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金融的政府行为区域差异研究

时间:2022-09-23 07:41:05

【前言】我国民间金融的政府行为区域差异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 我国民间金融的政府行为区域差异 作为民间金融政策具体的执行者——地方政府来说,支持或反对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当地民间金融的兴衰和存亡。民间金融是诱致性变迁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微观经济主体实行制度创新的产物。中央政府出于民间金融的发展...

我国民间金融的政府行为区域差异研究

【摘 要】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民间金融一直严格的管制和严厉打击的对象,然而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民间金融发展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这和当地政府对民间金融的行为有很大的关联。文章通过分析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对民间金融的地方政府行为存在的较大差异,试图找到一种合理的政府行为模式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民间金融 政府行为 区域差异

多年以来尽管中央政府对于民间金融一直进行严格的管制和打击,然而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民间金融的发展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在“民营经济+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下,东部发达地区抓住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缺位,促使民间金融为当地经济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民间金融已经进入高级阶段。而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资金短缺,民间金融只是处于它的初级阶段,其制度和运行模式有待完善。什么原因导致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的民间金融发展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本文将从地方政府对民间金融的行为差异来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并试图找到一种合理的政府行为模式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快速发展。

1. 民间金融的政府行为界定

民间金融的政府行为主要指政府对民间金融的法律监管、制度监管和政策规制三个方面的行为。中央政府的具体行为体现在不同时期制定的针对民间金融制度的政策演变上,而国家的相关政策主要是关于民间借贷的合法性、民间金融的形式及利率等的规定。虽然有中央政府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规定,但各地方政府对待辖内民间金融的态度却并不总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这主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2. 我国民间金融的政府行为区域差异

作为民间金融政策具体的执行者——地方政府来说,支持或反对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当地民间金融的兴衰和存亡。民间金融是诱致性变迁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微观经济主体实行制度创新的产物。中央政府出于民间金融的发展可能会扰乱金融市场和金融秩序的考虑,反对民间金融的发展。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半独立的决策团体,它首先负有管理和控制民间金融的责任;其次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些地区如东部沿海地区,因为民间金融的发展对本地区的经济尤其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取缔民间金融势必会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地区的财政收入,所以当地地方政府也会有对民间金融的发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动机。而对于西部落后地区,当地政府更加依赖正规金融部门对当地经济的支持,对民间金融机构便持否定的态度。因此,研究地方政府的行为差异是理解民间金融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

2.1东部发达地区民间金融的地方政府行为——支持、容忍和积极引导

第一,部分支持的态度。以温州为例,地方政府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它们对民间金融采取了部分支持的态度,比如批准成立了金融服务社,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对于当地政府来说,他们更关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温州,民间金融将经济发展紧缺的资金留在了本地,由于温州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地方资金需求旺盛,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一直大于存款数额,但是温州金融机构的存款数量增长很快,贷款增加的速度低于存款,因此出现存款大于贷款,这也就意味着温州的一部分资金通过金融机构被转移到其他地区形成了投资,这种格局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将资金留在本辖区是很重要的,在现在的金融机构中,银行是全国性的机构,而民间金融则主要服务于当地社区,在这个意义上,民间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将资金留在本地区,所以,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持容忍的态度。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动了民间金融机构的成立,温州地方政府的两个部门——体改委和农经委——批准成立了农村金融服务社和农村基金会,在过去的多年实践中,它们对民间金融都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认为基金会的成立平抑了地方民间借贷的利率,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使民间金融从地下走向地上,从而有利于规范民间金融,除体改委和农经委外,包括温州市市长在内的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基金会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第二,容忍的态度。东部发达地区的民间金融多种多样,对于那些传统的民间金融活动,基层政府不仅不加以干涉,在很多时候,它们还参与其中,比如政府官员或其家人亲属参与组会活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也同样将自己的资金存入企业中,而不是存入银行,当然他们或家人经营中也需要民间资金的支持,作为个人,许多温州政府官员都积极参加了民间的金融活动,他们与民间金融活动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此,他们对民间金融都表示了理解和支持。政府官员或者成为民间金融的贷方,因为他们将自己的资金贷出生息或者是借方,因为他们自己的家庭也开办了企业,这些参与都在很大程度上给出一些信号,表明了他们对民间金融的容忍。

第三,积极引导的态度。为了充分发挥民间金融优势,规范、引导好民间金融,切实提高地方金融业的发展水平,温州政府积极降低市场准入条件,引导扶持民间金融的发展,使其成为农村金融多元化中策略的一级。在2011年,温州政府提出要建立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示范区以及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率先试点,力争在融资比例、融资渠道等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大力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机构设立,扩大服务覆盖面。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试点。这是聚集民间资金,开展资本投资咨询、资本管理、项目投资等服务的股份有限公司。其资金主要用于对县辖范围内的企业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及其项目进行投资。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这是为民间借贷双方提供供求信息汇集与、借贷合约公证和登记、交易款项结算、资产评估登记和法律咨询等综合服务的机构,目的是促使民间借贷行为阳光化、合法化,引导民间资本合法有序地进入融资、创业活动。①

