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构建过程个案研究

时间:2022-09-25 08:14:46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构建过程个案研究

摘 要: 本研究对2005届、2006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四名写作者进行访谈并收集论文文本,通过访谈定性分析和文本分析,考察其在认知因素、社会语境因素和语篇特点三方面的影响下的学术语篇的发展变化。该研究表明:来自于社会竞争、学校环境、学术语篇团体(discourse community)规范、语言水平、语篇知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论文写作过程复杂化。

关键词: 英语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语篇构建过程 个案研究

一、引言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一般应用英语撰写,长度为3,000―5,000个单词,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淅、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各校要加强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评审,使之对学生真正有所裨益,防止流于形式”。因此,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是教学成果评估和检验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力的重要测试手段。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承受就业压力,这对四年级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巨大冲击,论文质量也受到影响。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学生往往在外实习,导师和学生面谈机会较少。

而研究我国英语专业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文献并不多见。多数研究针对研究生阶段的论文写作,且研究对象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则更少。而大多数研究针对论文文本质量进行分析,未对写作过程给予足够重视。因此,很有必要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论文写作过程开展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根据笔者和孙文抗(2004)的统计,对英语专业学位论文写作共有三类文献。第一类为论文指导方针和管理方法;第二类为修辞学、教学法和文献引用方面的探讨;第三类为对毕业生论文写作困难的调查报告。在这些文献当中,多数为反思性和回顾性论文,少量为定量研究,其中只有余国良(2007)采用个案研究的定性方法,分析两位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文献引用行为,而考查中国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个案研究至今仍为空白。

近几年来国外语篇研究逐渐关注多因素影响下的学术语篇的构建过程(Hyland,2002;Raimes,1991)。学术语篇写作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AP)的一种,它的构建过程受到认知调节(包括学习者预设知识、工作记忆调节和情感调节)和社会/语境(如学术语篇团体、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两方面的调控(Hayes,1996)。批评语篇分析学者Wodak主张应从知识结构和谋篇布局的角度探索话语生成中的各种语言外因素,认为分析语篇必须全盘考虑语篇生成的社会心理、认知和语言等诸方面影响(辛斌,2007)。Canagarajah(2002)分析了使用多种语言的学习者在语篇构建过程中与自我身份构建、写作内容选择、作者和学术语篇团体的关系及语言形式四个方面的调和与冲突。Liu(2008)使用Canagarajah(2002)的分析方法,分析台湾一年级大学生受到认知、语境、文本三个层面的影响所生成的学术语篇特点。而国内相关研究一般为读者对阅读语篇的理解建构和语篇互文性分析(intertextual analysis),而鲜有对写作语篇的生成过程的研究(支永碧,2007)。

本研究拟采取Liu(2008)和Canagarajah(2002)的个案分析方法,在两年内分别调查2005届、2006届毕业生中各1―2名写作者的毕业论文学术语篇构建的过程,分析其在认知、社会语境、语篇特点三个层面的影响下的学术语篇的发展变化。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2005届、2006届华东地区某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和文本分析,考察其在认知因素、社会语境因素、语篇特点三层面的影响下的学术语篇的发展变化。通过对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考察认知因素和社会语境因素;通过文本分析,考察语篇特点和文本质量。

本研究为历时研究(longitudinal research),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08年10月到2009年9月,个案研究对象为2名该校2005级英语专业毕业生;第二阶段为2009年10月到2010年9月,个案研究对象为2名本校2006级英语专业毕业生。本文中四名参加者均为化名。

四名参加者的论文成绩由论文指导教师评分30%和五人答辩组70%两部分成绩组成,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论文水平。四名参加者成绩分别为:Jenny 90.8分,Jane 78.8分,Mary 87分,Amy 81.4分。

研究工具包括半结构式访谈和论文文本(包括论文稿)。

在论文写作开始阶段,调查个案研究参与者的预设知识(prior knowledge)和选题动机,了解其专业知识背景和基本学术能力;在论文写作进行阶段采访个体学习者对写作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处理方式和主要困难;在论文写作结束阶段采访参与者对论文写作过程的反思。每次使用事先准备好的5―10个开放式问题,并进行录音记录。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由两位研究者对论文初稿和修改稿进行语篇分析,考查参与者的语篇动态特点。

