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易错易混主因分析

时间:2022-09-25 03:54:02

中国古代经济易错易混主因分析

新课标教材采用“模块加专题”的课程内容建构体系,虽然也尽量兼顾同时段各横切面共时性知识的呈现,但总体上是以同一专题知识的纵向演进为主线。这样,学生对某一时期(如秦汉时期、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等各横切面共时性的知识的掌握显得支离破碎,没有形成系统。由于上述各横切面知识分散在三本必修教材和几本选修教材中,学生在考试中很难迅速建立起试题信息与教材考点之间的正确联系。因为混淆而出错,在大纲版高考中已屡见不鲜,但在新课程高考中学生因历史阶段特征模糊导致“因混而错”的现象更趋严重,这已经成为高考复习中不容回避而且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以2011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25题为例:

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名师精析:此题以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的使用情况为命题素材,考查学生对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状况的了解,考生必须准确再现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方可解答。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总的阶段特征是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具体表现在:政治上,南北分裂对峙,北方战乱较为频繁,南方则相对安定;经济上,北方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由此可知,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只不过南方经济日益接近北方,所以,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仍低于黄河流域,排除A。这一时期,河西走廊、岭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发展最快的是江南的三吴地区(即太湖平原),排除B。当时北方乱亡相继,丝织业不可能发展“迅速”;黄河流域主要使用绢、帛作为货币,属于“物物交换”的形式,与使用金属货币的其他区域比较,表明当时黄河流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如果“丝织业发展迅速”,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布帛必然迅速贬值,从而失去“货币”的作用,因此,凭借经济学常识也可排除C。南朝统治下的长江流域,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迅速开发,所以经济发展相对稳定。正确答案为D。

剖析错因:解决上述例题,学生所能调动和筛选的知识还主要局限于历史必修(Ⅱ)第一个学习主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其实,此题难度并不太大,但不少考生由于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记忆混淆,特别是不能把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当时对应的政治状况建立起联系,造成历史阶段特征模糊而导致失分。

在复习中,同学们所犯类似的错误不胜枚举。要想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避免在易错处失分,同学们不妨借鉴《求学・高考易错题破解》中的指导,迅速掌握易错易混知识,修炼易错题破解宝典,赢取考试高分。《求学・高考易错题破解》是一套包揽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九大学科的系列增刊。这套增刊围绕“错题”二字,从解读命题形势、总结考纲要点、整理知识清单、分析高考典题、归纳考生错因、突破专题训练等多个角度切入,步步为营,各个击破,帮助考生识破考题陷阱、力避常见错因、掌握正确方法,从而让考生真正从错题中受益,把分数提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求学・高考易错题破解》是每一个参加高考的考生都值得拥有的!

购买方式请参阅本期封三求学商城广告,更有三重好礼回馈读者!

上一篇:学习与兴趣 下一篇:发散思维导图与太阳视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