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创作主题的审美嬗变

时间:2022-09-26 07:20:51

【摘要】早在动画诞生的20世纪初,如同所有的故事片的萌芽期,动画只是对周遭生活的简单模仿。因此,以奇诡的想象,童稚的情趣来娱乐大众,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动画的主要功能。这也进一步决定...

动画创作主题的审美嬗变

[摘 要] 动画主题的确定是片中的灵魂和基础,是决定整个动画片的风格和动画作品成败的关键。在近几十年来的动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时代变迁、技术进步以及环境变化带给动画主题的影响。特定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主题”,代表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动画审美研究确立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思考现实问题的重要参照系。

[关键词] 动画主题;时代精神;审美嬗变

主题,也叫主旨,在电影剧本中占有主宰地位,它将电影剧本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细节、对话、结构乃至电影中的各种表现手段都统帅起来,使之服从于主题的体现,并以电影剧作艺术上的完整和谐与统一,呈现给读者和观众。因此,动画剧本的创作,必须始终围绕表达主题这一重要目标 。

表达主题首先必须突出主题。由于动画电影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取材范围相当广泛,因此动画电影所能表达的主题也空前丰富。在每一部动画电影中,动画主题的确定是片中的灵魂和基础,是决定整个动画片的风格和动画作品成败的关键。在近几十年来的动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时代变迁、技术进步以及环境变化带给动画主题的影响。特定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主题”,代表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审美研究确立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思考现实问题的重要参照系。审美研究只有以当代文化进程中的主旋律和理想目标为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参照,才能从根本上反映历史和时代的变化,推动历史和时代的前进。

一、盎然童趣

早在动画诞生的20世纪初,如同所有的故事片的萌芽期,动画只是对周遭生活的简单模仿。因此,以奇诡的想象,童稚的情趣来娱乐大众,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动画的主要功能。这也进一步决定了其主要题材的选择,一定是童趣鲜明,易于理解。从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开始,充满童趣的凡人小事,成为早期动画的鲜明主题,如风靡全球的《猫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鸭》,没有动物世界恃强凌弱的残酷,只有日常琐事和纷争,让人感到久违的天真和童趣。通过一系列片段式的滑稽遭遇,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个令人捧腹的幽默故事。同样的童趣主题可以在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看到,这个其貌不扬又迷倒众生的小丫头,没有什么惊天壮举,每天就是上学放学,学校家庭,但是该片把小孩子的童真、调皮与小聪明刻画得丝丝入扣,看了这部动画片你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可笑又难忘的逸事来。又如讲述五岁小男孩成长故事的《蜡笔小新》,童言无忌,故意使坏,使父母、老师头痛不已,却横扫亚洲,带给人们无尽乐趣。

无论是以动物为中心,还是人的生活为中心来刻画主题,早期动画电影的主题往往单纯、明朗、老少咸宜。趣味大于内涵 ,成为这一时期动画主题的首要特征。

二、科幻神话

神话是权利的象征,神话主题是动画借助深化自身题材和夸张形象的重要资质。神话使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想象、附会,任意挥洒笔墨,没有太多现实的束缚和限制,同时,动画讽喻现实人生、寄寓人生感悟,极尽夸张、变化、荒诞之能事,隐含了人类向往自由和个性的精神。科幻与神话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神话主题在解构经典叙事和人物的后现代语境中,需要摆脱旧有的形象,科幻的加入恰好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表达方式。在神话的题材中融入科幻的文化符号,“严肃的主题”与“狂欢化的物质意象”相映成趣,也已经成为动画影片的一种商业模式。

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股科幻热,这当然和当时经济复苏,科技崇拜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超人》《蝙蝠侠》等科幻英雄一一崛起,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的名作《铁臂阿童木》在世界各地均深受欢迎。史诗般的太空旅行场景、几可乱真的史前恐龙复原、场面宏大的太空战争、幻如灵境的虚拟世界……可以说,科幻动画如果失去了高科技的特效包装,那么它便失去了最精彩的形式;而这个形式一旦被剥离出去,我们会发现它的内容已经所剩无几――实际上,科幻大部分只是一个魔幻外套,里面装着的是其他内容。正如每个时代都有的神话,当今世界的科技背景下,人们在高度紧张的生存竞争中,总需要一些超现实的梦境来寄托和相信,科幻无疑取代了过去神话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科幻,已然成为人们新的精神放逐地。它所创造的所有幻象都是为了使观众暂时脱离现实的世界,获得片刻的超脱感和升华感。

三、生存危机

我们不是不知道,鸟语花香越来越少,天空越来越黯淡,地球像一个了无生趣的荒原。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背后,付出了多少环境的代价?又隐藏了多少巨大的危机?生存还是死亡?这已不仅仅是哈姆雷特似的追问,而是地球上每个生物所面临的终极问题。

宫崎骏的关于人类生存主题的三部影片――《风之谷》《天空之城》以及《幽灵公主》,题材虽然不尽相同,却都是以史诗般宏大的篇章,震撼的画面,通过讲述跨越生命和生死的追寻之旅,来探索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人类生存的意义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体现了动画创作者对环境保护和人文主义的深入思考。

