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苗族音乐文化资源 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时间:2022-09-22 12:40:47

开发苗族音乐文化资源 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我们地处美丽的黔东南,这里有闻名遐迩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它源远流长、品种多样、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地方色彩浓郁,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中一块瑰宝。在音乐教学中,我大胆把黔东南民族音乐特别是苗族音乐引进课堂,让学生从小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经过几年的探索,事实证明学生对我们黔东南的苗族音乐不仅能够接受,而且大多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让学生感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艺术特色

1.从苗族舞蹈入手,让学生开始苗族音乐文化的学习

舞蹈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苗族的踩鼓舞、木鼓舞、铜鼓舞与所敲的鼓点节奏更加紧密相连。剑河革东地区的的鼓点节奏(鼓点急时如雷鸣,缓时如滴水,至始至终如炒豆,响如溪流),错落有致,形成节奏明快的风格与舞蹈动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音乐课堂上,我一边叫学生观看苗族舞蹈录像,一边叫学生模仿动作,之后叫学生试着按节奏型轻敲节奏,时而表现粗犷古朴、洒脱奔放的动作,时而表现漫步碎步轻微踩动、动作温柔端庄。由于我们的学生大都生活在本地区,对苗族的踩鼓舞和木鼓舞相对熟悉,经老师稍加点拨,在音节上作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处理,就能击鼓成章,十分悦耳。因为是本民族、本地区的音乐文化,所以学生一学就会,兴趣很浓,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和县组织的文艺比赛中,都有我校学生的表演。

2.开展学、听、做,让学生感受苗族飞歌的艺术特征

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 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剑河革东地区的飞歌很具代表性,曾代表贵州参加中央电台两年一次的青歌赛,受到好评。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以飞歌为素材而创作的歌曲很多,苗家歌后阿幼朵演唱的《苗岭的早晨》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在教授这些歌曲时,先讲授简单的调式――徵调,它音调的基本旋律是535― | 5153 |1―,其它的都是根据它派生或重复展开的。在课堂上我要学生用竖笛先吹奏535― | 5153 |1―,感受飞歌特有的音高和旋法,然后指导学生再看曲谱,吹奏歌曲并为歌唱伴奏,整个学习充满和谐与乐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苗族飞歌的丰富多彩。

3.教会学生用简单的记谱法记谱及苗族飞歌丰富的调式调性

苗族同胞没有自己的文字,苗族民歌在解放前也是没有乐谱的,靠的是代代心口相传。尽管现在都采用简谱来记谱,但现在的学生对音乐曲谱还是比较陌生。要让学生将自己会唱的民歌写出来,只有在视唱上下功夫。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简单的唱谱、写谱,如在写535-|5153|1―,就要让学生多听,听熟悉再试着写、试着唱,并告诉学生这是苗族飞歌特有的调式,这种曲调属五声微调式民歌,调式音列为“5613”,其中,“6”音很少出现,且处于弱音位置,只起装饰和过渡作用。整个旋律中用一个大三和弦音“135”,这三个和弦音在“5―1”11度宽广的音域里分解进行时,习惯在“1”上停留,性格明朗。此外还有“1256”四声音阶宫调式等。我们紧紧抓住苗族音乐文化的特色,有计划地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了解苗族的童谣、酒歌、飞歌等苗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学习苗族音乐文化精髓,使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

二、精心创造音乐氛围,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把黔东南的民族音乐引进课堂,如果单纯使用灌输的方式来讲解,或象民间艺人那样采用一句一句地口传心授,一定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心身投入音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以《醉苗乡》这一课为例,我根据这首表现苗乡美丽景色的歌曲,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情景中。我先播放一段小提琴协奏曲《苗岭的早晨》的录音或录像,借助音像生动的画面和明快活泼的旋律,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接着进入《醉苗乡》的练习。我先用二胡或竖笛演奏,让学生知道这悦耳动听的音乐是用二胡或竖笛演奏的,学生感到新鲜、神奇,就激发了学生学唱《醉苗乡》的兴趣。再通过听音乐录音、看课件、看录像,使学生对整首歌曲有了一个整体概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听辨旋律走向、节奏、力度的变化,弄清乐句之间苗族飞歌音调的变化与发展,教会学生识谱、唱谱,击拍、挥拍等基本知识,鼓励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思考一边唱,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唱词教学时,叫会说苗话的学生先用苗话朗诵歌词,叫学生体会苗话的韵律、节奏、力度变化,然后随着歌曲录音轻声吟唱歌词。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歌曲的演唱,并做到字正腔圆,有感情地进行歌唱。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活跃音乐文化第二课堂

为了使苗族音乐(飞歌)不致失传,让它有更多的听众,使学生熟悉我们的民族文化,单靠每周一节音乐课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校特聘请了有飞歌、苗舞技艺的乡土人才来校任教。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并拨出专款购买了苗族演出服装、乐器(芦笙、木鼓),组织苗歌队、苗舞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了飞歌、芦笙舞、踩鼓舞技艺的训练,并排练节目参加县里、校内系列的文艺比赛和活动,获得了好的成绩。我校有一名学生经过在学校的培训,被县里选拔参加《水鼓舞》的演出,与其他演员一起代表贵州在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五届电视舞蹈大赛群文组决赛中获得金奖,为我省我县争得了荣誉。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音乐教育既要着眼全球音乐文化的广阔视野,又要坚持我们的民族文化,特别是本乡本土的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把本土与外来的文化融合起来,才能培养出自尊、自强的具有完善人格的建设者。

上一篇:抓好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下一篇:教学质量的提高,重在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