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教育评价体系与方法探讨

时间:2022-09-26 07:38:24

高职计算机教育评价体系与方法探讨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9-0061-02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并针对其培养目标,提出了评价学生实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原则、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评价;非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以下简称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是能力本位的教育。这里所说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技能、知识、态度和经验,包括专业技能、专业能力、职业道德、文化基础、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内容。这类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显然不同于普通知识类课程的评价方式。

相对于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明确、教学内容更具体、实践环节更突出、素质教育更具针对性。

2教学评价与高职计算机应用能力评价

2.1教学评价的主要类型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教学情况,督促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在于督导激励、导学促教和教学管理。目前常用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 诊断性评价――是对课程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互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做出评价。目的是发现问题,并确定下阶段的任务。

(2)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课程实施到一定阶段后必须做出评判时所作的阶段性评价。作用是检查教学方案的实施情况,督促学生学习,帮助教师及时掌握、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进程。

(3) 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计划实施之后关于效果的评价。目的是获得对教学质量的具有综合性的整体评价。

上述评价方式主要用于评价知识的掌握情况,很难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对高职计算机教育的评价应着重于能力的评价,即评价学生应用计算机“做事的能力”。

2.2高职计算机教育课程评价的原则

(1) 能力本位――考核评价的重点是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避免学科本位的思想和行为。

(2) 面向工作过程――能力是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体现的,因此能力的评价也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

(3) 多样化――每个学生个体在先天条件、个性品质、行为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坚持多样化原则,采取多种考核形式,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有利于考察学生的能力。

3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3.1能力评价体系

能力本位的高职计算机教育的评价应该根据所完成的工作任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行。评价时将必须具备的能力目标分解为可检测、可观察的能力点,再根据能力点设计评价标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完成任务情况、态度、表现进行综合的能力评价。高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评价包含如下任务。

(1) 明确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评价的标准和基础。这种任务不是简单的概念性陈述,而应有具体的目标、指标或功能要求。

(2) 确定总体评价标准,即建立总体的评价指标。

(3) 确定工作过程。任务的完成是一个过程,明确描述工作过程及各阶段的任务要求,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和评价。

(4) 确定工作过程的评价标准,即建立工作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要求。

(5) 综合能力评价。按照评价指标标准检查学生所达到的知识、技能及素质水平,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等给出综合评价结果。

3.2能力评价的实施

能力评价的过程和要点示意如下图。

现以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的评价为例说明能力评价的实施。对于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据库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若按照学科教学体系,该课程包含有大量的概念、比较抽象的理论,当然也包含一些应用技术。如果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对应用能力的考核很难得到体现。根据能力评价的特点和过程,进行该课程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具体内容与要求见下表。

3.3评价中的一些问题

评价不仅是对技术、技能、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还包括对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评价。对于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能力教学评价,一些问题和建议如下。

(1) 确定工作任务

现在许多实训教材提供了一些实训题目,但大多不适合作为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应该有真实的应用背景,最好能有企业提出的任务要求和验收要求。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工作任务对于能力评价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2) 角色划分

在完成工作项目时,学生要有明确的分工要求。最好不要按照项目的模块或对象划分工作任务,而应该按照开发这类应用系统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角色进行分工,例如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工程师、数据设计师等。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角色,以相应的身份参与到项目中,如可以同时以项目经理和测试工程师的角色参加工作。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检查学生的工作情况。

(3) 分工与合作

以项目为单位进行考核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意识,也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

(4) 监督与检查

对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避免个别学生偷懒。通过过程中的检查与最后的验收质疑控制能力评价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建华.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1):15-16.

[2] 王悦音,费琼. 大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与方法探讨[J]. 中国大学教育,2004,(3):35-36.

[3] 许莉. 高职考试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 职教论坛,2006,(8):55-57.

[4] 白日霞. 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06,(6):79-80.

[5] 孙霞. 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 计算机时代,2005,(11):83.

上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课程学习能力的学生自我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