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播报模糊语言

时间:2022-09-25 10:01:40

英语新闻播报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是一种语言概念,同时又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反映了客观事物在外延上的一种不确定性。众所周知,准确、简洁是新闻英语写作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语言方面追求的目标。很多人往往认为这种模糊性与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相互矛盾的。事实上,新闻报道中适当运用模糊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新闻写作中同时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这是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决定的,只要运用得当,非但不会影响报道的准确性,还会与精确语言相互补充、共同作用,更加突出新闻的真实性,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1965年,美国系统科学家札德(L.A.Zadeh)先生率先提出了研究事物模糊性的理论,并制定了模糊集合(FuzzySets)这个新概念。札德给模糊下的定义是:“其界限不是泾渭分明的确定好的类别”,换言之,“模糊类是指该类中的成员向非成员的过渡,是逐渐的而非一刀切的。”该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很多领域,然而,模糊语言对自然语言的研究也是其重要的。本文拟从语用的角度,探析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用功能,旨在说明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唯有恰到好处地使用,才能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1模糊语言的分类

伍铁平在模糊语言学中说,“春”“夏”“秋”“冬”所表达的概念除天文学所作的人为的精确规定外,在日常中所表达的都是模糊概念。查奈尔在VagueLanguage(2000:18)这本书里,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了分类:第一类是由于使用模糊附加语而造成的语言模糊;第二类是使用模糊词语造成的语言模糊;第三类是由于模糊蕴含的使用而造成的语言模糊。

1.1模糊附加词

模糊附加词,即模糊限制语,是指附加在意义明确的表达形式之前的词或短语,可对新闻的真实程度和话题内容作出整修,使本来意义明确的概念变得模糊。Channell详细分析了数值型和非数值型模糊附加词。数值型结构如下:模糊附加词+数值,数值1or数值2,或者数值orso等,例如:Thereareabout8000studentsinouruniversity.Hewenttoherapartmentthreeorfourtimeslastmonth.Twothousandorsobooksweresenttothatarea.

1.2非数值型结构主要有以下结构

复数定量词+of+名词,a+单数定量词+of+名词等,例如:They'vetriedtypesofsunglassesinthestore.Thereisaglassofwateronthetable.模糊词语指边界模糊的词和表达形式,由于使用本身就模糊的表达法而造成的语言模糊。在非正式文体和口语中,人们采用了“模糊定量词+可数名词”的结构,如somefriends,fewpeople,manybooks等。程度副词和频率副词也被常用来表达模糊的概念,如nearly,almost,somewhat,insomeway,occasionally,often等等。例如:Therearefewpeopleintheparkthistime.Wejustseeeachotheroccasionally.以上两个例子用了本身就模糊的两个表达方式,但是分别很清晰地表达了公园人少之意,还有两人不经常见面这样一种情况。

1.3模糊蕴含

模糊蕴含指以精确的形式传递模糊的意义。模糊蕴含通常以精确的数字表达模糊的意义,从而创造出夸张的效果,这样的词如hundred,thousand,million,billion,hundredsofmillions,hundreds等等。例如:I'vetoldhimthousandsoftimes.说话者为了表明告诉他的次数非常之多,有夸张之意。Amillionpatientswaitedforthatdoctor.此例描写了医院病人之多,用了amillion,表面上是个精确词,实际上表达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2新闻报道运用模糊语言的语用需求

准确性和模糊性在新闻报道中并存,二者并不矛盾。虽说是模糊词,但是在新闻报道中却模糊得科学合理,其目的是为了表达得更准确(张健:2004)。新闻报道之所以存在模糊语言,其原因如下:

