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练习课中如何提高有效性

时间:2022-09-23 09:23:54

在数学练习课中如何提高有效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对于新授课较为重视,而对于练习课则重视不够,表现在大量的公开课和示范课中,大多展示给老师看的是新授课,而专门研究练习课的公开课则少之又少,在新的教材当中,练习课的重要作用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因而重视练习课的教学是我们每个老师应该而且也是必须给予重视的问题。练习课比较枯燥,学生容易分心,学起来也没什么兴趣,究竟该怎样上好一节练习课呢?这是我们老师一直需要研究的问题。好像一般练习课就是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就完事了,究竟该怎样上好一节练习课呢?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一、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练习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纵横联系紧密,每一个知识要点都不是孤立静止的,因此练习课的中心环节就应是知识网络的构建。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将平时所学的孤立、分散的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一个“纵成串”、“横成块”的立体的知识网,这种方法适应于知识点多且关联精密的内容的复习,其优点在于使得知识之间的联系更为清晰,区别更为明显,更趋系统化,亦可体现教师对学法的指导。通过整理,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一步掌握与运用知识是非常有益的。如我在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时候,问:根据“甲数是乙数的■”,同学们能想到些什么?经过讨论,他们会很快地联想到:1、乙数是甲数的1■倍;2、乙数比甲数多■;3、甲数比乙数少■;4、甲数是两数和的■;5、甲数÷■=乙数;6、乙数×(1+■)=甲乙两数和……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联想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并能把这种发散能力迁移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去,从而出现创造性的思维,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能积极主动整理知识,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二、激发学生乐于求异心理进行练习

在学生掌握常规解法和思路的基础上,要启发新思路,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输出众多的思维信息,探索巧解、速解和一题多解,使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过渡,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能力。如苹果和梨共90千克,苹果的重量比梨轻■,求苹果和梨各重多少千克?这本身是一道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当同学们找到与重量和相对应的分率1+(1-■)后,列式为:90÷[1+(1-■)]=50(千克)(梨重)、90×(1-■)=40(千克)(苹果)。有的同学拿出了联想的本领,由“苹果的重量比梨轻■”想到“苹果是梨的■”。再想到“苹果有4份,梨有5份”,还想到苹果和梨的重量的比是4:5,则可将原题转化为“归一问题”和“按比例分配”的题目了。即:90÷(5+4)=10(千克),10×4=40(千克),10×5=50(千克);或5+4=9,90×■=40(千克),90×■=50(千克)。在练习课时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在严密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过程中按一定的思路,明确无误的得出一种正确答案,还要鼓励和诱导学生思考问题时不拘常规,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推测、想象和试探,以寻求多种答案。还要通过一题多用、一题多变等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

三、加强对题型的分析对比进行练习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基础等限制,思维常带表面性和片面性。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组织各类习题,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培养他们肯思、善思、深思的好习惯。

组织表面不同,实质也不同,但极易混淆的习题的比较练习。如:(1)食堂九月份用煤24吨,比九月份节约■,十月份节约多少吨?(2)食堂十月份用煤24吨,比九月份节约■,十月份节约用煤多少吨?通过比较,同学们认识到求“十月节约多少吨”就是求“九月份的■是多少”。第一题九月份用煤量已知,因此直接用24×■。第二题九月份用煤量是未知的,因此必须先求出九月份用煤的吨数,再求十月份节约多少吨,即24÷(1-■)×■。

组织表面不同,实质相同,但不易判断的习题的比较练习。如:同学们能轻松地解“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0天完成,乙队独做15天完成,两队合做4天后余下的给甲队独做还要几天?”这道题,可遇到“甲队独做10天完成,乙队独做15天完成,甲队先做若干天后,余下的甲乙合做4天全部完成,甲队先做了多少天?”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将这两题同时出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就会透过不同的表面而见到相同的实质。

四、练习设计要与学生的反馈相结合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必须实行控制,免使行为偏离目标。为此,我们在练习课的练习设计上,要注意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每次练习,都必须严格要求,练习课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练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和技巧。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练习和交流时间。要避免“匆匆过场”的现象。

五、练习设计要有开放式思维性拓展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练习时不管是练习内容的选取还是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设计开放题应注意:精心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习题和形式新、解法活的开放题。练习的题目要开放,在设计题目时,有条件开放和结论开放两种。条件的开放是指结果确定而条件不确定;结论开放是指条件确定而答案不确定。如把一个边长分别为3、4、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绕着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多少?学生通过画图思考,发现答案是不唯一的,分别有一个圆锥的,也有两个圆锥的组合体,由浅入深,既复习知识又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让学生少做题多受益。练习课的形式要开放,教师要打破传统练习课的单一模式,鼓励学生抢答、你问我答、竟猜、操作、实践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小学数学练习课,既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要提高练习课的效益,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优化设计练习课。如何更好地挖掘课堂练习的潜力,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练习设计的策略还有许多,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练习教学的研究,在练习的设计和组织上敢于创新,才能生成一堂饱满的练习课,课堂练习才能切实发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功能。

上一篇: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辩论式教学 下一篇:浅析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