可以说,动画片从对童趣的简单模仿,转变到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从对人类本身的关怀,成长历程的反思,到对人类本身的起源、意义的质疑和解读,以至最后在混沌黑暗的时刻提出的“生命是黑暗中闪烁的光”,因此无论多么艰苦,一定要“活下去!”的“最终奥义”,无不在这些深重宏伟的动画中得到了体现。《风之谷》中因人类的愚昧战争和过度掠夺而反噬的自然,巨大的菌类组成的腐海因为人类产生的毒素而散发着毒气,人与自然的主题,飘浮在空中的伟大都市拉普塔最终的毁灭,仿佛在告诫世人:在机械和钢铁的世界里,人类面对着的其实是末日般的将来。文明社会的危机是人类自身所招致的――如核战争、资源枯竭、全球变暖等危机,这只能靠我们人类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靠人类自己担负起“自我救赎”的责任,人类才能更好、更安全地生存下去。

四、成长的烦恼

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护生就是护心,保护生灵、关注生存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心灵的成长,所以,动画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深度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发自心灵的呐喊。也许我们的童年并不都是快乐的,甚至很多时候是不快乐的。那么遇见“多多洛”,是奇幻仲夏的馈赠;而坐在龙猫车上那个遥远的傍晚的金色天空,却隐喻了生命中最单纯、最清澈的童年。龙猫解救了姐妹俩单纯的童年。为妈妈的担忧不那么凄凉,为爸爸的等待不那么孤独,为妹妹的寻找不那么无助;更为自己的成长增添了色彩。以至于阴森斑驳的月影有了和谐的旋律,天空灰暗的云朵有了无穷变幻的形态,无限伤感的晚霞有了绚丽夺目的光彩……而《千与千寻》则是借由小女孩千寻的经历,在积极探索一条入世的道路。千寻由一个物质世界跌入一个对于她来说全然陌生和充满着困境的神灵的世界,“回归”将是一切努力的终极目标,取胜的魔法只有一句话――“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不屈的千寻最终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她于是努力以成长的主题去实现自己对世界的怀疑与期待。而精神层面的成长也是对现代人生存困惑的一种提示。

五、爱与责任

人类的爱和不得不承担起的责任主题一直贯穿在动画作品中。如风靡数十年的美式动画《狮子王》,小狮子王辛巴在众多热情忠心的朋友的陪伴下,不但经历了生命中最光荣的时刻,也遭遇了最艰难的挑战,历经生、死、爱、责任等生命中的种种考验,最后终于登上了森林之王的宝座,也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中体验出生命的真义。

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的《花木兰》,木兰是一名女扮男装的古代巾帼英雄,精灵古怪、神采飞扬,内心的活力奔涌如泉,她不停地追问真实的我是怎样的?内心的我是怎样的?木兰对成功的自我和家族荣誉的渴望,改变了木兰传奇中的传统忠孝主题,木兰成为一个自我觉醒和自我实现的机智冒险型的女性形象。影片主题歌“Be a man”既可理解为“成为一个男子汉”,又可理解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不可少的就是爱与责任 。

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精神空间逐渐缩小,导致人类精神的困顿、苍白和匮乏,人生目的和生活意义的丧失,人际关系的不信任,尤其是表现出对责任感的丧失,没有了生活的实感,象征生命和希望的“真爱”在喧嚣的现代都市更是消失得没了踪影。动画作品关注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呼唤现代人热爱自己的生存空间,提醒人们从自然界中寻求精神上的抚慰,找回自我,在自然中追求心灵上的宁静美。

六、重温经典

那或许是儿时的第一抹亮色,或许在漫长的岁月里已渐渐淡去。但所谓经典,正是任凭岁月洗涤仍能保有鲜活的生命力,能让人回想到故去的那些年代,贴近那些滋长感情的土壤。在这弥漫3D、4D特效的年代,经典像一清凉的泉水,滋润了我们的内心。近年来《变形金刚》《阿童木》以及《蓝精灵》等经典动画片的重拍,又试图把我们带回到那些安静而美好的古典时刻中。那些打着怀旧旗号的翻拍影片,尽管穿着华丽的3D外衣,花了昂贵的特效制作费,为什么我们还是觉得以前的老版更美好?随着电影版《奥特曼》《变形金刚》以及《蓝精灵》的陆续上映,20世纪70年代后经典卡通几乎悉数被“翻新”了。重拍经典的电影版评价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是开心的重温,另一方面则是失望的唾骂。究其根本,经典动画重拍是罪恶地贩卖记忆,还是让人愉悦地怀旧狂欢呢?

七、结 语

总之,动画电影把重心倾向于对文化符号与生态保护的渲染,无论是生命的回归,自然本身的努力,还是文化价值判断的回归;无论影片的主题模式如何,对真与善的归依总是影片难以割舍的母题情结。近几年的动画创作虽然仍遵从于商业价值的规律,但一些优秀的动画创作者尝试对文化传递和提升观众精神品质的思考是相当难得的。

尽管现代社会商业价值观还在日益膨胀,但从近些年动画作品关注边缘的生存现象和生态环境题材的影片层出不穷的现象中就可以看出,创作者们已试图拨开实用功利主义的迷雾,探寻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寻找精神的依归。从“主题先行”和“游戏人生”审美方式逐渐抽离而转向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真、善、美的价值判断的回归。

[参考文献]

[1] 葛竞.影视动画剧本创作[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63-65.

[2] 孙立军.动画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68.

[3] 曾耀农.论审美心理过程及其特点[J].天津大学学报,2000(04).

[作者简介] 周明(1976― ),男,河南南阳人,硕士,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动画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动画;沈浩(1970― ),男,四川成都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动画。

上一篇:浅谈对于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理解 下一篇:解读张艺谋系列电影中的色彩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