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地球磁力对河流流岸种植业的影响

时间:2022-09-24 04:09:40

探究地球磁力对河流流岸种植业的影响

摘要:邵阳市区资江冲积平原是大量泥沙堆积在山地河流出口处所成的扇形平原,是河流冲积作用形成的典型地带。本人从实际出发,对取自邵阳市区资江冲积平原不同地点的土样进行实验分析,并将得出的土壤矿物元素含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地球磁场力对河流流岸矿物质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邵阳市区资江冲积平原土地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种植业规划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邵阳市;种植业;资江冲积平原;实验分析

一、基本情况介绍

邵阳市境内水系发达,溪河密布,全市有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595条。流经市区的河流主要是资江,资江干流的主要支流有邵水、石马河、大洋江。资江为长江中下游支流,属洞庭湖水系,我省四大水系之一。资江是自西南向东北呈“Y”字型流贯邵阳市全境,遍及全市九县和市区,流域面积14788.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70.8%,是邵阳市的母亲河。

邵阳市区资江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的泥沙和矿物质,到了下游后因流速减缓而不再足以携带,结果这些泥沙和矿物质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侵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冲积平原的主要特征为地势平坦,面积广大,堆积深厚,富含矿物质而土地肥沃。河流冲积平原是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邵阳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水雨丰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夏少酷热,冬少严寒。种植业品种繁多,苡米、百合、黄花、辣椒等久负盛名;黄豆、花生、生姜、大蒜等出产颇丰。邵阳是湖南主要的蔬菜、粮食产地,邵阳市区人口众多,居民对新鲜蔬菜、粮食的需求量大。邵阳市区虽处资江冲积平原,但由于邵阳现在城区的发展,可种植的土地日趋减少,由此看出对邵阳市区及其周边的土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对种植业规划的建议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河流地貌及其河岸土壤性质出发,研究邵阳市郊区种植业的最佳区域。

二、植物所需矿物元素分析

随着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肥料投入的增加,中、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中、微量元素成为制约种植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已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中、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存在重要影响。

营养元素缺乏症状

1、钙素缺乏症状:植株矮小,组织老化,病症先发于根及地上幼嫩部分,植株呈未老先衰。幼叶卷曲、干枯。定型的新生叶片前端及叶缘枯黄,老叶仍然保持绿色,结实少,秕粒多。

2、铁素缺乏症状:植株黄化,叶片脉间失绿,中下部叶从叶舌部分开始略向下倾斜。

3、硫素缺乏症状:返青慢,不分蘖或分蘖少,植株瘦矮,叶片薄,幼叶呈淡绿色或黄绿色,叶尖有水浸状的圆形褐色斑点,叶尖焦枯,根系呈暗褐色,白根少,生育期延迟。

4、镁素缺乏症状:初期叶尖、叶缘呈浅绿或浅黄色,逐渐绿叶会枯萎黄化。有时也可见枯萎黄化区域不规则地分布于全叶,间杂着灰白色的斑点,最终整片叶子发黄。

5、锰素缺乏症状:缺锰的症状与缺铁的症状相类似,叶片出现枯萎黄化,但缺锰时的症状与其它元素(尤其是铁肥)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叶脉仍保持绿色,又称圣诞树病。

6、硼素缺乏症状:从外表看来症状较不明显。通常在初期顶芽枯死,侧芽发育不久便死亡,导致枝条丛生。因叶片细胞壁发育不完全,叶片变厚卷曲。

7、锌素缺乏症状:当小麦缺锌时,叶子边缘卷曲呈凹凸不平,叶子包括叶脉出现坏死斑点,叶子变厚,叶柄变短,植株生长节间受阻出现矮化。

8、铜素缺乏症状:缺铜时幼叶叶尖坏死,蔓延至全叶变黑枯死,幼芽顶端变黑,并影响正常发枝,严重时叶背出现紫红色斑。

9、钼素缺乏症状:缺钼时幼叶叶缘卷曲焦灼,叶脉仍为绿色,脉间有不规则杂色斑点,而且老叶易脱落。

2)中微量元素的离子带电分析

根据资料,分析农作物籽粒中包括的中微量元素现实主要是铁、锌、锰、铜、钙、镁等矿质元素;例如铁和锌等,在自然界大多以盐的形式存在,因为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它容易丢失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呈正电性质。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的营养元素也只有离子形式才能被交换吸收。因此,对于种植作物的生长,起限制作用的中微量元素只要是以阳离子形式存在。

