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2-09-24 06:19:39

数学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摘 要: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符合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综合素质

《柳斌谈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宗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数学教学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更新数学教学素质观

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遵循个体差异原则,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此外,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并注重渗透德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等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改革是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学生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求新立异,去创新;还要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善于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富有“弹性”的活动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产生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讨论既能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又能使学生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在讨论探究、发现和思索中产生创新的灵感,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或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随机提出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试验、个体思考、相互提问、合作探究等产生创新的灵感,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以往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素质的核心。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还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思维能力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命题的证明就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证明过程中,由已知出发,通过逐步推理得出结论。又如,对于开放性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讨论,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逐渐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当今世界数学教育的改革热点是讨论“如何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更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数学品质。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的一大根本任务。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现过程。数学本身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然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本着学生可接受的原则,教材的编排不可能十分系统完整,在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只是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改变驾轻就熟的“题型+方法”的教学方式,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选择自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具体地说,可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利用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连续性和广阔性;利用典型例、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利用学习中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矫正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批判性。

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每一名学生最终都要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从事更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将来才会尽快地适应周围的环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实践课题,同时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指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或数学研究性学习。此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通过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来进行。中学数学的课外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进行课题研究、调查统计、测量计算等。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观察实践,亲身感受身边的数学,主动去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样,将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数学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任务。为此,数学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一篇: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