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地理教学语言的优化

时间:2022-09-25 03:16:51

对高中地理教学语言的优化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夯实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对此,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优化教学语言,以此增强学生地理语言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一、优化地理教学语言的意义

(一)优化地理教学语言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科学性。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地理的科学性毋庸置疑。同样,教学语言必须在真实、正确、准确、精练的基础上体现表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求。例如,在地图的方位表述中,应该用表示方位的“东、南、西、北”等词语进行描述,而非平常所说的“上、下、左、右”。

(二)优化地理教学语言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互动发展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言的优化应该体现在语言的简明扼要和丰富有趣上。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地理教学语言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教师幽默生动的语言不仅能够对学生有所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深度,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科的思维能力会得到发展,会进一步地开阔知识视野。

二、优化地理教学语言的策略

(一)语言描述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地理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较为紧密,特别是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描述。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运用地理图像、电教手段等多种媒体外,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对大量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描绘、叙述和说明也是最常用、最方便的方法,是对其他媒体的最好补充,更是开发学生大脑潜能、促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重要手段。可以这么说,语言的形象化使学生学习地理有了推动力。

例如,在学习“内蒙古温带草原”时,笔者就借用腾格尔的《蓝色的故乡》中的歌词来描绘大草原的美丽景象。学生通过这样的语言描述,一方面,领略了草原的生长特征和对生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理解了大草原给牧民们带来的巨大价值,是牧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

(二)借助文学雅语和民间俗语,使得地理教学通俗易懂。

我国的民间俗语读起来琅琅上口,通俗易懂。教学中如果适当地借鉴民间的俗语,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好奇心理,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降低记忆的难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这些俗语描述地理景物时,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受,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在朗读这些内容时,学生往往饶有兴趣,聚精会神,容易较早地进入学习的内容情境。

例如,在学习“泰山”时,就可借用杜甫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来形容泰山特有的雄伟气势。在学到“气候与农业的关系”时,就可用“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等谚语。在学到“我国东北三省冬季气候严寒”时用“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谚语。这些语言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概括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三)运用顺口溜表达,增强理解记忆的长久性。

顺口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该语言表达的特点是:(1)简明性,即反映的事物特征鲜明扼要;(2)顺口性,即在表达时具有用韵的特征,便于学生简单记忆;(3)长久性,即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将较为难记忆的语言项目,通过用韵的形式清晰地表述出来,从而使得记忆的效果更加长久有效。地理教学中可借鉴运用顺口溜。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陆地临国”时,可编这样的顺口溜:“塔、吉、哈;印、锡、阿、巴、尼;不、缅、老、越南”,而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其他几个国家则是很容易记住的。并且,这种顺口溜还能让记忆有序化,实现一举多得。在学到“地球上风带、气压带的分布”时,可编以下顺口溜:“三圈环流,七压六风,零三六九(指纬度),三低四高。”学生在与笔者交流时都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得记忆的效果大大加强,而且能够缓解课堂教学的紧张氛围,减轻学生记忆的沉重负担,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优化地理教学语言的原则

(一)语言的准确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围绕地理教学的内容要求,准确的进行阐述,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二)语言的简练性原则。

课堂教学语言忌讳冗长繁琐、嗦重复,应力求简明扼要,三言五语,切中要害。

(三)语言的启发性原则。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能引思、善诱导、耐回味”的特点,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追求语言的优美生动,优化教学语言,发挥语言的启发引导功能,积极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激情。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道德素质教育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