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校本教研问题的发现与问题解决

时间:2022-09-25 08:41:26

公开课:校本教研问题的发现与问题解决

对公开课的质疑一直伴随着公开课的开展,其主要原因是过度包装造成的华而不实,使公开课对任课教师、看课教师和现场学生都缺乏实际意义。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公开课在教学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因此,要落实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必须以研究者的气魄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公开课研究就是教师集体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形式。

近十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研究,我们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公开课校本教研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的功能。

例如,在2004年之前,我们在大量公开课的研究中发现,教师们共同称赞的课,都有一个明确的问题(或任务)来调动学生活动;大家不够认可的课,都充斥着大量的、没有思维价值的小问题。这一现象提示我们把眼光聚焦在课堂中的“问题”上,于是我们自己策划调查方案,用“集体助导议课”的方式,对本校日常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与问题运用进行了近一学期的调查。然后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针对调查中聚焦的问题,设计改革措施,于2004年底策划了“基于缄默知识的核心问题教学实践研究”进行课题性问题解决。这是公开课促进了我们的课题问题发现。

又如,当我们将满课堂的小问题整合为核心问题来激发和推进学生的主动活动后,学生活动体验的时机较以前有所增加,教师教案中也有了原来没有的体验性目标的确立。但是,即使在公开课的教案中,多数的体验性目标都还定位在“经历”这个最低层次上,学生只要能积极参与核心问题的解决活动就行了,学生体验的内容主要还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那么,我们应该向什么方向将学生的体验导向深入呢?我们是通过什么机制和措施实现公开课中的校本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的呢?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十分关键的。

一、行政与专业融合的公开课管理

公开课领导小组成员既是行政体系中的校长、主任,同时也是专业体系中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学校要求成员逐步提升自己的工作层级,由“参与”到“表达”再到“洞察”。例如关于“洞察”要求:能从公开课中发现全校性的或大或小的教学问题;能受公开课的启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我校教学改革举措;能受师生的激发找到观察或研究学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二、全员全程的公开课研究制度

每学期每个教研组虽然只有一人或两人上公开课,但每个教师都必须参与本组公开课的选题、备课、试讲、看课以及课后评议反馈等工作,另外还要求至少有两次参与其他组的公开课的研究活动,每期每位教师按当时研究的要求,写出交流教案参与校内教案评审。这些都通过制度成为我校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三、专题问题解决的公开课研究对象

领导小组每学期都要为公开课确定一个研究的专题问题,各节公开课都要根据本教研组的研究,以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的形式,表达对这个专题问题的解决。

全校教师进行同一专题问题解决的研究,有利于聚焦教师的研究注意,有利于教师研究思维的互激共生,有利于汇聚教师的集体智慧,有利于校内各学期公开课问题解决成果的积累与整合。

四、归纳与演绎螺旋前行的公开课研究思路

单节公开课的功能是有限的,我们重视全校各个学科、长时间(一两学期甚至几年)公开课的综合功能的发挥。

每期开展公开课之前,全校教师都要进行两类理论的学习。其中一类是普通理论,如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元认知理论等,通过二次文献印发至每位教师,由教研组组织学习;另一类是概括性不如普通理论高但却有更强操作性的、由我校教学实践概括而成的理论,如我们自己的核心问题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设计理论等,通过每期一次的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公开课就是这两类理论的操作性演绎。

每期的公开课不但承载已有理论的操作性演绎任务,而且还承担着新的专题问题的操作性解决的任务。

五、重在发展的公开课多元评价文化

面对省内外来听课的教师、校长或教研员,我校领导和教师逐渐形成了共同的评课习惯:以平等的身份对事不对人地各抒己见,没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区别,没有名师与一般教师的外在差异,没有学科与学科不可逾越的界线,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家”的概念。

评议之后,我们学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自测评价反馈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内容要写入公开课教案之中,与公开课的现场表现一起进入我校公开课的等级评审。

纵观我校公开课研究现象,我们有两点认识。第一,充分发挥公开课的校本教研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功能,是克服目前公开课通病的有效措施,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第二,公开课弊病的存在,主要责任不在教师而在公开课的管理者或组织者。学校管理者若能在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公开课时,有一个阶段性的通盘考虑,每一次公开课既有具体教研问题的提出,也有对该问题解决的初步设想,倡导不局限于单节公开课的是非长短,努力促进公开课从不同方面对校本教研问题的解决作贡献,就能从时间、空间、人力资源多方面累积公开课的效益,有效实现公开课的校本教研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的功能。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为公开课的正常开展推波助澜,我们作为“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学校”和“四川省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正努力使公开课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领跑者,成为教师创新思维的集散中心,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中继泵站,成为学校教学研究文化的生长沃土。

(作者系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责任编校:白水)

上一篇:新理念 新感受 下一篇:试论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