四、研究结果

(一)半结构式访谈:认知因素和社会语境因素。

在本研究的四名参加者的论文写作开始阶段、进行阶段(论文写作第五周)和论文完成时,分别对四名参加者进行访谈。对开始阶段的预设知识和选题动机、进行和结束阶段的社会语境和认知调控因素的访谈结果进行分类。由于社会语境和认知调控是相互交织、互为作用,无法完全分开,因此在表4―1中合并。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表明,在论文写作开始阶段,四名参与者的预设知识和选题动机有以下特点:(1)四名参加者已具备一定预设知识,但不充分。学生对查找资料、论文结构、基本理论、论文写作过程、研究方法都不够明晓。(2)部分参加者没有明确的选题动机,选题盲目。根据调查,选题动机主要受到个人兴趣、研究基础、文献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医学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料和网上资源中的英语专业相关的英文原版期刊较少,学生主要靠导师提供英文文献,因此,导师本身搜集的文献数量也是选题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论文写作进行阶段,研究者采访个体学习者对写作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处理方式和主要困难。当研究者问到工作落实情况是否对论文有影响时,我们发现社会环境对论文写作质量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发现学生受到学术语篇团体和工作压力两方面的双重挤压。Hayes(1996)认为,一语写作受到社会因素,如学术语篇团体、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的影响。而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二语学习者的学术语篇生成过程也受到工作压力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部分参加者在社会和学校的双重要求下,处境比较尴尬。

在论文写作结束阶段:调查表明参加者的认知调控在论文写作中发挥重要作用。Canagarajah(2002)认为二语学习者在语篇构建过程面临着自我身份构建、写作内容选择、作者和学术语篇团体的关系及语言形式多方面的矛盾。因此学习者的自我认识调控显得十分重要。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参加者在自我调控、自我评价不断发生变化。紧张、焦虑等情感因素发挥着作用。

另外,Jenny在访谈中表示:“一开始比较难写。特别是一开始术语都搞不懂。要看的英文文章都很长。写完文献综述就好了。”可以看出,已写出的语篇对语篇继续构建起促进作用(Hayes,199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名参加者在写作过程中受到预设知识、选题动机、社会语境和认知调控多方面的影响。写作过程不仅仅是文字的产出过程,更是多因素影响的过程。

(二)文本分析:语篇特点

根据论文修改的一般规律,初稿主要修改结构和内容,二稿修改语言,三稿着重修改摘要、致谢、介绍、结尾部分及参考文献格式。由于此部分分析论文正文的语篇特点,因此此部分所依据的是学生论文初稿和二稿。研究发现,除常见语法、词汇问题外,参加者对学术体裁要求了解不够,对学术语篇团体的标准不清。根据研究发现,以下部分从体裁、文献引用和研究方法三方面进行阐述。

1.体裁知识不足

四名参加者在模糊限制语、学术语篇衔接、思辨意识三方面体现体裁知识不足。

(1)部分参加者的语篇中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把握不当。

例1:The empir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re are some correlations between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and writing performance.(Jane)

例2:The essence of motivation is always about emotional impetus.(Mary)

例1、2说明,对模糊限制语使用把握不当(解淑暖、邵守波,2010)。如习惯用“some”、“a lot of ”、“several”等模糊限制语,而有时却过分肯定,如always。

(2)四名参加者均没有清晰的学术语篇衔接知识。

例3:So Victori found that the MK could successfully distinguish the EFL effective writers from the less effective writers.And the MK decides what kind of strategies the writers would use.(Jenny)

笔者把例3给四名参加者判断,四人中,Mary和Amy错误认为在学术语篇中使用并列连词开头是可行的,Jane有部分体裁意识,但体裁意识模糊;Jenny作为此例作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篇在衔接上有问题。因此,四名参加者均没有清晰的学术语篇衔接知识。

Mary:我看见英文报纸里也有这么写的,为什么在这里不能用呢?

Amy:以前写作文也可以这么写的。

Jane:这样的句子可能不合适吧,但不能算是错的。我以前也看到有这样的句子。

Jenny:是不是因为这两句话太短了、是简单句?

(3)四名参加者思辨意识不足。

思辨意识是学术论文语篇的要求。在理论综述和实证研究综述部分,往往是罗列以往研究,没有对以往研究的评论,或者评论不足。对此,在访谈中也有体现:

Mary:老师,我看到其他论文里有放一起评价的,也有写完一篇论文的总结就评论的。我应该是总结完所有的文献再评论,还是一个一个评论?

Amy:评论就是批评吗?我要引用的理论也要批评吗?

Jane:如果老师不提醒,我也没想起来要写。我觉得这部分挺难写的,不过我后来发现可以参考其他论文的写法。

Jenny:我要不要也对自己写的论文进行评论?

