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时间:2022-09-23 04:00:00

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摘要:情感是作文的生命。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表达对家乡的情感,这样既能提高写作水平,又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欣赏自然风光、领略民俗风情、搜集民间故事等方面来激发、增进、深化学生的乡土情结。

关键词:作文教学;乡土资源;乡土情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每读到朱老先生的这两句诗,我便思考我们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而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中学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写作题材比较狭窄,他们在写作文时,总会觉得无话可写,内容空洞,缺乏真情表现,有时只有假情假意,语言干巴巴,情思不见影,进而害怕写作文。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其次是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其实,他们生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从小就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绿水青山、村落炊烟、花草树木……这些都能带给他们美的熏陶,并为他们描写优美的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只要让他们从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农村事物入手,他们就不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了,也就乐于写作了。因此,我认为,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教学的特定优势——乡土性,努力地培养他们的乡土情结,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穿“乡土”二字,农村作文教学就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新课程标准》指出:当今之急就是要强化课程资源和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在这里,“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主要指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秩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因此,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合理充分地利用乡土资源,实行一套切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欣赏自然风光,激发乡土情感。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园风光美,自然景观美,农家新居美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在自然风光中寻找美。例如:水稻、油茶、小麦、桑田、菜地……各见风韵,随着农村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的画卷。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事物中,去发现美,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因此,我在作文命题时,让学生能从自己熟悉的、有兴趣的题材入手。例如:我要学生写《故乡的春天》,于是学生们便在作文中写进了绿芽、绿叶、柳枝、春花、春草,有些学生甚至把春水和蝌蚪带进了作文中,这些实物也就造就了作文的素材,他们的作文写出非常形象生动,不失为成功的作文,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领略民俗风情,增进乡土情结

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情浓、趣浓的题材,很多邻里的、交往乐、纯情美、婚俗寿礼、买船造屋、庆贺开业的规矩等等,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如“清明挂青”、“冬至祭祖”、“做寿庆礼”、“母女哭嫁”、“上梁唱彩词”。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这些都在学生的作文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增进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

三、搜集民间故事,深化乡土情结

在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搜集了我们丰城市的许多民间故事,“铁牛镇水压邪”、“孝子捞金钟”、“丰城剑气”、“九子十尚书”、“牛高军助守衡阳城”、“熊佛西的故事”等,并在作文教学中加以渗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素材,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文化的优良品德,在“我爱家乡”征文活动中,他们一个个都立志要为家乡而努力奋斗,要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

是啊,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富庶的江南水乡、景美、物美,人更美,踏遍自己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故事,写作文,也学做人,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成功标识。

参考资料

《丰城民间故事选》

《语文教学之友》

《语文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路径研究 下一篇:浅谈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