三、矿质元素的分布受地磁力影响

1)作用机理

根据溶液水解电离作用的基本原理可以得出,盐类物质在河水中会以阴阳离子的形式存在,在本研究项目论文《地球磁场力对河流流向偏转的影响》中已经得出相关理论依据:河水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和地球磁场力的影响而发生流向偏转。根据这个理论成果可以得出河流矿物质离子在流动过程中会发生偏转。

以北半球河流为例,地球磁场的磁感线方向为大致向下,河水中的阳离子的运动方向(河流流向)与电流方向一致,根据安培定则得出,随着时间的流逝,河流左岸盐类和矿物质等适宜作物生长的中微量元素会慢慢增加,相对右岸来说,左岸的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会比较多,更适合作物的生长。

2)实验测定

根据理论推导的相关结论,我们课题小组采取了丘林法,对处在河流的同一切面的左右岸取一定的土壤进行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其原理是用酸钾-硫酸溶液,在加热条件下与土壤矿物质盐类发生氧化反应,多余的重酸钾以邻啡林或二苯胺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滴定,以耗去重酸钾的量计算出各元素的含量。由于河流的宽度可以决定河流河水的流速,河水流速不同的地方,有机质的堆积程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河流河面宽度不同的几个地点采取土样测定实验结果得出数据如下:

类别

含量

()

试样

有机质

左岸1 10.076 5.102 3.089 1.076 0.028 0.034 0.023 9.824

左岸2 9.869 4.983 3.076 0.968 0.025 0.044 0.031 8.675

左岸3 11.072 4.861 3.085 1.094 0.034 0.041 0.028 9.212

右岸1 7.951 5.138 4.194 0.512 0.012 0.031 0.009 6.325

右岸2 8.062 5.425 3.984 0.646 0.009 0.027 0.007 5.986

右岸3 5.047 5.768 4.102 0.465 0.018 0.019 0.012 4.298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河流左岸有机物、盐类以及适宜作物生长的矿物元素相对右岸有多,适宜作物生长的中微量元素明显相对右岸含量丰富,更适应于农作物的种植。

四、结论和建议

由实验测定的数据表明地球磁场力以及河流流速等因素共同作用,使河流流岸所含营养成分形成差异。现就该原理对我市区资江冲积平原郊区的土地合理利用以及种植业规划提出相关建议:

1)良田保护

对邵阳市区相关土地进行测定,实行良田保护。设置良田保护范围,其内禁止建造房屋,对已建、在建房屋实行登记严格管理,使大量良田不致被房屋侵占;对保护范围内非法采砂、石、取土进行严格限制,防止人为破坏优质土地;做好防洪疏导、堤防加固、水环境保护等工作,防止自然灾害破坏原有土地;采取引导耕种轮作以及农化肥结合使用,保护土壤肥力。

2)种植分区

根据土地富含的各类微量元素差异,保证各种土壤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使现有土地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

1、种植产业分区。根据不同农作物受到限制的微量元素的具体情况,对土地实行分区域种植各种不同的农作物,并及时检测土壤的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实行轮作,保持土壤肥力。

2、实行土地集体承包管理。使具有相关技术的农产品企业承包进行农业生产,达到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原有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创造出更多经济价值。

3)城市区域规划

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同时,应该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河流左岸的城市郊区,尽量规划为粮食、蔬菜生产基地,城市的建设和扩张尽量向其他地方延伸,避免大片良田的侵蚀和占用,使用肥力和土地产量比较差的土地进行城市建设。

4)加强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邵阳市是洪涝灾害频繁的地区。据资料统计,近300年间,共发生水灾73次,平均4.1年一次,而在建国后的52年间,洪灾年份就有17年。由于山丘区洪灾暴发迅猛,历时虽短,但常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毁灭性打击。1979年的“6.27”洪灾,淹死87人,伤550人,其中洞口县死亡56人,伤466人;1996年的特大洪灾具有全局性、毁灭性的特点,资水干流邵阳市区洪峰水位达222.21米,超出警戒水位8.21米,全市8县1市3区全部遭灾,196个乡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其中重灾有71个乡镇,占总数的36.2%。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给我们提供了历史的教训,我们应当总结历史的教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真正达到和谐发展,使良好的土地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蚀。

5)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河流水质监测、污水监测、珍稀保护鱼类监测等。在规划区域内,根据土壤富含矿质元素进行的测定结果,进行定期监测,对河流土体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评价。及时做好各项环境监测跟踪评价是保证资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随时了解河道的环境现状,以便出台相关应对措施等。

参考文献

[1] 李义天 孙昭华,河流泥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2003年8月

[2] [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5月

[3] 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5年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机床行业焊接新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几种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