由上,我们发现,Mary已具有论文评价的意识,询问的是评价具体操作的技巧;而其他三位参加者则没有体现出论文评价的意识。由此可见,参加者由于对论据评价能力不足,或对英语学术语篇的要求不熟悉,直接影响论文质量。文秋芳等(2009)认为,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包括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推理能力、论据评价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考查大学生是否缺乏思辨能力,要结合学生的其他能力,如语篇知识、语言能力、元认知能力综合考虑。

此外,在四名参加者中,只有一名学生自己尝试做实证研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别强调:“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在本研究中,参加者对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的概念模糊。

2.文献引用知识不足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参加者介绍理论或者总结实证研究时。例如下句,参加者完全抄袭Phakiti(2003)原文中对Flavell的介绍。

例4:Metacognition is a mental processing mechanism that helps individual to complete cognitive tasks (Flavell,1971).(Amy)

这种抄袭情况在初稿中较多。对此问题,在访谈中的回答如下:

Jenny:有的时候实在写不出来。我觉得人家已经写得很好了,paraphrase好难。

Mary:我已经改了词,我以为改过词就不是剽窃了。

Amy:我已经努力改了,老师说了我才知道还是不行。

由上,我们发现,参加者中有意和无意剽窃两种行为都存在。有意剽窃和学生的侥幸心理有关,无意剽窃和学生对文献引用认识不足和语言能力有关。

3.研究方法知识不足

例5:...the EFL learners tend to use their L1 during their L2 composing processes when they are in the think-aloud protocols,the text-generating activities and controlling their writing processes.(Jenny)

研究者给参加者的评语是:

“Why did they use L1?Also,think-aloud protocol is a research instrument,but text-generating is a phase in the writing process.Beside what do you mean of ”controlling“ here?Is it a phase or a instrument or something else?”参加者将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混淆,并且这里使用的“controlling their processes”令读者困惑。

综上所述,通过对四名参加者在体裁、文献引用、研究方法三方面的文本分析和访谈,可以看出参加者对语篇知识准备不足,不了解学术写作的特点。

五、对教师、研究者的启示

本研究表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和写作质量受到社会语境、认知调控和语篇特点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英语专业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强调学术语篇的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体裁概念。以往的研究比较注重对研究生学术语篇的分析,而对本科生学术语篇的研究较少。研究结果表明,实际上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学术语篇体裁要求知之甚少,急需加强此方面教学。

其次,重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秋芳(2008)认为,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文科学生在思辨能力上是否存在差异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而医学院校内的外语专业学生,从目前来看,由于对学术语篇体裁知识的认识匮乏,对论据评价能力不足,并没有体现出较好的思辨能力。因此,如何结合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实际,进行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合理培训,值得后续研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再次,本文的局限性是,虽然笔者探究了语篇在认知、社会语境、文本三个层面的交织影响下的发展过程,但由于该研究是个案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无法采用大型数据定量采集,因此,认知因素和社会语境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语篇发展和文本质量,本研究未能进行阐述,有待于大型后续研究。

因此,认知、社会语境、语篇特点三个层面互相交织,而来自于社会竞争、学校环境、学术语篇团体(discourse community)规范、语言水平、语篇知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论文写作过程复杂化。因此,该课题对于系统了解本科英语学习者在论文写作中语篇发展的特点,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以及英语专业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anagarajah,A.S.Critical Academic Writing and Multilingual Students.Ann Arbor,MI: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2.

[2]Hayes,J.R.A new model of cognition and affect in writing.C.M.Levy,S.Ransdell.The Science of Writing.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1996.

[3]Hyland,K.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Writing.New York:Pearson Education.2002.

[4]Liu,Y.Taiwanese students’negotiations with academic writing:Becoming “playwrights and film directors”.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8,(17).

[5]Raimes,A.Out of the woods:Emerging traditions in the teaching of writing.TESOL Quarterly,1991,(25.3).

[6]孙文抗.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外语界,2004,(3).

[7]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

[8]文秋芳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外语界,2009,(1).

[9]辛斌.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外语研究,2007,(6).

[10]解淑暖,邵守波.基于语料库的海洋科学类期刊中外作者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分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2).

[11]余国良.文献引用行为中批判性思维的个案研究.外语学刊,2007,(5).

[12]支永碧.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新动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

获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编号2;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医药研究生学位论文英语摘要语类研究”的部分成果。编号:09xsk1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建构主义指导下Presentation在大学英语课堂上... 下一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环节建设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