2.1符合英语新闻的特点

新闻报道是对客观世界的变化进行及时、客观、公正的反映,是对一件事情或一种情况的报告,同时也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一种介绍。由于客观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新闻实践中,新闻报道也客观地充满了矛盾:事实是纷繁复杂的,而新闻报道是简明扼要的;社会评价是多元的,而报道者的认知是受限的。新闻报道的这一特点明确地规定了新闻语言———事实的载体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但是,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是否就与模糊语言的使用相互矛盾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没有绝对的确定,也没有绝对的模糊,语言的确定性和模糊性是相互统一的,即精确也可容忍一定的模糊。新闻语言的特征为:真实性高、时效性强、篇幅有限、读者面广。因此,使用一些模糊蕴含糊词是新闻报道要求的简洁性(conciseness)、时效性(timeliness)以及新闻采访的特点所决定的(程红,1988:37)。新闻报道的简洁性要求记者使用模糊语言概括地描述事情,简洁性的实质就是要尽量地减少语言的数量,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冉永平,1996:9),所以记者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将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都报道出来;另外,新闻写作强调时效性,否则就会失去新闻价值。例如:BEIJING-BeijingTongrentangCo,aretailer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aspulledallediblebird'snestsofftheshelfafterexcessiveamountsofchemicalnitritewerefoundinMalaysia-importedproductsintheEastChina'sZhejiangprovince.(Phar-macytakesediblebird'snestoffshelf,ChinaDaily,08/21/2011)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知道燕窝中亚硝酸盐这一有毒物质超标了,作为读者或者消费者对此感兴趣的话便会加以高度地关注,而至于超标多少,标准又是多少,货物品质各不相同,记者在写新闻报道时不可能一一列举,这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记者仅用了模糊语“excessivea-mountsof”就说明了燕窝中亚硝酸盐超标,但是却传递了足够的信息,提高了传播的效率。

2.2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

根据传播学理论,受众为了满足信息、娱乐、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动机,只对那些能满足其某种需求的信息感兴趣。一般而言,读者看新闻只是想对国内外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不会细致地去了解每条新闻的细节和数字。在许多情况下,一些必要的模糊词的使用合乎受众的阅读习惯———只获取有价值的、感兴趣的信息。一条满是精确细节的报道只能令读者望而生畏,而无法吸引读者的眼球;相比之下,一条省去冗长累赘细节的报道,适当使用模糊语言进行概括,则更能够满足受众的阅读习惯。例如:BEIJING-ThoughthereappearstobealightattheendoftheUSdebtcrisistunnel,theagreementreachedovertheweekendinWashingtonwon'tremoveconcernsoveraweakerdollar,whichwillpushupcommoditypricesandincreaseimportedinflationinChinaoverthelongterm,analystssaid.(WeakdollarmayliftChinainflation,ChinaDaily,08/02/2011)在此例中,受众只是大致地了解美国的债务危机、美元的贬值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如物价上涨和输入性通货膨胀;并且,大家清楚地知道通货膨胀并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问题。“overthelongterm”就给受众传递了“长期”这样的信息,这与前面的信息相比就显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了,具体“长期”有多长,记者无法给出确切的时间,也没有这个必要。至于“analystssaid”,也是模糊语言概括性的体现,同时也突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2.3保护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

新闻语言要真实、准确,但往往语言所表达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是模糊不清的。受新闻政策、纪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新闻传播常常涉及政治外交,其中不乏敏感话题,如果记者的言辞不够恰当就会引起误会,甚至影响到政治外交,因此记者必须使用一些模糊语来处理类似的问题。此外,在报道有关国家机密事件时,新闻报道要既能满足读者获取新信息的需求,又要坚持保密原则,此时模糊语言便是很好的处理手段。例如:WASHINGTON-MajorinvestmentsinaspaceprogramandaircraftandmaritimetechnologybyChinahaveclosedthegapwiththeUnitedStatesmilitary,saidanewPentagonreport.(China'smilitary'catchingup'withUS,ChinaDaily,08/26/2011)在这个例子中,报道涉及了中国在航天航海技术方面的巨大投入,但是具体耗资的数字属于国家机密,记者不可能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模糊词“major”的使用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新闻中提到这缩小了中美军队的差距,具体的差距多大,这也是个模糊的概念,记者用了“closethegap”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中美军队方面还是有差距的,但是这方面的投入减小了差距,令人一目了然;最后,为了彰显报道的客观性,记者用了“saidanewPentagonreport”,告诉读者此条新闻来自五角大楼的报告。

