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2-09-24 02:46:26

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农村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国家的各项政策也予以了很大的支持。而身处农村的薄弱学校却表露出了自身的发展劣势,其应如何发展,也已成为当前的焦点问题。面对校际之间的激烈竞争,薄弱学校要想继续生存与发展,就要努力改善自身,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农村 薄弱学校 困境 出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九年义务免费教育的推行,我国农村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尤其是在校园建设方面,大大改善了学校的面貌。但是一个学校的发展是不能仅仅依靠校园建设、校园环境的。“据调查,薄弱学校在大部分城市占20%左右,少数达到30%,甚至40%,若从广大城镇以及农村中小学的情况看,薄弱学校占的比例更大,而且近年来校际差距越来越大,薄弱学校问题越来越严重。”[1]

一、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

所谓薄弱学校是指由于学校教师素质不高、生源数量不足、无发展特色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学校。其现状主要表现在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在薄弱学校,尤其是在低年级,有的老师要担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有的甚至还要担任班主任,一人多职,负担比较重,并且精力分散,教学质量也很难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师在职培训的机会比较少,学历低,而且在校教师还有一部分是代课教师,有的教师是中专、中师毕业的人员充当,有的甚至是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师培养,仅仅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这些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素质上,还是在专业素质上都与实力较强的学校有一定的差距。

(二)教学方式老套,课程单一。“满堂灌”、“注入式”、“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已成为陈旧教学方式的标志,而这在薄弱学校的课堂里却屡见不鲜。在课堂上,老师往往把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分析得较为细致与透彻,学生通常没有思考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而得出的结论也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从而也就影响了教学质量。学校的课程设置单一,主要以语数外等学科为主,课外活动缺乏,社会实践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学到的也只限于课本,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受到了抑制。

(三)学生质量不高,数量不足。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本地,家庭作为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但是有些农村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却不能提供很好的文化氛围,他们平时看的书比较有限,没有形成很好的习惯,家长也不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就影响了学生的素质。而在薄弱学校,这些学生学习态度并不积极,对教育的期望值并不高,因此也导致了好斗厌学的问题学生的出现。学生数量不足主要是现在很多学生及家长选择教育质量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

二、农村薄弱学校的薄弱成因

(一)教师流失严重,培训机会少。一方面,农村教师工资比较低,工作条件差,很多教师不安于在农村学校任教,有的教师甘愿回家务农,或做其他的事情来谋生;有的教师会想法设法去一些条件好、待遇好的学校,这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流失;还有很多老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丰富的师资不能流入农村学校。这些都是影响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培训的机会不多,其教学思想、方式等不到更新与改善,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二)课程设置僵化,教师观念落后。对于教师来讲,由于信息渠道不畅,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也只注重分数和升学率。所以,即使学校按照教育计划安排一些活动课程、实验课程或是一些所谓的副科,也只是流于形式,很少能按照课时完成学习任务,所教授的课程仅限于升学考试的那些内容,课程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方面也得不到创新与加强,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素质不高等问题。

(三)学生学习态度消极,部分学生转向优势学校。一方面,校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通常不是很积极,通常他们不太注重学习,对教育的期望值并不高,因此也导致了好斗厌学的问题学生的出现。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从由书读到读好书成了新一代农村学家长的共同追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农村新一代学生家长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着强烈的愿望。有的家长把孩子从农村转到城市就读,这也是薄弱学校生源不足的因素。

三、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对策

(一)有效提高领导者和教师的素质,更新观念。首先要提高校长及相关领导者的行政能力,可以通过培训、与其他名望好的学校进行交流等方式进行,这样能够使领导学到更多先进学校的方法,然后结合自身的条件,使学校自身得以完善。对于教师来讲,提高自身的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等,接受培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国培计划”的实施,是“促进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培训资源公平分配的政策”[2],“‘国培计划’相当于一台‘种子机’,它要使通过培训的教师成为种子教师”,[3]而种子教师于农村薄弱学校来讲正是雪中送炭。

(二)充分利用当地本土资源优势,开发本土课程。充分发觉和利用本土资源可以让教育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注重研究开发、充分挖掘自然资源、校史资源、乡贤资源中的教育元素,学校对其加以充分利用。领导们要善于发掘、教师们要善于利用,才能开发出好的本土课程,使其成为学校竞争生源的一个优势。薄弱学校可以借鉴这方面发展好的地方,浙江省上虞市开展的园区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园区把自己的乡土文化如孝德、乡贤文化活教材的选择。[4]这都为薄弱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三)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创造学校自身的特色。一定要让学生树立“天生我材”的观念,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发展空间,以使学生能够更自信的对待自己的学习。对于学校来说,要发展其自身的特色,就是让每个学校都能打出自己的品牌,如有的学校以篮球运动享誉本地区,有的学校以音乐、美术等为特色。对于薄弱学校来说,能够在某一方面见长,也能够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创建办学特色是薄弱学校走向成功之道。[5]“特色”可以让一些薄弱焕发生命力,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的教育理念也得到提升,不再把学业成绩,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更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方面来讲,学校也可以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这样便有利于生源的流入与薄弱学校的发展。

四、结束语

任何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除了靠国家出台的各种政策以外,还应不断的完善自身。尤其对于农村薄弱学校来说更需要发觉自身的潜力,结合当地情况和自身条件,借鉴成功学校的办学方法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样薄弱学校才能生存、立足与发展。(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指挥,冯文全,黄育云.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探讨[J].教育评论,2007(10):21.

[2] 赵忠山.“国培计划”振兴边远地区农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4-13

[3] 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

[4] 章兆钧.借乡土文化强壮农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2-7-19

[5] 王双熹.农村薄弱学校创建校园文化特色的实践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113.

上一篇:在文化哲学视野下重新审视幼儿园艺术教育 下一篇:多样化的颜色词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