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奢侈品及其原始形态的历史略考(中)

时间:2022-09-25 08:51:58

中国早期奢侈品及其原始形态的历史略考(中)

内容摘要:中国的早期奢侈品相随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文明,以游离于商品经济之外的形式而产生于上古乃至于远古时期。本文主要遵循上古时期的五帝三王时代至西汉末年这一历史阶段的考据,尝试揭示出中国早期奢侈品的历史起源及其发展历程,并就中国早期奢侈品得以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基本条件、原始形态与物化特征以及对中国早期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及作用。着重作了较为深入研究分析和理论探讨。

关键词:奢侈品 历史起源 原始形态发展历程

(上接中国早期奢侈品历史起源与发展历程)

(二)中国早期奢侈品产生的基本条件

中国早期奢侈品之所以在上古社会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得以产生,绝非是一个偶然的历史机缘,而是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具体而言,是基于当时的社会阶层分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贫富差距和主观价值观念的实际状况,具备了中国早期奢侈品得以产生的现实基础条件:

首先,社会阶层与权力等级的分化,是中国早期奢侈品得以产生的社会基础条件。最早在远古时期,社会尚未出现阶层等级分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彼此生存、生活需要基础上的原始平等互助关系:而到上古社会中的尧舜时代,当时的社会阶层组织结构就已明显出现了等级层次分化的现象。

据考《尧典》中记载:“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即在当时,社会阶层中存在着九族、百姓、黎民等不同的层级之分,其等级层次分明,社会中不同层级的人具有着不同的地位和权利。至三王时代,当时的政治组织集团内部就已明确地制定了封建诸侯等级制度,建立了以宗法血统为纽带的奴隶制社会的贵族组织。《白虎通》中记载:“殷爵三等,谓公侯伯也”;考《王制》记载:“天子三公(司徒、司马、司空),九卿(宰、太师、治田、虞师、乡师、工师、伛巫跛击、治市、司寇),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据《周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先秦古时,畿内公卿大夫和外诸侯等权贵阶层,依“世禄”、“世位”等礼法规制,享受着包括奢侈生活在内的各种特权,生、养、死、葬均有不同繁缛、奢华的等级礼制。

中国早期的奢侈品大都是在这种宗法等级制度的历史背景下,为适应古代社会权贵阶层为树立其外在威严、尊荣、高贵等形象的需要而得以产生。古代权贵阶层为了体现自身的威严、尊荣、高贵等社会地位形象,于是有了超越于社会其它成员普通的生活需求,而通过对日常生活礼仪、日用消费内容不同的规制来表现,则是权贵阶层特殊身份和地位的最便捷、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因此,政治等级分化所必然导致的地位、权力上的客观差别,以及由这种差别带来的权贵阶层内部的不同层级之间、权贵阶层与其它社会阶层之间,为体现、显示本阶层或本级别不同于其他社会成员身份与地位的外在表现要求,这是当时社会可以并且有能力催生早期奢侈品产生的唯一动源。

其次,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中国早期奢侈品得以产生的基本物质条件。古代权贵阶层有了通过外在物的形式来表现自己身份与地位的主观愿望之后,而天然只能由特定或少数成员能够拥有和消费的奢侈品,则必然成为了可以承载这种表现功能外在物的最佳载体;但早期奢侈品最终能够得以产生,还必然需要具备生产奢侈品的珍贵稀有原料、制作工艺生产技术等现实物质条件。对此,中国早在秦汉之前的上古时期,就已完全具备了制造奢侈品的精良原料和先进工艺。

关于制造和生产奢侈品的珍稀原料,至迟在虞舜、夏禹和三王时代,就已出现了金、银、铜、珠、玉、帛等稀有贵重原料,至少在上古社会中就出现了当时权贵阶层用于生产制作饰品、服装、器具、饮食等奢侈品的重要原料。仅名玉的品类,《战国策》中《秦三・范子因王稽入秦》就有记载:(范子献书昭王)曰:“……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还有各种令现代人也为之乍舌的烹制精美菜肴的珍稀食材,可见之:“(商初大臣伊尹)说汤以至味……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隽髓之翠,述荡之腕,旄象之约,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鱼之美者,洞庭之、东海之鲕、醴水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萑水之鱼,名曰鳐,其状若鲤而有翼,常从西海夜飞游于东海。”菜之美者:昆仑之苹,寿木之华……阳华之芸,云梦之芹,具区之菁,浸渊之草。(调)和之(味)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鳖鲔之醢(酱名),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阳山之(黄黍),南海之柜(黑黍)。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仑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摇水,曰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涌泉焉,冀州之原。果之美者:沙棠之实,常山之北,投渊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箕山之东,青鸟之所(青岛),有甘露栌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汉(水)上(游)右耳……”。涵盖了禽肉、鱼、菜、调味品、主食、饮用水、水果等极尽奢侈的珍稀食物。

