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代代更新的俚语

时间:2022-09-22 06:34:44

网络语言代代更新的俚语

中国的网络语言(简称网语)诞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可以说,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是中国第一代网络语言的始作俑者。

根据我们的统计,现在的网络语言,主要采用以下七种形式创造:

我们还对广东地区的网语(简称粤网语)做过个案调查,发现粤网语的创造特色有着自己的一个很明显的地域特点:援引流行文化元素造词,即用八十年代的广东年轻人都很熟悉的动画片(如《蜡笔小新》、《忍者神龟》等)或者港产无厘头影视作品(如周星驰的影视作品等)对白而改造出来的词语和符号,比如表示“傻瓜”的粤网语有“小白”、“粉肠”、“LULU”等,其中“小白”源出自《蜡笔小新》中一只狗的名字;“粉肠”源出自周星驰的影片对白。

为网络语言定性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一种亚群体社会行为。美国的Steven w. Littlejohn认为,一种群体行为从传播的角度也可以定义为“社会行为”。网络语言的产生介质是电脑和网络,创造主体是一群在网络上交流的年轻人,这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不过,和普通话的全社会传播这个社会行为属性不同,网语的传播只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进行,所以,我们首先定性网语是一个亚群体社会行为。

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俚语。

上面的图示表明,我们认为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词汇级别中的第三级亚系统。有一些声音定义网语为社会方言。我们更倾向于认定网语是俚语。

对slang(俚语)一词的理解:韦氏大学词典(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Eleventh Edition)中有两个解释义项:

按照这样的定义,网络语言理所当然可以被归属为俚语范围。网语的传播学特点――依赖性、自治性和更新性。说到网语的传播学特点,就应该从网语的网际之外的传播渠道和表现特点说起。

网外传播方式,即在现实话语世界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有声交流,包括在面对面交流或者电话有声交流;第二是手机短信交流。手机短信平台是现实世界中和电脑界面的输入方式最接近的一种了,所以,电脑上的网语符号在手机短信中基本上可以照搬。加上在中国,短信比通话价钱便宜的原因,现在的年轻人主要的手机使用方式就是发短信。可以说,网络语言的生存空间,网上靠电脑,网下靠手机;第三是书面交流。包括写信,写纸条,写文章等。

其实,以上三种交流方式已经是现实话语体系传播的主要方式了。我们可以推测,年轻人的话语世界里,尤其是在日常交流中,网语已经大举渗透到了现实话语世界原先的地盘。

这样的渗透导致有些网语说法已经带有进入普通话日常基本词汇的势头了,比如“白骨精”,相信不久以后的现代汉语词典会加上一条义项,在网络语言中指白领骨干精英的简称;再如”恐龙”,除了表示侏罗纪的一种动物外,还在网络语言中指代长相丑陋的女孩;再比如“DIY”,即“do it yourself”的首字母缩写,在时下的时尚媒体节目中已经成为口头禅了,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节目或者广告口号中听见“DIY你的视听梦想”、“DIY现场秀”等的说法。

另外,从网语对现实话语体系的影响和渗透来看,我们还能总结出网语的几个符号学和传播学特点。

依赖性:网络语言依赖于现实话语体系。网络语言依赖于现有的标准语和方言的话语体系而生存。网语符号体系在语音和句法语序完全依赖现有话语体系的前提下,改写其中一部分词汇的语音、书写外形,并且还对词汇的语义所指重新定义。

自治性:可衍生推广的造词方式和广阔持久的生存空间。网络语言在自己的造词系统下,还可以衍生和扩展,这对话语体系来说,是很重要的贡献。例如,汉字的拼音简化和英文的首字母缩写就都是可以推广的造词方式,有了“TMD”,就还可以有“NND(奶奶的)”、“MMD(妈妈的)”等;有了“GF”,就有了“BF(boyfriend,男友)”等。

更新性。代代更新。只要电脑和网络继续存在于人类社会,网络语言就会一代一代地更新下去。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第一代网络语言。以后的网络语言将在词汇和符号组合上会拥有自己的成员,但是网络语言的语言学、符号学和传播学本质属性上,则不会改变。

在网语和现实话语体系这两个系统间,现实话语体系是处在主导和强势位置的,起到主宰和控制网语体系的作用;而网语体系则是在现实话语体系的词汇层级上有着自己的一些特点,即依赖性、自治性和更新性。

网络语言――一个代代更新的俚语体系

相信网络一旦诞生,在近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应该不会从人类社会中消失。21世纪之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渗透,相信每一代人都会有他们的时代特色的网络语言,我们姑且称之为网络俚语。

每一段网络俚语都记载了当时一代人的流行文化和思维形式。这些网络俚语也只有他们自己才会最明白,用的最上手。随着一代网民的年龄的增长和对网络聊天以及交流热情的减退,这一代网络俚语就度过了它的旺盛期而逐渐成为历史,其中有一些符码组合和意义新编会保留着,而大部分则注定只会被创造它们的这代人留在记忆里,而他们对新的网络俚语同样也会抱着费解和隔阂的态度,只不过他们会很宽容地接受新网络俚语,并任由它们存在,因为他们自己曾经也是这些“肇事者”。

和一般的俚语不同的是,网络语言有自己产生和生活的土壤与空间。它依托于网络群体的母语或者母方言,同时有自己的专有词汇和表达方式;它诞生的空间――网络,又是这样的广阔和自成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网络存在,网络语言就会继续存在并不断更新着。

创造网络语言的人并不是想创造一种新的语种。90%的网络语言都是停留在替代词汇的层面上,上升到短语的都很少,上升的句子层面的就更少。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就是一种俚语,创造网络语言的人并不是想创造一种新的语种,而只是在使用一种反映他们心理和需要的语词符号而已。

用一种开放和接受的态度,甚至用一种持久兼容的态度来认识和接纳网络语言吧。

上一篇:中国网络媒体各地行 下一篇:网上练摊的纳税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