2.2西部落后地区民间金融的地方政府行为——限制、否定和打击

第一,限制的态度。在私营经济不发达、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当地政府更加依赖正规金融部门对当地经济的支持,对民间金融机构便持否定的态度。由于西部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限制民间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长期以来为农村经济提供融资安排的正规金融机构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这些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吸收农户和农村企业的存款作为投资的资金来源,但由于它们是国家强制安排的反映政府利益和偏好的产物,所以在资金运用上更多是反映政府的意图。这决定了农村的资金更多的是流向反映国家和地方政府利益偏好的农村“特权”企业和农村外的经济组织,而大多数的农户和农村企业只能通过民间金融的形式满足自身的资金需要。

第二,否定的态度。在西部落后地区,民间金融主要形式是无息或低息贷款、高利贷和其他形式。无息借贷特点为借款频率高,但金额不大,都是临时周转,无息和低息贷款仅占不到1/4,一般很难满足农户对资金的巨大需求。而高利贷在西部落后地区随处可见。2000年4月温铁军在贵州等地调查时,发现所到之处随机访问的5个村落都存在高利贷。月息超过4分的恶性高利贷占近25%。;而2-4分的高利贷和大于4分的恶性高利贷比重近3/4②。民间借贷尤其是高利借贷与买卖婚姻、赌博、黑恶势力等丑恶现象相关,诱发了一系列的民间纠纷。鉴于高利贷在经济西部落后地区表现较为显眼,地方政府会介入对民间金融的管理,当高利贷引发的社会问题出现时,政府很可能将一般民间金融行为和高利贷一刀切,统统加以否定和取缔。

第三,打击的态度。目前,西部落后地区的民间金融正面临着这样尴尬的现象:非法集资潮正在高涨。一方面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则一定程度上使民间金融的负面影响扩大化,影响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某些地区对于非法集资在监管上采取“出问题就严查,不出问题就放松”的态度。地方政府的考虑是,过严怕影响地方经济增长,过松又怕扰乱地方金融,酿成社会问题。然而,在现行法律法规中,对非法集资和民间金融的界限不明,对非法集资与民间金融界定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经有关机关批准”,但实际上,中小企业社会集资绝大多数是未经依法批准的。因各种主客观原因没有被有关部门审批的民间金融和社会集资,可能被划定为非法集资而严厉打击。

3. 规范民间金融政府行为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东部发达地区和经济西部落后地区由于地方政府对民间金融发展的不同态度,决定了当地民间金融发展兴衰存亡以及民间金融是否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然而,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或是西部落后地区,对于民间金融的政府行为都是不完善的,必须从法律、制度和监管三个角度去规范政府行为,才能促使民间金融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3.1从法律角度

明确农村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放松管制,营造宽松的金融竞争环境,扶持和引导发育比较完善、运作比较规范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创造有利条件助其跨越发展中的障碍,使其成为农村正规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首先,完善现有的政策法规,对借贷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交易方式、契约要件、违约责任和权益保障等方面加以明确,赋予民间借贷有效的法律地位,将民间金融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其次,政府为了有效地管理民间融资,做到有法可依,现在有必要制定《民间融资条例》,从法律上肯定民间融资是一种有益的经济活动。通过民间融资合法化,使不受管理、扰乱金融市场的民间融资纳入正规发展的道路,这个方法比用行政措施强制取缔地下金融的做法更富有弹性,且不易引起民间融资的混乱和社会不稳定。第三,合理界定正常民间金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非法集资的界限,鼓励正常的民间金融在法律框架内开展活动,使民间金融“有法可依”。

3.2从制度上

在制度上政府的角色应该定位于为农村民间金融制度发展提供的一个与国有金融体系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宽松的政策环境,让市场机制在推动民间金融业的发展中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而不是采取简单取缔的方式。民间金融部门仍局限于很小的信任系统内,并且往往锁定在非正式、不规范、低效率的状态中。在没有外部强有力的制度冲击和国家制度供给的情况下,民间金融制度难以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难以适应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融资需求。因此,政府的角色应该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以培育民间金融向合法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3从监管角度

完善农村民间金融监督约束机制,这是推进农村民间金融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完善金融监管,把金融监管思想纳入民间金融制度设计中,通过完善监管及法制功能,为农村民间金融提供了一个健康的金融环境。其次,设立农村民间金融管理机构。政府应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专门办理农村民间金融手续的管理和登记咨询机构,规范民间金融手续,强化民间金融登记制度,对其实施科学管理。最后是建立农村民间金融监测及风险预警制度。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定期开展调查、统计,采集民间金融的有关数据,加强对农村民间金融主体、融资规模及利率水平的管理。要做到实时反映农村民问金融资金供状况,分析其对宏观调控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以促进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通过从法律、制度和监管上对民间金融的政府角色重新定位,不仅有利于民间金融活动从“地下”转为“地上”,增强民间借贷市场的透明度,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这是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内在逻辑的要求,也是解除农村金融抑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 诸葛隽:《民间金融:基于温州的探索》[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 邵传林:《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创新与地方政府行为》[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3] 夏峥:《农村金融深化中非正规金融发展与政府行为选择——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财政金融,2009年第8期.

[4] 诸葛隽:《民间金融:基于温州的探索》[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杨英,(1981.12-),女,贵阳市人,布依族,硕士,贵州大学科技学院经济学专业教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民间金融研究。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科技学院)

上一篇: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对策 下一篇: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