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早期的经济思想

时间:2022-09-04 04:22:50

中国古代早期的经济思想

经济思想是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经济生活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思想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中国从古至今悠悠五千年,在智慧的中华民族用辛勤的双手耕耘着编织着美好生活的同时,中国的经济思想也在绚烂绽放。

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特征

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很丰富,但总的来说,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每一种经济思想都有其历史渊源,而每一种经济思想又都在新的不断变化的历史背景下持续的发展。概括的来说,我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重食,这是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也是在人类逐渐进入农耕文明之后重农,重视土地的原因,几千年来,中国的土地思想异常活跃。每一个朝代都在前朝的土地崩溃中兴起,又在历经百年或者几十年之后由于种种土地制度上的坍塌而趋于灭亡。第二,重礼,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社会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各种森严的等级,而是氏族公社制,社会成员之间自然分工,由有能力的人担任领导,实行禅让制。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和交换的发展,私有制渐渐发展起来,氏族逐渐分为许多家族,而家族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这种趋向是对原始社会传统的背离和破坏,因而必然引起人们的不满和非议。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必然会设置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用思想工具来控制人们的言行,并在以后的几千年中愈演愈烈。第三,重视赋税,漕运,重视对盐茶等生活必需品的管理以及对工商业的态度的不同。

二、中国早期的经济思想简介

具体说来,中国的经济思想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阶段。中国早期的经济思想则大概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鼎盛以及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战国时期,下面将大致介绍。

(一)原始社会的经济思想

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因此,在这一阶段经济思想并不丰富,资料记载也非常有限,我们只能大概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生活。例如,人们之间自然分工,社会实行公有制等等,在政治生活中实行禅让制,由有能力的人担当领导。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

在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奴隶社会鼎盛的夏商周时期,然后是奴隶制趋于崩塌的春秋时期,再次是奴隶主完全崩溃的战国时期。夏商周时期,奴隶制鼎盛,社会划分为两个阶层,上层是奴隶主贵族,他们重视农业生产,在工商食官的情况下也重视商业的发展,私人商业逐步出现,在学在官府的情况下,奴隶主贵族掌握着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用以加强对奴隶的控制。而对于奴隶而言,他们一方面对奴隶主贵族的残酷剥削十分不满,对其进行激烈的控诉;另一方面又只能忍受着非人的奴役。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思想

随着奴隶制的逐渐瓦解,这一现象也在经济思想领域有所反映,春秋时期的经济思想大概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维护奴隶制的人提出种种理论以抨击破坏奴隶制的人,如孔丘。孔丘通过学术活动直接创立起先秦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学术流派,提出义主利从论,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提倡人们要见利思义,努力成为君子一样的人,以企图通过精神层面的说教批判那些破坏奴隶制以获取利益的人,从而维护奴隶制贵族的既得利益,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渐成为贵义贱利。而且那些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人在对各种新生事物有一定程度肯定的同时,提出种种措施巩固其统治。例如,晏婴提出“福利论”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奴隶主贵族的剥削从而减轻奴隶的不满,还有公孙侨在郑国所进行的改革,大都是为了维护奴楼主贵族的统治等等;另一方面表现为奴隶的更加激烈的反对与斗争。

(四)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

经过两百余年的斗争,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相继取得政权,大批小诸侯国被兼并,战火纷飞。这一时期,经济思想领域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首先向儒家发起挑战的是墨翟及其所创立的墨家。墨家的经济思想主要记录在《墨子》一书中,《墨子》一书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批评儒家学说的《非儒》。第二部分论述防御战争,在《备城门》中有所体现,这一部分属于技术问题,第三部分则是证明阐明墨翟治国的基本纲领。例如,尚贤,尚同,节约,节葬,非乐,非命等十项。这些内容也是对墨家经济思想的反映。

然而在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已经相继取得政权的地主阶级,对内要巩固新生的政权,对外又想要不断兼并小的诸侯国以增强本国的实力,而腐朽的奴隶制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在此历史背景下秦国开始了著名的商鞅变法,商鞅也由此创建了商君学派。商君学派认为人性本自私而趋利,主张国家使用强制手段进行控制。其改革思想以农战论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农战服务的赋役论,本末论及人口论。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相对于商君学派不同的法家理论,即东国法家。东国法家并不激烈的强调战争的重要性,它同样以富国富民为核心,但并非通过农战达到,而是提出了强本正地论,重视农业,赋予农民以一定的土地。同时注重社会分工的发展,强调工商业的发展,且强调国家与个人要善于理财,注重从经济上的发展达到本国的强盛。

在奴隶制逐渐解体的过程中,一部分奴隶主贵族对无力改变现状感到绝望,又不愿意眼睁睁看到既得利益的丧失,因而选择了归隐山林。在归隐山林的同时也发表自己的思想以表达对时势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其中尤以老子,庄子等人的思想最具有代表性。在《老子》一书中,关于宇宙自然的看法观点构成了其社会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它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道”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并非上帝或有意识的人创造的。

各家学派纷纷出现,儒学虽然仍保持着显学的地位,但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它必须既能面对其他各家学派的挑战,还必须能够回答剧烈变化的形势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因而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也有了重大的发展。继孔丘之后孔丘的弟子的门徒孟轲发展了儒学,并形成了孟氏之儒,成为儒家的亚圣。孟轲的经济思想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他进一步发展了孔丘哲学思想中的唯心主义成分。他认为人性本善,君子要常常反省自己,从而获得更多的认识。历代的圣王都是受天意来统治人民,因此将自己的学说笼罩上了一层更加神圣的光环。据此他提出了“仁政”。“仁政”表现在经济生活中就是要使劳动人民拥有一定的生产生活资料,即孟轲的恒产论和井地方案,使人们能够安定的生活。孟轲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一大发展。与孟轲稍后,荀况也开创了孙氏之儒,对儒学再次有了重大的发展。荀况是先秦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哲学思想达到了先秦时期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他认为天道自然,自然界以其规律而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具备一定的特性,在自然面前能够有一定的作为。

这些在战国时期出现并迅速发展的各家学派在封建社会中或鼎盛一时。例如,秦时期法家的兴盛,或逐渐消灭。例如,墨家,或流传至今。例如,儒家。总的来说,统治者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要维护统治,就必须重视农业,重视土地,重视赋税等。因此,这些形形的各家思想,在以后的发展中大都围绕这几大主题。

(作者单位为湖北省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上一篇:浅析教育与经济的相关性 下一篇:全面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