而关于制造和生产奢侈品的制作工艺技术,早至三王时代,中国便有了非常严谨、齐全的专业门类分工。诸如,《曲礼》记载:“天子之六公: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其所分门类、专业,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所涉及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这种专业化的、科学的行业分工,在客观上也有力地促进了当时生产制作奢侈品工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据实物考证,当时许多器物的生产制作均已达到了非常高的工艺水平。例如,殷商时期的酒器――四羊方尊,其纹饰、浮雕和造型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复杂,而同一时期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的司母戊鼎,采用古代青铜拼合浇铸技术铸造而成,其造型、纹饰和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准;到了西汉时期,中国的纺织技术也已非常发达,用材考究,工艺先进,织物上可以织绘、刺绣出各种绚丽复杂的花纹图案,许多非常精美的、可以代表当时世界最高工艺水平的中国手工业品,飘洋过海,热销于亚洲、欧洲等国,成为世界各国王室、贵族、商贾的珍品珍藏。又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几何纹绒固锦”和“素纱禅衣”,前者采用了复杂的提花装置和双经轴织法,运用起绒工艺,在锦面上形成丰满美丽的大小绒圈;后者的禅衣面料用材为素纱,丝缕极细,成物后“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二者重量分别仅为48克和49克。折起后手掌可以尽握,代表了汉初中国乃至全球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表明上述珍贵稀有的材料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已经成熟运用于中国早期日常生活性奢侈品的生产制作当中。

第三,社会等级制度和贫富差距的出

现,是中国早期奢侈品得以产生的市场条件。在古代原始的大同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等级制度尚未产生,社会贫富均衡,人们的劳动生产活动与即时生活需求趋同,因而建立于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并由少数人享有的奢侈品无法得以产生;然而,这种状况自从社会等级分化之后,因为公共权力的不断扩大与集中,权力贵族阶层肆意侵夺平民阶层而使之遭到破坏,并通过这种掠夺方式使权贵阶层拥有了支配社会财富分配的极端特权,至此必然地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出现。这种情势,正如《孟子》所述:“……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进入东周之后,由于古代宗法礼制的破坏,王室衰败,诸侯越礼,颠覆了原有社会财富的分配格局,加速了社会财富的聚集和贫富差距的拉大;春秋战国时期,财富的集中开始快速地从王室转移至诸侯将相的手中,诸侯们通过武装掠夺的方式聚敛大量的社会财富,又通过掠聚的财富进行奢侈消费和实行战争扩张。《吕氏春秋》中《有始览・听言》记载:“世主多盛其欢乐,大其钟鼓,侈其台榭苑囿,以夺人财。”不过当时也已出现了像范蠡(不能忽略其政治背景)那样拥有巨万财富的商贾,使当时的富贵阶层拥有了消费奢侈品的需求和条件;到了西汉之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见《汉书・食货志》董仲舒说武帝)。客观地说,这种“贫苦百姓饥寒度日,权贵王公奢淫无度”的社会贫富反差,在很大程度上也催生和促进了中国早期奢侈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然而,在此我们必须公正澄清的是,这种社会贫富差距的非正常形成,虽然严重地颠覆和破坏社会公义与自然道义,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于在当时起到规范社会秩序的礼法遭到破坏和公权施用泛滥,这是导致上古社会背景下非正常形成巨大社会贫富差距的真正原因,而决非是因为奢侈品的产生所造成的;奢侈品作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质量的一种物化成果,即便没有强权暴掠的干预和刺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达到一定的程度水平,奢侈品断然也将会得以产生,只是它的产生形式、时间和影响会有所不同罢了。

第四,主观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中国早期奢侈品得以产生的社会主观心理条件。最早人们将最精美的祭物和最精细的祭品用于祭祀天地神明,主要源于远古人们对自然规律和知识的贫乏,导致对某些恶劣自然现象的畏惧或恐惧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心理,遇丰年顺景须感恩报德于天,遇灾年逆境须向天祈福降生,祭祀神明普遍成为古代社会人们常见而庄重的活动;随着各种祭祀场面的越发宏大和祭祀仪式的越发庄严,那些“天子无父,感天而生”的帝王和权贵们,在主持祭祀活动中逐渐感觉和体会到那些用于祭祀的精美、精细物品之中,不但蕴含着人们对上天的敬畏和憬仰,而且还具备着可以彰显权力威严和地位崇高的功能,正如汉初萧何建末央宫时对高祖所说的“非壮丽无以重威”。

