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2-09-24 12:55:50

情境创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把情境创设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日益丰富和深化的现实要求,是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化、生活化和社会化的具体深入,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方式的拓展,是对高校实践育人号召的响应,对于完善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34-02

当前,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应是以大学生为本,但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变成了纯粹的理论知识灌输,这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思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下高校探索的新课题。在此背景下,将情境创设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形式的创新,还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内涵

要科学的理解和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内涵,首先需要研究的核心概念就是情境。在《中国百科大辞典》中,“情境是指对人有直接影响作用的具体环境或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不同的情境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评价和认知。”[2]不同的学者对于情境的界定也不相同,其中董杰认为“‘情境’是环境的一部分,尤其是进入了个体意识范围内可感知的具体而微观的环境;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对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具有激发、优化、调控与促进功能。”[3]

综上所述,情境是指主体创设的,能为主体所感知和理解,并且能对主体或主体的情感、思想、行为等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具体环境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创设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都能理解和把握的,并对受教育者的认知、思想、价值观和行为等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具体而微观的环境的总和。

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原则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可以营造一个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并能为受教育者所体验、感知和理解的具体场景。在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创设出有效的情境。

1.情感性与生活性原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和运用的核心就在于一个“情”字,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首先要遵循情感性原则,要能激发、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感,使双方在情境互动中达到共鸣。没有融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情感的情境不是真正的情境,这就和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有无情感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区别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个主要标志。善于对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在解决党员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解决其思想问题。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创设的情境要贴合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中。

2.体验性与互动性原则。体验性是指创设的情境要具体,能使受教育者身临其境,去体验、感知、反思。通过系统的情境创设,把受教育者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之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无体验之学习如同无水源之池塘,也可以说,没有体验就没有反思和感悟,也就没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是一个起源于体验并在体验下不断修正并获得观念的连续过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只是由教育者进行单向的灌输教育,没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交流,一方面使教育者无法把握教育对象的实际思想情况和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也疏远了双方的距离,间接消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过程中,创设的情境要充分考虑教育者的主导角色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营造一个和谐的互动交流氛围,促使双方在情境中能有效沟通交流,使受教育者在互动中得到思想教育。

3.趣味性与渗透性原则。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设置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吸引、激发受教育者参与的兴趣。渗透性是指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间接的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无意中受到教育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对教育对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使教育对象在情境体验中不知不觉的得到情感的升华、思想的启迪和行为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它的非强制性、隐蔽性和无意识性的特点与传统的具有强制性的“灌输式”教育相比,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教育效果更好。

4.多样性与可控性原则。首先情境的形式是多样的,有课堂教学情境、社会实践情境等;其次创设情境可利用的资源是多样的,既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社会环境。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要充分考虑多样性原则,避免单一性。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一种自觉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自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比,更容易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和控制。可控性是指,创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首先要能为教育者所掌控,使其能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进度以及不同的教育对象设置安排不同的情境;其次是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在情境中的表现效果以及受教育者的反馈,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设的作用

1.有利于在情境体验中激感共鸣。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所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一种远离教育对象现实生活和学习情境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打包式”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中,教育者主要借助语言、板书和教材等,采取“我说你听”的灌输方法进行教育教学,而忽视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忽视了教育对象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学习,教育对象接收的只是现成的理论知识,导致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难以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会大打折扣。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要素都具有情感性,首先其对象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其次从目标来看,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教育对象的崇高的理想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者从其内容来看,包含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而情境创设是以情感为基础的,以境生情,以情动人,对教育对象的情感具有激发、调动和调控的作用。

2.有利于在情境体验中解决思想冲突。思想政治教育所从事的是人的思想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教育对象产生相应的反应,潜移默化的在其身上形成特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倾向。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不仅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而且也融合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已有的知识、思想等,教育对象也都是带着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等进入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因此,教育对象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以下几种冲突和矛盾,即与教育对象原有的思想体系和情境中所蕴含的知识、思想之间的冲突、教育对象现有的行为习惯和情境与所要求教育对象要形成的行为习惯的冲突,以及不同的教育对象之间思想和行为的冲突。作为一个教育者,不仅要传授新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修正教育对象原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的知识体系以及其思想和行为的矛盾和冲突。在具体情境体验之中,一方面教育对象既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来帮助消化吸收新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新的知识、思想来修正原有的过时的知识和思想,这样教育对象所面临的两个知识体系的冲突就得以解决。另外,教育对象原有的行为习惯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所要求的行为习惯的冲突,以及教育对象之间思想和行为的冲突,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和榜样情境,是教育对象可以在直接的情境体验中,引导教育对象进行观察思考、比较反思、分享交流,都是可以有效得到解决。

3.有利于在情境体验中塑造良好行为习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教育者或教师企图不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去掌握知识、培养品德,却将知识、道德要求‘加到’儿童身上。任何这样的企图只会破坏儿童健康的智力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基础,破坏培养他的个性品质的基础。”[4]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教育对象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的内化为自己的意识体系,促使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从而实现由思想认识到行为习惯的转化。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融入到创设的具体情境之中,引导教育对象积极体验教育情境,并认真观察反思,促使教育对象由“知”到“信”,由“信”到“行”,形成“知”“行”统一,使受教育者通过情境体验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理解和内化,并将在教育情境下领悟、内化的知识、技能或者思想品德素质用于指导自己的行为,使受教育者可以在现在或者将来遇到相同相似的情境时得到运用与外显,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401.

[2]中国百科大辞典编撰委员会.中国百科大辞典[Z](第6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4353.

[3]董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17-20.

[4]弗里德曼,K・H・沃尔科夫.中小学教师应用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92.

上一篇:品德与社会:涵养学生的价值观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视频制作规范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