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情境创设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时间:2022-09-22 08:20:59

高中英语教学情境创设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摘 要: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使得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已有认知,提高他们的思维度、参与性与合作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新知,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体验成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本文结合教学案例,阐述了教学情境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创设情境的原则。

关键词:高中英语;创设情境;理论基础;遵循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43-2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备受关注。正如教育理论家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认识上的偏差,所设计的情境流于形式,表面上热热闹闹,却因情境本身的内伤而降低了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境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选取的素材既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能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有益的载体或背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是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创设情境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教学情境还要考虑英语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时所选取的素材要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激活学生与阅读之间的原有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发现、探索、理解新知识提高基础,从而能让学习者立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构,对事物进行理解,主动地解读阅读内容,赋予其意义,甚而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一个新的知识结构。

案例1.本学期我校两名年轻教师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教学内容是Module 4 Unit2 Reading: the Olympic Games。在导入新课时两位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效果也截然不同。老师A在课前播放了2008北京奥运主题曲《You and me》,接着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了北京奥运精彩瞬间的视、听情境―北京奥运吉祥物、徽章、点燃圣火、开幕仪式、中国奥运冠军夺冠场面。特别是插入了我校师生参加的在我校校园传递奥运圣火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接着利用brainstorm―What will you have in mind when you see the word “Olympic”?自然导入新课。短短的一分多钟的视、听画面,学生身临其境,激动兴奋不已,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案例2.老师B利用多媒体展现了伦敦奥运的一些画面,然后以关于伦敦奥运的questionnaire来导入,由于学生对伦敦奥运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当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缺乏热情而感到乏味。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网络信息时代高中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层次和生活体验,不能以自身的经验代替他们的感受,所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学生已有经验和生活体验,至少要让他们在内心深处觉得教师所创设的情景是可以接受的。一个好的情景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唤起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和生活体验,从而利用有关知识和生活体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的新内容,达到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创设情境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本质,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特定的情境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其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情境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而知识则镶嵌于产生它的情境之中。因此,情境认知理论主张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应由“传授―接受”转变为“情境―建构”的过程,教学设计的过程应是创设情境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具有统整教学内容、演绎学习目标、规范教学程式的功能,它既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又能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确证、评价甚至开发信息要素,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建构。精心创设情境已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案例3.还是在本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老师A在分析了奥运冠军的故事后,先提出一问题“What qualities do they have in common?”让学生讨论;接着另一问题为How can we use our qualities in our studies?由于第一问题的讨论为学生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讨论非常活跃,符合学生的认知,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案例4.老师B最后的讨论题为Do you think that “Swifter, Higher, Stronger” is a good motto not only for sports but also for life in general?但结果是教学气氛一度陷于冷场中,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为老师B没有顾及到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一味地寻求新颖和有创意的情境,加大了学习内容的难度,使得一些跃跃欲试的学生被挡在热情之外,只有个别基础较好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在设计情境导入时,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高度,遵循“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原则,设计的活动应使大部分学生都有能力参与。

创设情境过程是一个预设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旨在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所以,情境的创设应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的背景知识,要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有益的载体或背景,要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让他们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过程,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

三、创设情境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尊重学生学习的情感需求

《新课标》将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教学进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热情高涨之时往往也是其内化和深化知识之时(王娟2011)。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与引导的活动,合作与引导的活动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合作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水平、智力水平、心理倾向以及互助合作意识。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案例5.在教Module 8 Unit 2 Cloning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情境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What might b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cloning technology?由于有了课文的铺垫,各小组组长很快将小组成员分工做好了落实:a leader, a reporter, a notetaker, an agitator and all are listeners and ideapresenters。从小组活动的热烈程度,笔者感觉,小组成员之间的话轮转换是充裕的,成员参与是积极的,语言输出是有效的。教师在整个小组活动过程中是小组活动的聆听者、指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也是小组活动情况的监控者。

在汇报阶段,有小组这样描述了他们的观点:We think there are so many advantages of cloning. Firstly, we human beings can benefit a lot for its medical use. We can solve problems by cloning technique in organ transplanting. Secondly, we can clone valuable flowers, which can bring us financial benefits. Thirdly, cloned food can multiply people's food choice. To sum up, clon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we should make the best use of it in any area.

笔者认为,虽然只是个人代替小组进行陈述,然而从话语输出质量来看,这些观点很显然是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的结果,而且还和全班同学进行了分享。我们开展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互帮互助中实现语用能力的提高。小组合作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了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励了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奥秘。

总之,情境的创设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始终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在教学中落实了。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体现教学内容本质,并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情境,孕育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新课程下教学设计的思想转变与实践探索 下一篇:被约游泳的环保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