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

时间:2022-07-01 11:18:18

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不但受教师的影响,而且还受学生的制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行动起来,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民主、和蔼的课堂教学气氛

枯燥呆板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被扼杀,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在这种学习环境里的学生思想阻塞,操作迟钝,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主动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的民主程度。课堂教学环境越民主,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参与性越强。当学生提出出乎意料的想法时,教师应积极评价。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疑问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解释,当学生一时还理不清思路时,教师应耐心地给予点拨,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友好、和蔼、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剌激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哪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1.以情激趣

情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的爱,用师爱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意境,情景激趣

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身边数学的应用,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挂起钩来。例如:在讲分段函数时,可用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小华到水果市场买苹果,买10市斤以内每斤1.0元,如买10斤以上,每斤0.8元,如何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学生思考后引导学生列出买x斤苹果所付金额的函数解析式: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分段函数,把知识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也有趣味,通俗易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加强语言艺术

风趣幽默的语言艺术艺术,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应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像火种一样,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像石块溅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对质疑问难存在两种障碍,一是有畏难情绪,二是教师设计问题不太到位。好的教师不是单纯教书,而是唤醒学生,激励和鼓舞学生。教师对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给予热情鼓励,比如让学生“大胆谈谈自己的意见,”“说错了也没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提问,向老师挑战,向教材挑战,允许学生在任何时候提出问题,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如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质疑,从教学的重难点处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诱发他们奇思妙想,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努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其主体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给我们的学校教育的确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在认知过程和能力的形成方面,仍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仍然比较薄弱,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因此,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最基本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完善其作为教学主体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性,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或者教材为中心。倡导学生勤以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做到如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当好向导和顾问,从旁协助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注意启发和点拨相结合,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2.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宽松环境,如自由讨论,与教师民主相处,平等交流等。让学生在迷茫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讨论中认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3.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因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出各自的观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和学生一起更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幸福地成长.

五、改革教学模式,废止注入式,运用启发式

注入式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教师直接把知识交给学生,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满堂灌、填鸭式更为突出。结果,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发展。这是启迪学生心灵之窗和智力之门的一把永不生诱的钥匙,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指而不明的方法,把功夫放在引导、启发、点拨上面,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吃其力,自求其果,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主动觅吃的乐趣,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六、加强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让学生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建立丰富的想象力。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研究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要让学生先准备好自己设计的一个可以折叠成正方体的平面图形,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索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哪几种。然后由各组代表把讨论成果分别展示和分类,引(下转第78页)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探索问题解决的途经,寻找求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做中学,完成了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的转变,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建立了空间观念,收到良好的效果。

美国伊克中学的校训是:“要我听,我记不住,要我看,我会忘记,要我做我会理解。”这就说明了在做中学的重要性。在做中学,是真正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新课程如何改革,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法,都要把学生的主体性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每个教师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使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实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及其课堂教学的看法 下一篇:互促互动 相互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