的320名学生。问卷如下:

英语写作的问卷调查

说明:请在1―11题每小题前的括号中写下你的答案,第12题的答案请写在题目右侧的表格里。

从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

1.无论哪个年级,学生对英文写作的重要性都是持肯定态度的。97%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英语写作重要或非常重要。但对英文写作只有一点兴趣,兴趣不大或没有兴趣的却占75%,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练习以外,很少用英语写日记或几乎不写。

2.31%的学生是经常借助汉英或英汉字典进行写作的,还有39%的被调查者有时借助汉英或英汉字典进行写作。所以学生的写作过程是由汉语到英语的翻译过程,而不是用英语思维后对语言组织和运用的过程。95%的被调查者都承认学习课文对英文写作的帮助,也有16%的学生认为摘抄优美是很好的做法,但有时、偶尔或从不摘抄的学生数量仍然占绝大多数(84%),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无平时积累的良好习惯,也是不利于用英文进行思维和写作的。

3.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只有25%的学生读过和英文写作有关的书籍。限制他们写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几个因素是词汇量不够、写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语法错误,文章的结构问题、对各种体裁文章的写法不尽了解。学生的这些情况说明他们在语言准备、写作思路、方法技巧上需要得到指导。

4.在回答“你最需要老师怎样的帮助?”这一问题时,有学生写道:“我讨厌写作文,不知道该怎么写。写作课的气氛沉闷,大家各写各的,没有一点交流。”这说明学生需要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和谐的课堂氛围。

5.在被问及“老师是否及时批改或讲评作文”时,30%的学生表示他们的作文没有得到及时的批改,还有的学生表示如果每次都能欣赏到优秀的习作,那么对自己作文的修改和改进都将会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问卷调查的结果综合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英文写作的兴趣不大,限制学生写作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写前输入不足、缺乏系统的写作技法方面的指导、欠缺课堂上的交流,以及写后的反馈。

三、适合初中英语写作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和问卷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实践,认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对于初中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颇为有效,故将它们归纳于此。

1.提高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又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怎样在写作课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呢?(1)用好教材: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用好教材,并寻找一些与教材主题相匹配的课外素材来丰富和充实教材内容。(2)设计活动:从真实性和交际性出发,设计有趣的写前活动,引导学生用英语交流、理解和表达。让学生从写作交际中获得乐趣,为学生的写作做好语言和技法等方面的准备。(3)媒体辅助:运用适切的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写作情境与氛围,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声与像、动与静、远与近、表与里、虚与实相互结合转化等特点,突出形象性与动态感,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4)树立自信:在写前活动和修改活动中尽可能采取同伴活动和小组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从而在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由“怕写”到“会写”、“爱写”的转变。

2.增加写前输入

写作不等于纯粹的写。在初中阶段的写作课上,写前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获得写作所需要的信息和素材。因此足够的、有效的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堂生动的英文写作课应体现听、说、读、写等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1)多听、多读:有经验的教师总会让学生在真正下笔之前获取尽可能多的语言知识的输入。通过让学生听录音磁带、听教师讲解、听同伴发言,通过阅读文本、读其形式、读其内容达到输词(在有意义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词的用法、搭配等)、输句(学习与主题相关的句型、句式)、输篇(学习语篇的框架结构)的目的。(2)以说促写:只有在获得大量语言输入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语言输出。说和写都属于语言的输出方式,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以说促写”教学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与新经验相联系,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生产过程”。创设情趣共济的教学情境,构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对话平台,以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交互发展,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说”,最后实现“写”。这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建构过程,是学生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创造的学习过程。

3.关注技法指导

当学生获得了足够的语言知识,是否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呢?不尽然,因为他们还缺少关于写作的技法知识,需要教师从旁指导。以下三方面尤为重要:(1)指导审题:审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审格式(书信、日记、便条等)、审时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审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审内容(根据所给的关键词、词组、要点、问题、图片、任务等不同形式材料的提示来组织文章的内容)。(2)指导布局:通过学习和分析教材的语篇,对文章的内容和框架进行梳理。让学生对于不同文体文章的结构组成心中有数。(3)指导衔接:有些文章就是一些句子的简单堆砌,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缺乏关联,读起来相当散乱,给人条理不清的感觉。所以表明文章的层次结构,使文章浑然一体,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过渡与自然的衔接同样很重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表达不同关系的衔接词(如表示递进、转折、举例、对比、列举、目的、因果、时间顺序、总结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加强合作交流

