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开发实施与评价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24 08:22:20

微课开发实施与评价策略研究

[摘 要]微课是网络时代的新型教育资源,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发展契机。如何合理开发实施微课并完善评价体系是时展和教学改革带来的新命题。本研究以微课开发以及评价现状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分专业、成体系推出微课、降低微课制作技术门槛、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和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以期为微课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微课;微课开发;微课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70 ― 02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习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简单化、碎片化、可视化、趣味化等特点,伴随着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网络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对高等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微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本研究依靠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全面探索与实践微课的开发与实施,以及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致力于微课教学模式辅助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微课

在我国佛山教育局最早提出了微课概念,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国外微课的概念最初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Roy A.McGrew提出的60秒课程(60 Second-Course),它将概念、讲解和举例浓缩至一分钟内,来普及有机化学知识。〔1〕在美国,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在中小学已经流行,学生通过微视频自学课程,老师在课上只是负责解答疑问和引导学生讨论,由此加快知识内化的过程。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利用录屏技术建立了3000多门可汗在线图书馆的微型教学视频,包括数学、历史、金融、化学、生物和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采用一整套新型组织管理模式,更适合于网络课程学习者的特点,成功地为世界各地的网络学习者提供免费的高品质学习服务。〔2〕这些视频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影响也从家庭蔓延进学校,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比尔・盖茨评论说:“可汗引领了一场革命。”由此看来,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微课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它可以成为辅助教学的一种优秀产物。

二、微课发展现状

(一)开发现状

1.微课资源分散、缺少、不成体系

当前国内微课资源仍然处于小作坊制作阶段,分专业、成系列地推出微课尚且不足,学生难以寻求到自身需要的微课资源。微课一般时长5-10分钟,尚长一些的也不过20来分钟,每节课程着重于一个知识点(难点、疑点)的梳理,然而国内目前微课资源分散,知识点难以串联成体系,缺乏一个完善的系统的平台来供教师学生使用微课,学生搜索不到足够资源,教师也查找不到相应借鉴材料。微课资源网站缺少,现有的网站资源不全,有些资源仅仅是教师上传的公开课或精品课的浓缩版本,满足不了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网站缺乏互动交流平台以及评价反馈机制,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法交流互动,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反馈来及时调整微课内容与形式。

2.高校微课资源缺失

现有微课资源大多是中小学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微课资源缺失。国内网站如微课网()、中国微课网()仅仅包含中小学微课教学资源,高等教育需求的微课资源难以查找。《中国高校微课报告》中指出:“未来,开放的微课也许会成为大学的另外一张名片,甚至为大学赢得更好的生源和社会评价,从而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传播力与影响力。”〔3〕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地,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微课这一类新型教育方式在进行实验演示、引发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方面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微课可以作为翻转课堂的载体引入大学课堂,更加充分地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3.微课制作技术门槛过高

微课虽然形式微小,在制作方面却让很多教师遇到了技术难题。制作微课往往涉及计算机操作技术与一些软件的使用,如会声会影、Adobe Premiere,复杂一点的有Autodesk 3DS Max或Macromedia Flash等,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有一定难度。如果采取拍摄的形式,还需要剪辑与后期制作,这些难度影响了教师制作微课的意愿以及微课辅助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得微课短小简洁的形式耗费了教师不少的时间与精力。

(二)、评价现状

1.不以学生为主体导向

微课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然而目前大多资源并不如此。大量微课资源仅仅为了参与比赛而制造出来,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感受,缺少从学习者的角度建设的微课。大部分微课资源仅用于展播,没有引入日常教学,虽然有极少数的日常教学应用案例,但只是出于初级阶段的探索,教师制作微课资源也仅仅是用于互相交流以及提升自己,微课制作缺少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缺乏学生反馈机制

目前国内提供微课教学资源的网站上缺乏反馈机制,学生自主学习完微课资源后无法进行自我评估,老师也无从得知学生的学习进展,仅能发现某些资源配有习题,但仍然不提供学生机会以进行自我评估与反馈。要改善发展微课资源离不开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努力,网站应当提供配套机制,允许学生提交反馈以及课程评估,以供教师改进资源内容和形式。

