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特点分析

时间:2022-09-22 12:50:28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特点分析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广西 桂林 541006)

【摘要】

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当代大学人际交往能力突显的六个特点,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复杂的矛盾性。

【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特点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和互相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根本要求,是个体社会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生活中社会之外的人,同人不发生关系的人,不是动物就是神。”随着现代社会合作型人才的需要,人际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被作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内在要求。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概念界定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具体应用,主要是指在大学校园背景下发生的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的互动,形成具有特殊的心理、生理、思想行为特征的活动过程。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1)人际认知能力。大学生人际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能力、认知他人能力和认知交往活动的能力。

(2)人际情绪控制能力。大学生根据情境的变化,能够随机应变,有效地调整和控制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3)人际沟通能力。大学生带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与他人进行互动,以促进理解和交流,及时疏通人际隔阂与冲突,保证人际交往顺利进行的能力。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特点

处于大学这个特殊阶段的青年大学生,他们的人际交往也往往表现出这个阶段所特有的认知、情感、行为特点。

1、迫切性与被动性的矛盾

迫切的交往需求与被动性导致的孤独感之间常常发生矛盾。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追求爱与归属的需要,更加渴望同辈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他们年轻活泼,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自主意识都较强,由于多数大学生离开了家庭,脱离了原来的生活圈子,他们迫切希望广泛结交朋友,积极参与学校社会活动,从同学和朋友中获取友情,从异性朋友中获取爱情,从老师中获取亲情。

2.理想性与冲突性的矛盾

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随着自我意识的明显变化和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一方面他们显示出较为成熟的社会性;另一方面,他们又还没正式踏入社会,处于预期社会化阶段,因此思想又比较单纯,其人际交往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表现为与人交往崇尚真诚,崇尚信赖,崇尚尊重,崇尚高雅,特别渴望真诚纯洁的友谊。他们希望彼此之间的交往都能坦诚,真心,不掺杂任何杂质,希望交往时双方能吐露真实情感而不是相互隐瞒,更喜欢跟真诚和值得信赖的人打交道。由于大学生对友谊的珍惜和渴求,注重彼此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讲求情投意合和心灵深处的共鸣。然而,每个大学生有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社会经历,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感受性,不同的个性等等因素,形成了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人际交往中,一旦碰触了这些因素,就会产生冲突。由于与其他人群相比,大学生的人际期望比较高,在人际交往中一遇到一点困难,发现现实和理想的标准有出入时,发现对方有什么不好的品质或者意见出现分歧、价值认同不一致等等就比较容易产生挫折感。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开放性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特点。这种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交友的广泛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以同学交往为主,同时范围又有所扩大,由以前的亲戚、邻居、伙伴转向大学同学和其他社交场合认识的人。同学交往也不再局限于同班同学,已发展到同级、跨级、跨专业、跨学科,甚至是外校的同学,交往的对象呈现出立体交叉的模式;其次,是不同文化的融合性。因为高考和考研,使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聚到了一起,共同分享在语言、生活习惯和信仰方面的差异,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

4.自信感与自卑感的矛盾

自信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是一种健全的自我意识与成熟人格的标志。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能够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需求,懂得欣赏和肯定他人;能够直接、坦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态度和想法。他们有浓厚的优越感,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等都充满信心,相信在大学里一切都难不倒他们,包括人际交往也应该能运筹帷幄。尽管大学里的人际交往相比中学时代的单纯显得那么丰富和复杂,有时甚至有点不可捉摸,但是他们积极乐观的对待,有自信有能力去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

5.稳定性与情绪化的矛盾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常常是稳定性与情绪化的相互交织,这与大学生这一时期的情绪特征成正相关。一方面,由于知识结构的完善、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情绪和自我反省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保持比较适度、得当的表达情绪,显示出宽容和理解他人的品格,而不是毫无节制的即时表达或发泄,使得人际交往、人际关系能够维持一种和谐稳定有序的状态。另外,大学生情绪在时间上比中学生有更长的延续性,情绪日趋稳定,当在人际关系中得到满足时,就会延续好的心境,并持续延长这种心理,而在交往中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则苦恼或不快的情绪延续较长时间,他们的情绪表达有度可寻,也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

6.合作性与个性化的矛盾

合作是当今社会共同倡导的价值理念之一,它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合作意识越强则越具有社会潜力。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充分表现出其合作性的一面。在班级活动中,他们献言献策、积极参与,共同制作一场出彩的表演;在宿舍评比中,他们各抒己见,汇聚良策,共同演绎一个精心的布置;在团队项目中,他们共同努力,力争上游,共同完成同一个心愿。生活学习中,他们处处表现出良好的人际合作。

总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伴随着强烈的矛盾运动,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这些矛盾,促进大学生良好人际交往的形成和发展,是值得学校和社会共同重视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军,张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探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5355

[2]桂世权.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学生社团公益创业实践与职业素养提升的生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