传统的写作课是以教师的“讲”和学生独立的“写”为主的。而富有活力的写作课是需要交流的。有效的交流能帮助学生写出好文章。(1)言语交流:师生间良好的言语交流不仅对于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有助于师生间平等相处。这种交流具有可接受性(即交流双方均需了解对方已有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状态,考虑对方能否听懂或看懂)、合作性(即交流双方互为受众,互为发言者)及情境性(即交流的双方针对当时的情境,充分利用表情、动作、声调或上下文关系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2)非言语交流:在课堂交流中,非言语交流也非常重要。支持、信任、友爱的目光可以打开甚至延长双方的交流;交谈时点头可以表示同意或赞赏;当教师轻叩黑板时,可以突出重点;敲击讲台时,可以引起注意。这些行为都能传递某种信息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促进课堂交流的深入进行。(3)同伴合作:课堂中的同伴交流对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也是大有裨益的。在与同伴的讨论或小组合作活动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从同伴中获得帮助、缓解焦虑感;基础好的学生也能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启迪。此时教师需要做的是倾听。这种倾听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是从注意学生说出信息的正确性、适当性,到对这些信息进行理解加工,再到对这些信息进行思考权衡并作出适当评价的过程。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安全感,他们在宽松、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观点,这也有利于激活思维,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写出更好的文章。

5.注重反馈提升

在完成初稿后,很多人认为写作过程便结束了,接下来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单纯的教师批改效果不尽如人意。因为教师成了学生习作的唯一读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的分数或等第是客观的,学生的感受却是主观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评价应尽可能降低学生不好的主观感受,教学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要注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的评价,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的作用。这种评价理念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潜能,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获得发展。根据人本主义的评价观,我们也应该突出发展性评价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采取以下四种方法:(1)同伴互评: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在课堂上相互朗读作文、讨论、借鉴他人习作中的可取之处,修改自己的文章。(2)教师点评:有针对性地请几位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朗读他们的作文,从文章的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给予点评,以鼓励为主。这样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让其他学生了解什么是一篇优秀的习作。(3)范例评改:在教师对自己学生的写作水平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选出几份代表性的习作。隐去学生姓名,让学生集体评改。这种评改针对性强,而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4)教师评阅:教师根据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评阅,除了评分之外,一些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评语对学生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

四、基于《课标》下的初中英文写作教学体系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和《上海市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对于初中学生“写”的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

结合我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几经讨论、实践、修改,最终形成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初中英文写作教学体系。

6年级――听、说,乐意写,即以听说、朗读为基础,创设情境,教会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学习写话。写作题目如:

My best friend;My mother’s/father’s job;My favorite festival

7年级――读、想,模仿写,即以spider gram,brain storming方式,培养联想、拓展型的写句,积累同一主题的不同句式、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模仿写作。写作题目如:

My favorite animal;The season I like best;A more enjoyable school life

8年级――看、析,大胆写,即根据每个Chapter的主题学习,设计不同的作文题,以状物、叙事、记人、阐述观点、说明图表(flow chart,bar chart,pie chart)等为主,指导学生写作,同时对书信、日记、便条等应用文进行指导训练。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造性的写作。写作题目如:

My 14th birthday;My favorite newspaper;Electricity――a good but dangerous servant

9年级――析、论,规范写,即根据每个Chapter的主题学习,并结合一些社会热点,设计不同形式的作文题,训练学生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达到紧扣主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语法正确、注重文采的规范写作。写作题目如:

My idol;Traffic in our city;The advantages(or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这种做法是在几年的英文写作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不断积累而来的,我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完善,也希望它能成为一种有益的经验,对于其他同行能有一些借鉴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解决问题,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写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我以为:我们有思考,亦要有行动。因为更多的发生在课堂里的、教与学的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共同去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上海市初级中学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崔允.有效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

[5]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6]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Herbert W.Seliger,Elana Shohamy.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中学数学解题中的数形结合问题 下一篇: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探索性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