3.缺乏教师激励机制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资源建设方式和教学应用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近两年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微课教学比赛和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虽推动了微课的发展,但还缺乏给予教师的鼓励。在目前微课资源缺少、制作难度大、不与职称挂钩的背景下,教师制作微课资源的意愿不高。因此推动微课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对教师的激励机制的完善。

三、微课发展建议

1.推出完善的微课平台

建立一个支持移动设备以及拥有app支持的微课平台,系统地、全面地打造与整合微课资源。平台内囊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分门别类地提供微课资源。可以借鉴中国知网()的模式提供学校内购买使用资格,真正做到全面覆盖,让学生充分地享有自主学习的丰富资源。国外可以借鉴可汗学院(Khan Academy)、TED-Ed等大型微课资源网站,面向不同年龄、专业等人群有针对性地提供课程。并提供相应配套的互动平台,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互动,使学生更加充分理解课程,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之间经验互享等。

2.降低微课制作技术门槛

国内微课视频仍以课堂实录片段为主,很多都仅仅是教师讲课的精简版,甚至都不符合微课的要求,吸引不了学生观看。而国外形式较为丰富,有真人讲解演示、电子黑板、卡通动画等形式。究其原因,在于微课制作技术门槛过高,教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以及专门的培训指导,自身难以掌握软件使用技术,从而打消教师制作微课的积极性,制作出来的课程也容易良莠不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教育部门应该积极开发政策,培训教师掌握一些常用制作微课软件的能力,或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帮助。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稍简单的软件,如视频录制软件、录屏软件、PPT、Flash等来帮助制作微课资源。

3.建立学生反馈机制

国外在微课配套资源的设计和建设上也较为完善,如可汗学院的一大特点就是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以及自定学习计划,学生能在导航中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并且根据自身需求设立计划。教师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的困难,并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在每个微课的问题和提示反馈区(Tips & Feedback)可供学习者讨论、提问并对课程予以评价,教师从此可以及时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4〕 相比较,国内的配套资源建设不足,仅提供相关的习题测试以及学习攻略, 难以发挥微课辅助教学作用。应参考国外目前微课发展进程,建立起系统的学生反馈机制,帮助更好地提升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4.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在胡铁生、周晓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到的527位高校微课参赛教师的调查数据中,发现参赛教师普遍都期盼建立更完善的立体化激励评价机制体系来宣传推广其理念和实践。其中,绝大部分(84.63%)的教师希望能获得教育部门的证书奖励,66.98%的教师希望比赛成绩能作为职称评定的参考指标之一,61.1%的教师希望有奖金奖励,56.55%的教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先进典型,被推广宣传,48.58%的教师希望得到政策支持和优先立项等。〔5〕由此得出,应建立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与学生反馈机制相呼应,更加全面地推进微课平台的建设。系统地推进微课的发展离不开对教师的鼓励,教师有动力去做好微课,国家的微课平台才会更加丰富与完善。

四、结语

从近年来微课的兴起到开展全国中小学微课教学比赛以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微课的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可观。但同时我们也该看到,微课仍然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并且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微课建设缺少以学习者的角度来出发,以及没有建立完善全面的学生反馈机制与教师激励机制等。国内目前微课的发展就体系化、导向性、配套资源的建设都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完善微课平台、建立反馈以及激励机制和降低技术门槛的建议,以期微课发展具有更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参 考 文 献〕

〔1〕McGrew, L.A. 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Chemistry Education,1993,(7): 543-544.

〔2〕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2014,06:0024-09.

〔3〕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中国高校微课报告. 〔R/OL〕. http:///report/,2013:23.

〔4〕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华南师范大学,2013,06:0026-08.

〔5〕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2014,02:0005-09.

〔6〕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7〕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8〕金陵.从联系中看MOOC、微课和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6期.

〔9〕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10〕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23期.

〔11〕焦建利.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12〕王利;刘浪.微课在高职院校经济数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3,(20).

〔1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

〔14〕张莲珠.“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应用中的前景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5).

〔15〕谭姣连,徐晓东.用视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责任编辑:杨 赫〕

上一篇:群体暴力事件的成因与反思 下一篇:在物理课堂中体现教师教学艺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