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焦虑的形成及其解决途径

时间:2022-09-23 09:46:28

数学焦虑的形成及其解决途径

有人对中小学学生课程喜好程度做过调查,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大部分人最害怕的课程都是数学,而且随着年级的增加,讨厌数学的人也越来越多。

一、数学焦虑的含义及其影响

心理学中的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且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而数学焦虑可以认为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病态的恐惧症。

有数学焦虑的学生认为,数学是某种让人害怕的东西,是极其难学的。只有聪明的人才可以真正学懂数学。有人曾调侃:数学使学生觉得自己很愚蠢。这在无形中使那些敏感的学生们头脑中关于“数学”的一些消极的观念固化下来。虽然数学难学,但良好的数学技能对于将来从事各种职业并取得成功是非常关键的。

1.数学焦虑直接阻碍了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数学认知是个体解决数学问题时潜在的心理加工过程,以及有关数学知识的心理表征。国外有研究表明,数学焦虑对数学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解题的正确率,低数学焦虑被试仅用253毫秒解决进位加法问题,而高数学焦虑被试却要用753毫秒。低数学焦虑组的解题速度几乎比高数学焦虑组被试快2倍。高焦虑被试的解题速度有时会与低焦虑被试的解题速度一样快,但会以大幅度降低解题正确率为代价。

2.数学焦虑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知识记忆效率。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学习和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数学焦虑者会过多关注自己的强制思想、担忧和负面认知等焦虑反应,分散对当前任务的注意力。有研究表明,随着数学焦虑程度的增加,学生的记忆容量减小,反应时间长,正确率低。

3.数学焦虑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压抑学生的创造力。数学焦虑者对于自己的数学能力无法做合适的评价,多数将原因归结为“脑袋不灵活、死板”,因而丧失对数学的信心,更加谈不上在数学上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二、数学焦虑形成的原因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的原理即是“刺激─反应”;学习的过程即是试误(尝试─错误);学习指导的途径是外部控制。这一由桑代克构建起的、以“刺激─反应”为核心的学习联结理论,在学习理论研究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表现在为了掌握定义、法则和公式,让学生专门进行训练;搞“题海战术”,盲目布置大量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随意添加超过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内容。在学生智力发展方面,大大地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和个性,使他们的智力活动局限于教师指定的范围之内;在情感方面,使学生在对数学和学习的信念和态度上产生偏差,如把数学当作是一堆枯燥无味的公式和法则,看成没有用处的符号游戏,因而产生焦虑情绪。

2.现行数学学科难度的骤增。以现行数学课程来说,从小学到初中,抽象的程度跳了一层,到了高中又再跳一层。还有学生在过去的抽象推理经验上的不足情况下,面对错综复杂、更为抽象的几何时,一步步丧失对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的焦虑。

当然数学焦虑的形成还有诸多的原因,比如学生数学学习意志薄弱;思维品质的不完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不恰当;社会对数学的评价的偏差;家长老师的“功利”心态,等等。

三、数学焦虑的解决途径

1.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虽然学习可以独立于动机而存在,但是大量研究证实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其促进作用表现为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加强学生的努力程度。激发学习动机可以有很多措施,比如:帮助学生设立一个明确且适当的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充分调动和利用认知的好奇心。

2.关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事实上,人在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也知道了行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之后,并不一定去从事某种活动或做出某种行为,因为这要受自我效能感的调节。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所在,但力不从心之感往往会使他们对学习望而生畏。所以在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时,自我效能感就成了一个关键因素。因而也成为了解决学生焦虑的一个关注点。

3.引导学生对成就行为科学的归因。有调查表明:学生往往把数学的学习成绩归于努力因素;把音乐、体育的成绩归于能力因素;把理科和社会学科归于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数学学习成就的归因可以为:努力不够、方法不当、解题策略不完善,等等。使得学生学会积极地归因,提高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克服习得无助感,有效地避免数学焦虑的产生。

4.注重数学学习意志的培养。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数学学习意志对数学认知活动起支配和调节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伟大是目的源于伟大的毅力”,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规律,不断归纳、整理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不断丰富和发展,从内在提供克服数学焦虑的动力。

此外,帮助学生克服数学焦虑,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讲授数学时用自己对数学的态度去感染熏陶学生;合理地调控学生竞争的“度”,不要让过强的竞争埋没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努力应适时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以人本主义理念维护学生的尊严;教给学生阅读数学书籍的方法;挖掘数学史料使数学具有人情味,等等。总之数学焦虑是一个不易解决的严重问题。一般而言,高度焦虑的学生不仅自己对数学采取了逃避的策略,而且会影响班级其他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还应注意到低度焦虑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动力。对于数学焦虑是从什么年龄阶段开始,它的总体变化曲线是怎样的,而什么样的适度焦虑水平才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达到最高等问题,都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探索。

上一篇:也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下一篇:客观容错,得当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