于是乎,帝王将相、王公贵族们依等级特权开始逐渐享受着精美的奢侈物品,包括豪华壮观的建筑、华贵典雅的服饰、精细可口的美食等等。自那时起,逐渐在人们的心理中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念,那就是只能够由极少数人拥有和享受的奢侈物品,自始便代表着权力、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早期奢侈品的原始形态与物化特征

(一)早期奢侈品的原始形态

奢侈品形态的变化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中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表现,它代表着特定时期社会物质生产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准。我国奢侈品形态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奢侈品发展从实物到精神、从有形到无形、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过程,而早期奢侈品原始形态的发展历程,更是奠定了现代奢侈品、尤其是实物性奢侈品体系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后来的奢侈品从早期注重基本实物价值向延伸精神价值的功能性转变的最终完成。

中国早期奢侈品原始形态的形成,适应了中国早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要求,鉴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生产能力的限制,最初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要远高于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决定了早期奢侈品的原始形态表现为有形的实物形态产品。因而,中国早期奢侈品的原始形态,主要涵盖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到了西汉之时,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良、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古代城市功能的建立和完善,便已基本上形成了现代实物性奢侈品的完整雏形;而早期具有娱乐和服务功能的非物质性奢侈品的出现,主要是以非商品化的形式集中于宫廷王府的礼仪和娱乐消费活动之中。

早期的实物性奢侈品的具体表现形态,主要包括豪宅府院、服装服饰、锦帛绸缎、珠宝饰品、餐具酒具、陶瓷漆器、珍禽良马、车銮器物、珍稀美食等实物形态,其价值构成在于原材料的珍稀和制作工艺的精细,它们主要被运用于古代的祭祀、庆典和权贵阶层的日常居家生活等上层社会活动当中。

例如:开始出现于夏朝、成熟于商朝的青铜礼器,其原料青铜就是当时珍稀的金属材料,其冶炼、浇铸、制作工艺非常考究独特;到殷商晚期,中国形成了以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为主的系统礼器,大到代表国家的青铜九鼎,小到居家待客的酒樽食具,无不彰显着拥有主人的不同身份、地位与权力;其拥有和使用也有严格的规制,据礼书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诸候一般用七鼎,卿大夫一般用五鼎,士一般用三鼎。再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侯利苍夫人身上所穿的素纱禅衣,其原料为上等精细的素纱,工艺考究,织术精湛,即使后来南京云锦研究所采用现代最好最细的素纱及其独有龙袍制作工艺,依样组织复制,但最终也未能达到原有的质量水平……。而早期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宅院、饰品、珍宝等其它实物性奢侈品,其所应用的原料和工艺,也同样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到了西汉中后期,中国传到中亚以至欧洲的货物主要是丝、丝织品、钢铁,西方传到中国有汗血马、葡萄、胡核、蚕豆、石榴等10多种。由此便可以看出,那时中国出口到国外的主要是精良的手工业制品和工业产品,而当时从西方输入进来的却主要是农产品或农副产品,中国在早期奢侈品生产的选料用料和制作工艺上,相对西方来说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至此,中国早期围绕以“衣、食、住、行”为核心的繁多的奢侈品种类,已经具有了实物性奢侈品的完备形态。

与此同时,中国早期非物质性奢侈品亦随着早期社会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而得以产生和出现,其具体的表现形态主要包括歌舞、乐典、仪仗等古老的文化艺术活动。早期的这些非物质性奢侈品形态的形成,固然离不开与当时古朴的“政教一体、天人合一”等人文观念与习俗的息息相关,它往往与古代神明祭祀和封建礼教等宗教教化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主要是以权力地位的等级规范和非商品化的形式,集中于宫廷王府的政教礼仪和娱乐消费活动之中。

据古记载:“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音。有任作为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篪、鼗、椎、锺。帝喾乃令人卞、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篪。因令凤鸟、天翟舞之。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显然,早期的歌舞、乐典、仪仗等文艺活动,最早运用于宗庙祭祀等宗教活动中,借以祈求神灵的护佑和宣扬神明的恩德;之后,由于其彰显威仪的身份表现与使人愉悦的精神享受等延伸功能得到了人们的发现和认识,因而使得这些早期的非物质性奢侈品形态被逐渐运用于权贵阶层的庆典、礼仪和娱乐文化生活之中。

应用于宗教、庆典、礼仪和娱乐文化活动中的早期非物质奢侈品,其主要的功能还是在于宣扬君王、权贵的外在威严和地位表现,它同早期的实物性奢侈品一样,其适用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它的规模大小、标准高低、场所设置,都依照王(皇)室、诸侯及其他权贵的不同身份与地位等级而有着非常严格的约束规制。(未完待续)

上一篇:城乡居民收入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试论民营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