2.4避免绝对化和主观化

当消息来源不是很清楚的时候,记者使用模糊语,一方面表明报道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也给记者自己留有余地,尤其是在新闻缺乏足够证据或者进行某种推断时,或者遇到不便直言、不宜明讲或不好明说的新闻事件时,常需要故意笼统语义,模糊其表达,以免把新闻事件报道得太死,留下必要的回旋余地(冉永平,1996:11)。因此,相似作用的短语有:it'sreported据报道;it'ssaid据说;it'slearned据悉;it'sautho-riativelylearned自权威方面获悉;accordingtoananonymoussource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灵通人士说。同时,记者常常使用likely,possibly等模糊语言增加新闻措辞的委婉,使得新闻报道更显客观性。例如:BEIJING-China'squalitywatchdogsaidSundaythatover4,000escalatorsandelevatorshavebeensuspendedoversafetycon-cernsduringanationwidesafety-checkcampaign.(4,000escala-tors,elevatorsremainsuspended,ChinaDaily,07/31/2011)这则新闻报道了中国质监部门对电梯安全性检查的大致情况,消息来自权威部门———中国质监,记者用了“China'squalitywatchdogsaid”,接受安全检查的电梯数量超过了4000,但具体数字多少,记者没有明说,此报道用了“over”一词,避免了绝对化,又达到准确报道的效果。报道虽然简短,但是模糊语言的恰当使用增添了报道的准确和客观性。

2.5避免负面效果

无论从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还是新闻本身的发展来看,给受众带来过度刺激的所谓“精确描述”都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用模糊语言来代替那些不恰当的文字、图片和声音,则是减少刺激、降低新闻报道负面性的有效做法(黎品玉,2001:10)。如果记者对一些犯罪细节描述得过于详细,极易刺激某些人的模仿欲望,引起类似的犯罪;另外,在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中,如果记者将受灾场面描述得淋漓尽致,固然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但是加剧了灾难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痛苦,不够人性化。相反,用适当的模糊语言进行模糊报道,可以避免负面效果,并且达到更好的传播目的。例如:WENZHOU-Atleast22peoplewereconfirmeddeadwithsixinjuredpassengerswerereporteddeadinhospitalaftertwocoa-chesofabullettrainfelloffabridgeinEastChina'sZhejiangprovincelateSaturday,localpolice,firefightersandhospitalsourcessaid.Morethan100peoplehadbeensenttohospital,rescuerssaid.(Trainaccidentkills22;over100hospitalised,ChinaDaily,07/25/2011)此例是对“7.23”动车追尾事故的报道,这是一个灾难性的事件,如果记者把受伤情况描述得过于细致,那么关注这一灾难事件的人们尤其是遇难者家属将遭受更大的精神痛苦,留下挥之不去的痛楚记忆。由于死伤人数和死伤情况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只能是掌握一个大概的数字,记者在此恰到好处地运用了“atleast”,“injured”,“morethan”等模糊词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负面影响,减少了刺激,又真实有效地报道了事件的发生。

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广泛运用,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使用模糊词忽悠。如果新闻报道因为使用了大量的迷糊语言而使得表达含混不清,充满歧义,这就与模糊词的语用功能相悖了。事实上,新闻客观、公正、真实的特征决定了记者尽可能地使用确切词语,同时发挥模糊词的效应,恰到好处地驾驭模糊语言,使“确切”与“模糊”有效结合,相辅相成,保证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上一篇:水杉药学研究概述 下一篇:网络文化对思政教育影响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