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历中建构

时间:2022-10-19 09:49:03

一、教学目标分析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安排的后继学习内容,是学生进行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的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长度单位间进率、图形测量与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发展关于“长度”的空间观念。

首先,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就长度单位的学习而言,学生需要经历以下形成过程:探究可以怎样测量长度,经历测量长度的过程并掌握多种测量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寻找比较满意的测量方法;寻找标准的测量物,并将其作为测量的标准,即感受统一测量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习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

其次,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加以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1厘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的长度表象。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以新学期学校准备为新来的一年级同学做课桌为情境,让全班学生先用双手比划课桌有多长,然后提问:“你还能用哪些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围绕课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本环节以学校做课桌该做多长的情境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探究新知的学习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又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交流测量工具与方法。让学生说自己想用什么工具测量,要怎样测量。(估计学生可能想出的方法有用――大拇指与中指张开的距离、用铅笔、用文具盒、用课本等工具测量。)教师对学生错误的测量方法进行适当的引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交流的目的在于渗透正确的测量方法,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准备。

(二)操作观察,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量一量:用你选择的工具量一量课桌的长。

2.说一说:请你说一说自己测量的结果。(估计有以下几种测量结果: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11根小棒长〈每根小棒5厘米〉……)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汇报的测量结果。

3.讨论:大家量的课桌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说的数却不同?该怎么办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应该选择同一种物品进行测量。)

4.引导:如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标准去测量,同样长的物体就可能量出不同的结果,这样就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要统一测量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测量、交流、讨论等发现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课桌的长,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因此量得的数量不同,由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实践活动,建立“厘米”的表象。

1.认识尺子。

(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看到人们通常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呢?(教师适时出示尺子图)

(2)观察:仔细观察尺子,你看到了什么?(数字、刻度线、cm……)

(3)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尺子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尺子的特点,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尺子。

2.感受1厘米的长度。

(1)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

(2)说一说。直尺上从0到1之间的一段就是1厘米,1到2之间的一段也是1厘米(结合尺子图引导学生观察),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同桌活动)

(3)比一比。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4)量一量。量一量你的手指,哪一根的宽度大约1厘米?

(5)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6)找一找。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7)估一估。选择自己的学习用具,小组内互相估一估有多长。(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长度单位表象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概念的特点,认识厘米时,为了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本环节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如“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感知1厘米的大小;“比一比”让学生借助动作表征1厘米的大小,实现从图形到表象的提升;“想一想”让学生内化1厘米的表象,建立空间形象;“找一找”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形象丰富1厘米的表象;“估一估”让学生在与参照物的对比中强化已建立的厘米的概念。

(四)自主探索,感受测量长度的方法。

1.让学生尝试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长(可以自己探索,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2.指定几名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3.教师小结测量方法: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先让学生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宽,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

5.量出1厘米、3厘米、5厘米长的细绳。

设计意图: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环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尝试、交流中感受测量长度的方法,然后通过测量数学书的宽及量出指定长度的细绳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测量长度方法的理解和厘米意义的认识。

上一篇:让数学回归幼儿生活 下一篇: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