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时间:2022-08-24 01:00:36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摘 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有其深刻历史背景,转移分三个阶段完成并有其特点。经济重心转移深远影响了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

关键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背景;过程;影响

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51-02

世界文明大多发源大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由于地理气候等优越条件,人口稠密,开发早,政治经济文化先进,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但随着时光推移,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长江流域。

一、原因(一)

1、黄河流域经过数千年过度开发,资源枯竭,好些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短期内得不到补充。

2、北方战乱多,中国古代战争多发生在北方。战争使人民生灵涂炭,掠卖为奴隶,毁坏资源,毁坏生产,严重破坏了生产力。

3、北方由于过度开发,环境遭到破坏,山崩地裂,水旱灾害,瘟疫疾病,水土流失,风沙泥石流等等,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残酷压榨剥削,水利失修,黄河多次决口改道,造成多次灾难。

5、中国古代人结婚较早,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结婚,有多子多福观念,人口繁殖快,出生率高,人口基数大,加剧了环境的承载力度,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原因(二)

1、南方自然条件好,环境气候生产条件优越,光热雨水充沛,多河流湖泊水塘,原先基本无开发。

2、南方战乱少,相对和平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的稳定,为发展与繁荣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和生产工具,为江南经济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4、南方统治者为了发展实力,也为了能够对人民进行更多剥削,重视水利工程兴修,鼓励手工业发展,鼓励商业发展,鼓励发展对内对外贸易。

5、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江南经济繁荣打下基础。

6、中国古代南北劳动人民的交流与共同的辛勤劳动,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二、过程

1、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发展落差趋向平衡

三国以前,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江南许多地区很落后。从汉末开始,为避乱许多人逃往江南。西晋以后更多人迁往江南,给地广人稀的江南带去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不同生活方式。兴修水利,开垦良田,种水稻为主,推广小麦,使用牛耕和绿肥粪肥。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国家为了在竞争中取胜,采取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使南北经济经济差距缩小,为经济中心南移奠定基础。

2、隋唐五代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经济都得到较大发展。但是随着唐中期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制度无法推行,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北方经济和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大量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江南经济在和平环境中持续发展,使经济重心发生转移。到了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五代时期,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江南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数量超出了北方,长江流域日渐成为当时中国经济繁荣地区。

3、两宋时期,南北经济继续发展,到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南方相对和平,中外交往增多,国外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宋代的水稻占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茶树在江南普遍推广。南方的丝绸瓷器造船业相当发达,南方商业很繁荣,对外贸易兴盛,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三、三个特点

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先进生产力水平的覆盖面积,由较小范围向大范围扩大,方向上由北向南扩展。

2、南移趋势继续与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为突出,体现了人民追求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愿望,表达了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的意愿。

3、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影响,但本质上经济决定政治,体现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四、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促使南方城市兴起和交通运输业的变化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促使了南方沿河沿江沿海城市兴起。苏州、扬州、益州、江陵、鄂州、景德镇、湖州、泉州、明州、广州等城市发展起来。交通运输主要依靠舟船,促进了造船技术进步和造船业的发展,为国内沿河沿江沿海和与外国进行贸易,创造了条件。

2、促进了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国内外贸易的交流与发展

南方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水利工程兴建增多,纺织、冶铁、制瓷、造纸等技术进步。农业手工业发展促使南方城市商业兴盛,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扩大,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

人口南迁,包含着人才南流和教育南移。北方人南迁同时也带去了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理念。人才层出,晋宋文学家陶渊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父子,画家顾恺之,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经济是文化的基础,随着科举制度确立发展,江南经济发展,江南人才大量涌现。唐朝科举制度选拔的人才,后期比前期人才明显地增多,尤其是江浙四川福建地区。唐代的李白、陈子昂、孟浩然、骆宾王、张九龄等都是南方人。

两宋时期书院兴盛。北宋有六大书院它们是:石鼓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和茅山书院,它们大多分布在南方。南宋时期书院比北宋更为发达,著名的书院有50多所,分布在长江流域。书院作为古代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对教育发展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发挥重要作用。唐宋家八人之中有六人是南方人,由此可见经济实力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有重要深远影响。

4、改变了人口分布和促进了民族融合

人口由北向南转移,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南方经济发展又导致了人口分布格局。南迁人口分布也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江浙、两湖、四川、江西、及东南沿海。人口南迁是分期分批,整个家族集团波浪式推进,直到两广地区。南迁各族人民与当地各族人民相互学习交流合作通婚,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在全国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五、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宗教有很大发展,尤其是佛教和道教。晋宋之际陶渊明的诗歌,东晋王羲之父子的书法和顾恺之的绘画,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唐朝李白、陈子昂、孟浩然等人诗歌成就杰出。两宋科技成就很突出,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南宋秦九韶和杨辉的数学成就。唐朝的雕版印刷术,宋朝的活字印刷发明和广泛应用。指南针在南宋广泛应用于航海,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军事。

两宋文学成就南方人很突出。有些既是文学家又是政治家,如晏殊父子、欧阳修、范仲淹、苏轼、陆游,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和辛弃疾曾长期生活在南方。唐宋之际,在天文、历法、医学、建筑、历史、绘画、书法、哲学等方面,也成绩斐然。

从两宋时候起,儒学开始哲学化,并越出了单纯研究儒家经典的范围,成为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在内的一门新的学问。南方人在服饰、饮食、居室、婚嫁、丧葬、节日习俗等社会习俗方面,受北方影响很大。

总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其历史原因和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深刻地影响了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一直到今天。

参考资料

[1] 课程教材研究所。 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南移》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9。

[2] 周学平。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2011 1 29。

[3] 裘士京,房列曙,周晓光编著《中国文化史》 安徽大学出版社,199 232。

[4]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115。

上一篇: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调研体会 下一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