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时间:2022-08-29 08:55:56

浅谈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读书,尤其是读好书,是与先哲的一种对话,亦是涤荡心灵、塑造完美人格、提高文化品味的一个重要途径。乐读者,可嗅得墨香;善读者,可嚼出智慧。正如教育家霍姆林基所说的那样:“我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也如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所言:“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实施有效的人文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可见阅读对于教育的作用之大了。

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知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是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心扉的。具体做法是:①选用一些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用生动的、情趣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在学生兴趣很高的时候,让学生自读文章,研读短文内容,并结合短文内容写一些自己的想法、感受。②结合短文内容开展有趣的活动。以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短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欲望。其次,我们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后面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也不乏举办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合作探究,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

二、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书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巧借绘本,快乐阅读。小学生还未脱离“稚气”,对文学修养的提高又十分渴望。我们主要引导学生阅读有插图的经典,并知道学生学会观察插图,学会文图结合,学会想象与提升思想内涵。具体做法:首先让学生初步领悟短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情感。②范读,让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感受文章的音韵。优美的音韵就像溪水一样不知不觉流入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③导读。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品味文章的优美与绝妙。首先感知文字内容,扫除生字词障碍,接着展开想象,把文字变成“图画”,以“图画”品味语言,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融入其中。

三、以笔记为翅膀,阅有所得

笔记,是每一位阅读者的必备品。本次活动要求学生要做好摘录笔记的好习惯,并在小组中展示较为优秀的读书笔记。通过展示,同学们互取所需,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良好读书习惯的自觉形成。此外,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将自己阅读所得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

四、培养阅读习惯的注意事项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快速度,高效率地阅读是由良好的阅读习惯慢慢形成的。由此可见,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1.咬定阅读不放松。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是在不间断的阅读中自然形成的。因此,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和速度,就要经常阅读,天天阅读,坚持不懈。一旦形成了阅读的习惯,阅读的能力就自然提高了,速度就快了。

2.只读意群。读时要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读,也就是一小段一小段地读,不能只停留在某个单词或词组上。如果在不太重要的单词或词组上,花费的时间太多,阅读的速度就很难快得起来。

3.不能读出声。有的同学喜欢把阅读的内容读出来,这样阅读不仅会限制自己阅读的速度,还会影响到周围的同学。参加考虑或竞赛时,这种习惯是绝对禁止的。

4.不能玩东西。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手里玩着东西,这样阅读等于一心二用,在玩和读上平分精力,能读得快吗?

5.不能用手指或笔尖点着阅读。有的同学阅读时,用手指或笔尖点着文字,一点一点地往前读,还不时乱画。这种习惯也会影响阅读的速度,不时中断使读的速度快不起来。

阅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化权利。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科学引导下,愿阅读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上一篇: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下一篇:做好积累指导,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