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做法和体会

时间:2022-09-24 11:35:30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做法和体会

摘要:在高中数学中,应搞好“双基”教学,夯实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引导反思,深度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习惯;激发思维的兴趣,调动学生善于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体验数学思维过程,学习数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勤于思考,独立探索,善于发现,探究创新,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体验数学思维过程,学习数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勤于思考,独立探索,善于发现,探究创新,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思维能力是指会从数学角度观察,设计和进行数学实验,对数学现象和问题进行比较、猜想和分析,对数学现象问题和结论进行综合、抽象和概括;会对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辨明数量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特性。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搞好“双基”教学,夯实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

数学学科是一门体系相对完整的系统性课程,教材各章节知识点的联系相当密切,每个环节的教学都非常重要。比如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对以后的对数、指数函数等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学习都起到很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学习数学知识,搞好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尤为重要。搞好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根本保证。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熟悉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紧扣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要突出“双基”,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解要详细,解疑要耐心,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掌握得清清楚楚,数学定理定律的条件、属性及适用范围要明明白白;掌握各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学会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掌握了牢固过硬的基本功,熟悉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学会梳理总结数学知识,利用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巩固,加强理解和记忆,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系统化和条理化。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吃透概念,学习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方法,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在这样的基础上,就能顺利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引导反思,深度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习惯

反思的过程就是一种深度思维的过程。在解完一道题目之后或在解决某个数学问题后,不是一了百了,而是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等各环节进行反思、推敲,进一步思考与强化,总结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这有助于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加深理解,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有助于以后开阔解题思路,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反思的过程有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一步理清解题步骤,提高解题技巧,有利于数学思维的锻炼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深刻、广阔,富有创造性。

数学教学中的深度思维训练一般是以解题训练,归类练习为内容来实现的。数学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一定量的解题练习,就不会达到练就过硬解题本领的要求,也不会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当然要避免题海战术式的训练,以免造成学生思维疲劳。在数学解题训练中,应把握试题的内容、结构和特征,确定解题训练目标,归类训练,目标训练。如训练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联等有关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训练。又如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发展思维的深刻性;以形示数、数形结合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变式训练,发展思维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比较方法,分析技巧,探索最佳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激发思维的兴趣,调动学生善于思维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最好方式。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导入,也要从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激发积极思维的情境,教学语言要力求饱满生动,教学环节要适当创设诱人悬念,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思维,积极思维,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要积极倡导求异思维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去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少用慎用指责,禁用惩罚,积极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前要精心设计每节课,备课时要优化课堂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或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逐步进行;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思维训练,变换思维模式,启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使学生易于接受,鼓励创新,让学生从思维中获得快乐。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持之以恒。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重视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思维的内驱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峰.让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升华[J].湖南教育,2010,(12).

[2]霍福德.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报,1993,(11).

[3]陶维林编著.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潘懋德主编.计算机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5]范思威.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世界,2010,(11).

上一篇:浅论高师数学专业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 下一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高效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