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材质量检测的程序与方法中的注意事项及完善措施

时间:2022-09-22 10:14:11

探究建材质量检测的程序与方法中的注意事项及完善措施

[摘 要]建筑材料质量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如何管控参与建筑的材料质量则是我们质监技术部门必须掌握的科学手段。本文从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程序与方法入手,提出注意事项,并拿出了完善质检的相关措施,对质监工作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筑材料 质量检测 程序与方法 措施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139-01

我国建材检验工作随着国内建筑事业的火热已经变得比较兴旺,并开始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有不少的检测机构相应成立。然而新兴的建材质检行业的质监技术人员因检测设备的落后,业务知识的匮乏等多种原因对建材质量检测的程序和方法还不能详尽掌握,本人将多年学习积累和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来与同行们交流学习。

一、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程序与方法

1)选定要检测的材料和检测的项目。

目前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在用于工程前都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测。所有进场检验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标准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各项试验指标都要符合有关规定。例如对于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材料之一的水泥,需要检测其物理和化学指标,物理指标检测包括: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凝结时间、水泥安定性、水泥胶砂强度、水泥细度。化学指标检测包括:不溶物的测定、烧失量的测定、三氧化硫的测定、氧化镁的测定、氯离子的测定、碱含量的测定。而对于粗骨料的检测,需要按常规检测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此外,如果是用于>C35的混凝土须做压碎指标,新采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还应做坚固性试验.活性骨料做活性试验等。防水材料的检测项目应包括断裂拉伸强度.胶断伸长率.不透水性和低温弯折等。总之,材料检测试验项目的选定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工作中只检验其原始合格证明而不按规定抽样试验,或虽抽样试验但检测项目不全的行为,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2)取样试样。

取样和制样都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首先,负责试样采集和制备的质量检测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取样和制样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试样的代表性产生影响,检测人员应以“科学公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和程序,随机抽取试样。其次,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取样方法。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取样要求,取样前设计好方案,然后按既定方案进行取样。从取样方法上讲,取样的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取样点的布置和数量,取样点的布置也应建立在随机的基础之上。

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及方法的偏差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例如,对袋装水泥的检测要求须从该批不少于20 袋水泥中任取等量样品,总量不少于12千克。如一次性提取半袋或整袋水泥作为样品,经检测水泥的某些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经现场按标准要求取样后复试,试验结果却完全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3)检测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控制。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中规定,试体成型时,环境温度应稳定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50%;试体拆模前,养护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应>90%;试体在水中养护的温度控制在2O℃±1℃。又如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等防水材料,其性能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进行拉伸试验时要求室温控制在23℃±2℃。

4)加荷速度的影响。

在正常温度情况下进行试验,若测试材料力学性能时加荷速度较快,试件的变形将滞后于加在其上的荷载,此时测出的强度值就会高于材料固有的强度。若在测试钢筋的屈服点时如果加荷速度较快,屈服点值会有所提高;此外,在测定水泥、混凝土、砖等试件的抗折、抗压性能时,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测试的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应当严格按照材料的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操作试验机,加荷要连续均匀,当试件开始迅速变形并接近破坏时,要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测出试件最大的荷载值。在进行钢筋拉伸试验时,为了减轻试验机的振动和响声,当拉伸到出现颈缩时可逐渐减小油门,使颈缩现象缓慢发展直至试件断裂。

5) 正确处理检测试验数据

由于各种原因,在同一组试件的测定中,有时试验结果的离散性较大。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有取舍的要求。例如在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中,当3个强度值中出现超出平均值±10% 的数据应予以剔除,计算其余数据的平均值。此外,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也都有各自的数据取舍方法。计算结果的修约按GB/T8107-87《数值修约规则》进行,其尾数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进位并按标准规定保留有效位数。例如按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钢材(包括钢筋)性能的测定结果应按相关产品标准的,强度值要求进行修约。对没有具体要求的强度值≤200N/mm2时,修约间隔为1N/mm2,强度值为200-1000N/mm2时,修约间隔为5N/mm2,强度值>1000N/mm2时,修约间隔为10N/mm2。

二、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试件.过程存在虚假现象。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内部管理混乱,检测市场秩序处于无序状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人员业务素质低,检测技术水平低,内部缺少高层管理人才,缺乏技术措施。

三、完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

1)健全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工作制度。组织优秀检测人员,建立专业的建筑材料检测试验室,并设专门的质量负责人,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以确保质量检测工作的权威性得到有力的保证。

2)严格执行国家规范。业主.监理人员应保证承包商材料质量检测的频数满足相关规定;业主.监理人员应保证取样的随机性,为了以确保材料试验样本具有代表性,并按材料取样的程序,履行见证送检的责任。

3)加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①认真查阅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熟悉文件对材料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商标的规定和要求。认增强市场经济意识,选择质量最好.适用范围最广.价格最低的材料,以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②建筑材料进场时,要对材料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商标、生产编号或批号、型号、规格、生产日期进行检查,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必须要求退货。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都必须要有生产许可证或使用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或质量试验报告单;③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都必须事先审批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与工程无关或不合格的材料不能存放在施工现场;为了避免使用时造成混乱,便于追踪工程质量,所有进入现场的原材料在规格、型号、品种、编号上必须与提交的资料保持一致;必须分别堆放不同种类、不同品种、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批号的材料,并有专人管理。另外,新材料应用前必须通过试验和鉴定,代用材料必须通过计算和充分论证,并要符合结构构造要求。

四、结束语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把好材料质量关尤为重要。要高度重视材料质量检测工作。建筑材料检测涉及的问题非常多,因此要求检测人员严格遵照规程操作,注意检测试验的每个细节,努力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

上一篇:过氧化氢生产装置自控设计方案的优化 下一篇:概论电线电缆的选择与使用